傳統中國龍形象
龍在中國文明歷史長河中一直有著高貴與吉祥的文化寓意,且龍在諸多代表中華精神的事物中有著很高的地位,更是中國傳統文化中許多美好事物的象徵。但是由於東西方社會特性、民族信仰以及民族思維傾向上的差異,使得中國龍與西方龍在文化寓意上截然相反。在西方國家眼裡,龍是邪惡的反派,這也讓中國龍常常被西方人誤解為妖物,使得中西方在一些文化交流上產生了障礙。
中西方對「神龍」的態度及二者差異
1、中國龍形象
中國龍是中國古人們所幻想出來的一種帶有吉祥象徵意義的東方神獸,自古以來都被認為是吉祥與富貴的象徵,也是中國民族融合的偉大見證。在歷史悠久的中華大地上,基本處處都能看到「龍」的身影,因為龍的形象深深地紮根於每個中國人的心中,是中國文化的凝聚和沉積,是中華文化的標誌之一。無論是在端午節佳節時候的划龍舟,或者是喜慶節日的舞龍燈等活動中,龍的形象不可或缺。除此之外,許多描寫龍的歌曲、繪畫、雕刻以及旗幟等等數目也是數不勝數。
2、西方龍形象
與中國龍相比,西方龍在形象上就已經恐怖了很多,有類似美洲獅的身體與四肢,再加上兩個大翅膀或者羽翼,長長的尾巴末端長有尖刺或者倒鉤,以及類似於肉食鳥類的大爪子。所以,一想到西方龍的形象,許多人則會用「惡龍」去概述。當然,在西方人的字典裡,龍的英文是dragon,這個單詞自身所帶有的含義裡就是有著兇狠甚至邪惡的色彩。包括在許多西方的文藝作品中,龍都是以一種邪惡的動物來存在,《聖經》中說龍是魔鬼的化身,荷馬史詩《伊利亞特》中也是把龍作為一種醜陋兇殘、脾氣暴戾的怪獸。
西方龍
3、中國龍賜福送吉,西方龍貪財嗜殺
中西方的龍在歷史上都是沒有考證的傳說之物,雖然他們都有著龐大的體積,都能飛翔,也同樣是充滿傳奇色彩的動物,在文化歷史長河中長久的保存下來。但是,中國的龍和西方的dragon還是存在著很大的區別的,不僅僅是在外貌形象上,在其文化寓意上也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動物。
中國龍文化上下八千年,是中國文化的凝聚和沉積。而龍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許多美好事物的象徵。古代的帝王們為了證明自己地位的合法性,也喜歡自稱「真龍天子」,以此來彰顯其身份地位。民間也常常用龍來給人賦予褒義,比如成語中的「人中之龍」、「望子成龍」等等的說法也是十分常見。而今天的海內外數億中國同胞更是喜歡用「龍的傳人」等詞語稱號來形容遠在他鄉的自己。總之,中國人民把賦予了龍特有的許多美好品質,中國龍文化也成為東方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但是對於西方的龍文化來說卻是與中國相反,首先在基督教還沒出現之前,西方的dragon一直是維京人、塞爾特人以及撒克遜人們的民族象徵,這點和我們中國的龍沒有太大差異。但是隨著後來基督教的廣泛傳播,龍和蛇的負面涵義也就被放大了,從此西方龍就常與邪惡畫上等號,因為它們喜好黃金且極其嗜殺,龍的力量成為了人們感受到恐懼的東西,於是慢慢的龍也就走到了人的對立面,開始異化。而且西方人有強烈的英雄主義,包括在聖經也是記載了很多傳奇的英雄打敗了與龍有關的怪物和惡魔,所以慢慢地龍被妖魔化成為恐怖邪惡的象徵。
惡龍形象
為何中國龍比西方龍討喜?
1、封建小農經濟與工商業思想碰撞
封建社會時期的中國以農耕文化為主,農業作為自古以來人民的生計之本,使得中國長期處在小農經濟的社會背景下,所以在古人的日常生產中,只有風調雨順的時候,田地依靠良好的天氣才能獲得大豐收。但是在實際生活中,人們總是會遭遇各種長期的幹早天氣,或者是長時間的降雨,尤其是在大旱時節,人們總會想盡各種辦法進行求雨,例如百姓們認為龍可以管理降雨量,他們有權決定什麼時候下雨,所以便跑去當地的去龍王廟燒香,求得龍王來管理雨水。
雖然我們知道,雨水並不因為老百姓祈求而降臨。但是古時候的人民習慣地就把下雨時天空中突然傳來的電閃雷鳴、傾盆大雨與龍聯繫起來,因為龍與打雷的「隆」有著諧音,且閃電的形態也與龍的形象聯繫在了一起,久而久之,龍就成為能呼風喚雨,可以給百姓帶來吉祥的象徵。
然而,西方的社會特性則與中國的農耕環境不同。並不是十分依賴農業,所以他們自然不能想像龍是吉祥的,相反,在西方文化中,若把龍的形象壯大,則人類就越難控制。這與以人為中心的西方二元論理論相違背,在西方人眼裡,世界上的一切都只能是被認可或者進行徵服,於是邪惡的龍就成為人的對立面,有著邪惡恐怖的色彩。
東海龍王
2、民族信仰和皇權制度的不同
中西方龍在文化寓意上有著如此大的差異,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龍在中國被古人賦予了神性。百姓們信仰龍有神力能為他們帶來好的收成,能為他們帶來吉祥與富貴,從而民間的子民大多數都會對神龍紛紛跪倒膜拜,以求自己或者家人在生活和事業上能吉祥平安。同時這也吸引了當代敏銳的政治統治者,習慣性的將龍與天子扯上關係,聲稱皇上就是龍的化身。所以當龍與政權相通時起,便更讓百姓們對龍的神性深信不疑,包括古代許多畫龍的畫家,做龍圖案工藝品的匠人也是數不勝數。
無論是在工藝品或者是古代宮廷裡的建築、都能隨處可見物品上雕刻著龍的圖案,其中每個龍的形態都是昂揚灑脫,造型上看似威嚴卻又不失美感,與天子的形象以及龍自身的神性相對應,而這些也是中央集權制下的產物,在西方國家是看不到的。在西方國家信仰的宗教文化裡,人自身才是至高無上的,龍不能駕馭人類,包括像西方人信仰的《聖經》裡也把龍視為魔鬼的化身,所以這裡的西方龍更多的是表現為一個作惡多端、邪惡恐怖的形象,在民族信仰上的差別也就使得西方人民對待龍的態度與中國古人有著天差地別。
中西方龍在不同的民族信仰裡也就產生了不同的內涵與喻義,中國龍在皇權的襯託下變成風調雨順、和諧民生的吉祥之物,百姓們自然而然將龍神化。這是龍在中國本土文化中才會有的「化學反應」,在西方卻行不通。
龍形建築
3、思維傾向的不同:東方崇尚自然、西方崇尚個人英雄
中西方龍文化差異除了與社會特性以及民族信仰有關外,與不同的民族思維也是大有聯繫。在中國,封建皇權制度下的百姓們多以善來看待世界,在《中國龍文化解讀》中也曾把龍鬚看做羊圖騰,並把它與國民心性對等起來,羊在《說文解字》中的解釋是:「羊,祥也」,主要用於代表美好善良的意思,這都體現著中國人的善性以及其思維傾向,在封建皇權統治下的古人已經失去原來遠古部落時期的野性,更多的是像羊一樣以善良肯定的性格來認識世界。
另一方面,中國的主流思想是儒家主義,它聲稱人與自然需要和諧相處,愛好和平,他們不想承認惡事物的潛存,不過分強調或誇大事物的邪惡一面,而是希望從它們身上發現善的一面,對儒家思想的肯定也體現出古人心懷仁義以及安樂的民族特徵。在這種民族心態下,龍的形象與內涵也就慢慢地被美化,中國龍文化自然而然也就有了美好的文化寓意。
相反地,西方國家由於各種政治、文化因素的影響,也就催生了西方人民與中國不同的民族心態,他們個人英雄主義十分強烈,而這種民族心態,顯然也是對西方龍文化的發展有著一定的影響。在他們眼裡,龍就是可怕的猛獸,守護著許多奇珍異寶,人只要能夠打敗它就可以擁有很多的寶藏財富,同時被世人讚頌,只要打贏了戰爭你就是英雄。所以在西方,惡龍的形象能夠流傳至今,並不是其本身的重要性,而主要是用於突顯人的偉大,為了彰顯個人英雄主義,這與中國龍的形象作用是截然不同的。
儒家思想
總結
中國龍與西方龍之所以在文化寓意上有著如此大的差異,這與中西方社會特性、文化淵源以及民族心態等原因息息相關。在中國,人們更願意以仁慈的眼光去欣賞一切,龍在中國被奉為聖潔和正義的化身,代表中華精神的事物中有著很高的地位,更是中國傳統文化中許多美好事物的象徵。而在西方國家眼裡,龍是邪惡的反派,西方文化從古至今,都有以一種個人英雄主義的民族心態為主,這也使得本身帶有邪惡的龍形象變得更加恐怖。中國龍與西方龍在文化寓意上的不同,也使得中西方在跨文化交際上產生了一定的障礙,但是希望我們能夠保持自我文化獨立的同時,重構中國龍形象在西方美好的文化寓意。
參考文獻:
1、《說文解字》
2、《中國龍的新發現》
3、《中西文化之源》
4、《龍文化與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