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歷史九點半
「遙遠的東方有一群人,他們都是龍的傳人」,這首耳熟能詳的《龍的傳人》,幾乎每個中國人都能哼唱幾句。大家都知道,自從中國進入封建社會以後,龍就成了帝王專用,皇帝被稱為「真龍天子」,皇帝龍袍繡的也是龍,普通人是不能使用帶有龍的標誌的。
皇帝為了神話自己,會有生母夢見被龍纏身,進而受孕生龍子的說法。雖然現在看起來荒誕不經,但在古代卻很管用。在古代除了皇帝外,誰敢說自己是「龍的傳人」,無疑是罪不可赦。那既然龍在古代只有皇帝才能用,今天的中國人為何叫「龍的傳人」呢?
「龍的傳人」這一說法,其實和中華民族等一樣,都是近代產生的概念,在清朝以前,龍都是皇家專用。但是普通老百姓也有可以使用龍的時候,比如端午節划龍舟、春節舞龍、祈求龍王下雨等,用到龍時都是可以的。
龍在中國出現時間很早,西周之前大量器皿上就刻有龍紋圖案,我國十二生肖中龍排名第五位,可見,在龍成為皇帝專用之前,就在華夏文明中淵源流傳,普通人都可以直接使用龍元素。
龍在中國,還是祥瑞的象徵。古代中國是農業社會,一旦遇上乾旱等天災,人們便會祈求龍王降雨賜福。雖然老百姓不能穿帶龍的衣服,不能用帶龍的飾品等,但並不妨礙龍在中國人心目中尊貴地位。因此長久以來,龍文化都深深印在我們民族的血液之中,說我們是「龍的傳人」便是對傳統文化的繼承。
另外,近代以來,中國積貧積弱,任人宰割,中國人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圖騰來激勵自己,由於龍長期在中國社會中的地位,而且中國龍和西方龍明顯不同,還是中華文化圈國家共同的尊崇信仰,因此用「龍的傳人」來指代中國人,是再合適不過了。
如中國龍文化一樣,很多國家其實都有自己的圖騰象徵,比如美國代表的是鷹文化、俄羅斯是熊文化,印度是象文化,都是各國長期以來形成的具有本國特色的圖騰象徵。如果撇開龍來看,真的很難再找到另一種動物代表中國,像龍一樣具有如此強大的文化穿透力和號召力,熊貓是近代才火起來的,沒有歷史基礎,思來想去,只有龍最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