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談論東西方的神話時,總繞不開一種神奇的生物,那就是龍。
像在尋寶記中,不僅有帥氣的青龍(輕飄飄),還有各種龍子。像是嘲風(紅通通)、囚牛(笑眯眯)、狴犴(雄赳赳)、狻猊(土巴巴)等等。
雖然兩種龍都有很強的能力,但東方龍和西方龍的地位,可以說是天壤之別。在中國,龍是一種脫離凡塵、威嚴霸氣的存在,象徵著祥瑞,說是中華民族的吉祥物也不為過。
古時候人們為了祈求風調雨順,建造了許多龍王廟拜龍王,就連皇帝都自稱「真龍天子」。到了現代,我們仍以「龍的傳人」自居,過節時還要舞龍、划龍舟……
但西方龍混得就有些慘了,在老外眼裡,龍是一種醜陋邪惡又無比強大的存在。基於這個設定,在西方的電影、遊戲、小說中,到處都是惡龍的身影。
不是擄走公主,就是搶走財寶,不然就是噴火燒城池。然而不管龍做了什麼壞事,最後結局都是統一的,那就是成為主角練級路上的炮灰。這年頭沒屠過幾條龍,你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主角。
這個待遇差別實在是,聽者傷心,聞者落淚,那是什麼造成了這種差別呢?這就要從「龍」的起源說起了……
在中國的上古時期,人們對蛇、鱷魚這樣的猛獸又怕又愛。既害怕被它們幹掉,但又羨慕它們強大的能力。於是不同的部落,選取了不同的猛獸作為自己的圖騰,後來部落之間漸漸合併。它們的圖騰也融合在了一起,成了一個具有蛇身、鷹爪、鹿角、鱷嘴的神奇生物,這就是東方龍的雛形。
當時的人們出於對雲霧、洪水、雷電等自然現象的敬畏,又給龍加了騰雲駕霧、呼風喚雨的能力,使龍成為了一個掌管「水」的神明。
到了農業時代,人們主要靠種地吃飯,一方面希望能下場好雨幫助莊稼生長,一方面又害怕洪水會造成家破人亡。所以作為掌控風雨的神,龍的地位自然「蹭蹭蹭」往上升。
到了秦漢時期,帝王們為了整合各地區的信仰,急需選出一個最高級別的神明。最終被選中的,正是與農業有關的龍。皇帝們為了把龍安利給百姓,就以「真龍天子」自居。
因此之後的幾千年中,龍一直穩居中國神獸的C位。
西方的龍最早和「巨蛇」是同一個單詞,可以看出同樣起源於蛇一類的猛獸。
在很久以前,由於戰鬥力驚人,西方龍也受人敬仰。直到一本叫作《聖經》的書出現,它們的地位才開始一落千丈……
在《聖經》中,龍被描述為魔鬼撒旦的化身,是生來迷惑眾生的。直接被定性成了「反派」,到了公元8世紀左右。英國一本叫作《貝奧武夫》的史詩,又把龍的反派設定完善了不少。
《貝奧武夫》是歐洲文學的三大英雄史詩之一,書中主角貝奧武夫曾斬殺了一條噴火巨龍。
從此龍變成了一個有著強壯身軀,長了一副巨大翅膀,以四足行走的巨獸。並且喜歡攻擊人類、收集財寶,反正是怎麼邪惡怎麼來。自此西方龍醜陋又兇殘的形象,基本上就確定了。
西方屠龍油畫
現在我們再來看最初的問題,答案也就不言而喻了。東方龍是Top級的神獸,而西方龍只是一種比較強的兇獸,就戰鬥力來說,是無法與東方龍比的。
不過撇去這些不談,這兩種龍各有各的藝術魅力,以它們為原型創造的藝術作品,千百年來吸引著無數人群。以這點來看,它們其實都是龍界的主角呀!
——————————————
【本文為「京鼎動漫」原創作品,未經作者允許禁止轉載】
*文中照片來源於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