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中國人是「龍的傳人」?

2020-11-22 人民網

戰國時期夔龍形佩

田兆元

編輯同志:

您好!11月8日,習近平主席在陪同美國總統川普參觀故宮時說,「文化沒有斷過流的,始終傳承下來的只有中國」「我們叫龍的傳人」。請問「龍的傳人」這個說法是怎麼來的?我們的文化沒有斷過流,又是怎麼做到的?想請有關專家解答一下,謝謝!

朝陽讀者 楚正文

本刊約請華東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副院長田兆元教授作答

距今五千年左右,形成了成熟的「龍的傳人」的文化符號

中華文明的龍文化起源可以上溯到八千年以前。比如東北遼寧的查海文化,那裡有距今八千年的擺石塑龍,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龍文化形象。而在西北陝西北首嶺也有距今七千年的龍文化的前身。中國東北和西北地區的龍的形象在六千年前進入了中原,這就是濮陽發現的所謂的擺石塑龍,其實這已經是北方廣大地區共享的龍文化了。

而此前在中國的東南地區,主要存在的還是以鳥為主要崇拜對象的文化群體。如河姆渡的雙鳳朝陽為代表符號的文化群落,是鳳文化的早期代表。早期中華文明北方以龍文化主導,南方以鳳文化為主導,這是學界的基本共識。鳳文化北上西進交流,龍文化南下東進輻射,是中華文明發展的大勢。

當我們發現在湖北黃梅焦墩有距今五千年到六千年歷史的一條七米長的卵石擺塑龍時,就會認識到,龍文化已經跨越黃河、長江兩大流域,成為中華文明的重要信仰神物了。同時,在凌家灘大型新石器時期的遺址發現,那裡的距今五千年前的玉龍、玉鷹,以及八角太陽紋,則是長江流域龍鳳融合的鮮明證據。距今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以玉琮為代表的玉器,其上的神紋,已經與商周青銅器饕餮紋飾相一致,成為殷商文明的源頭之一。而距今五千年左右上海福泉山遺址的龍鳳交融的圖案已經成了廣泛認同的器物圖案造型。

距今五千年左右,成熟的中華文明形成了。從那時起,中國的信仰文明、生產文明、生活文明,以及物質文明便形成了基本的文化系統。以龍鳳為中心的圖騰信仰系統便一直傳承發展到今天。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這在考古學上有充分的證據。從那個時期起,形成了成熟的「龍的傳人」的文化符號。

同時,五千年的連續文明也得到了中國的神話與歷史敘事的證明。兩千年前的文獻將夏商周的歷史時限確定在距今四千一百年前,那是夏啟開啟的早期國家形態時期。此前,還有著遠遠超出千年的神話敘事譜系。《尚書》記載了堯舜的天下治理時期,這是先秦的基本歷史文獻,我們現在一般將堯、舜、禹的故事視為神話與歷史交織的敘事。堯舜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文化道德的黃金時期,其形成不是一代人可以完成的。而大禹治水,定九州,也不是一代人可以完成的偉大事業。堯、舜、禹時期分別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階段。堯舜禹是這一時期的代表。

在其上之顓頊、帝嚳,都是在神話和信仰歷史上的重要人物,重要氏族,即高陽氏、高辛氏,是一個時代。而炎帝、黃帝,有文獻明確記載的是各有八代,炎帝、黃帝只是名號,擔任炎帝和黃帝職位的是不同的氏族首領。比如炎帝神農氏,炎帝蚩尤氏,也可以是炎帝榆罔氏。而從伏羲女媧開始的時代,往後一共傳了十五代到神農氏時代。晉代皇甫謐的《帝王世紀》的這些歷史記載,不是憑空虛構的。他記載夏王朝十九代是清晰的,怎麼會杜撰出伏羲到神農間的這十五代首領來呢?而在漢代班固的《漢書·古今人表》中也有相同的譜系。在班固的年表、皇甫謐的譜系裡,中國的歷史比較清晰地達到了五千年以上。這並不是他們個人的想像,而是對於那一時代具有共識的神話傳說與歷史的整理。傳說伏羲氏以龍紀官,伏羲氏人首龍身,這在後世的主流圖像、主流話語中是被廣泛認同的。

我們發現,神話與歷史的敘事與考古的發掘能夠對接起來:就是在五千年前,龍文化的信仰普遍發生,而代表性的龍文化作為祖先的形象的伏羲氏女媧氏誕生了。五千年前的考古實物確證了從北方起源的擺龍族與玉龍族來到了中原,來到了南方,形成龍文化主導、多文化信仰相輔而成的神州格局,建立了基本的一體多元文化模式,形成了成熟的五千年前的文明。中國五千年前的文明不是碎亂狀態,而是形成了由主流文化主導的統一的文化形態。

「龍的傳人」的中華文明為何連續不斷,其奧秘何在?

埃及文明被亞歷山大徵服,早已改變了形態,而兩河流域的文明破碎,陷入亂局;「龍的傳人」的中華文明為何連續不斷,其奧秘何在?

一體多元的文化格局是中國文化長期延續發展的保障。在中國歷史上,對於龍文化的崇拜始終是主流的文化,無論是伏羲女媧時期還是夏商周時期,甚至是明清時期,這種信仰始終沒有改變過。到了晚清時期,黃龍旗還成為國旗在國際上交流,代表中國形象在世界上傳播。歷史上無論是哪一個民族主導國家政權,總是將龍作為帝王的化身,作為國家最高權力的化身,同時也是整個民族最為吉祥的符號,這是共識。在傳統國家體制下,民眾也有自己的信仰空間,各民族也有自己的信仰,多元化保障了文化的多樣性。一體與多元形成一種穩定的結構,也形成和諧的文化生態,這樣就避免了尖銳的文化衝突。中國歷史上曾經有著民族間的徵戰,但是並不存在尖銳的內部的文化衝突,文化是多元共生的,又是統一的。多元的前提是統一,沒有一體就沒有多元,那就只有無休止的紛爭。

中國文化的包容開放與創新支持文化長期延續。中國的龍文化不是保守的,而是不斷調適的、包容的,形成了博大豐富的內涵。曾經有帝王想獨佔龍文化的資源,但是這份全民族的寶藏必須民族成員共享。所以我們看到,民間也在享用龍文化這一符號。比如龍舟競渡,從兩宋以來,民間社會龍舟競渡蔚為大觀,極大地促進了文化認同,形成了官民一體的共同習俗。外來的佛教的龍文化進入中國,很快就加入了中國龍文化體系,而隨著海洋文化的拓展,龍王的文化發展起來了,於是有了四海龍王。現在我們分不清哪些是原始的龍文化,哪些是後期加入的龍文化,也分不清哪些是外來的龍文化,哪些是本土的龍文化。龍文化的發展容納中外古今文化精華為一體,所以與時俱進,日新其業,生生不息。中國文化連續不斷的文明是一種發展的創新性的延續,絕不是固步自封的。

龍文化符號化為智慧的化身,也保障了中國文化的聯繫不斷。《周易》之《乾》卦,以龍為喻,深刻表現了中庸平和的生活態度。強調潛龍在淵、見龍在田、飛龍在天不同狀態下的不同的生活態度。終日乾乾之謹慎始終是正面的態度,而亢龍有悔則是對於冒進的警告。這樣一種以龍為喻的生活智慧,保障了文明的穩健發展、持續發展,防範輕率的態度造成文明的中斷。在今天看來,這種態度依然是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的基本姿態。

所以,作為「龍的傳人」,中華文明起源於八千年前,經過了三千年的演進,在五千年前形成了成熟的文明與多元一體的形態,形成了具有認同感的符號,開始「龍的傳人」的整體進程。經過五千年的包容創新性發展,具有不可戰勝的韌性與活力,在當今世界呈現出無限的活力。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就是建立在這樣堅實的文化基礎之上。

閱讀連結

龍:中華民族騰飛與繁榮的象徵

歷史記載和考古發掘反覆證明,龍是中華民族遠古的圖騰,這是毋庸置疑的。

至於龍的形象如何形成,聞一多先生的推測是很有道理的。他認為龍是由蛇圖騰的氏族或部族為主體,在氏族融合的過程中,吸取了其他氏族圖騰的部分器官,形成了複合的龍圖騰形象。其他學者更補充論證說:大蛇為蟒,蟒與龍古音相近。中國古代以蛇為圖騰的部族非常多。後來,牛圖騰、虎圖騰、蛙圖騰、馬圖騰、雞圖騰、鹿圖騰、鷹圖騰、犬圖騰、蜥蜴圖騰的許多氏族被兼併、融合進來,使蛇的形象不斷變化,最後形成了龍。古龍字的偏旁符保留了「巳」字,巳即蛇之象形。蛇龍混雜不分,是有許多文獻記載的。這種圖騰的融合,是中華文化所特有的,表現了中華文化的民族精神——和合性(或曰「協和萬邦」的協和性)。

在上古圖騰時代,龍是作為圖騰而受到崇拜的。圖騰是氏族、部族的祖先和標誌,在氏族中,每個成員都是龍子龍孫,都是龍。到文明時代以後,人們的圖騰意識逐漸淡化,神話的怪力亂神也受到了質疑,龍的形象就發生了變化,逐漸變成英雄的祖先和傑出人物的象徵。孔子把他所崇敬的老子稱為龍,這龍已成為比喻和象徵:猶龍。從秦始皇開始,龍又成了皇權的象徵,一般人更難以僭越了。到19世紀,以龍作為國旗代表中國,龍的國民意識又有所增強。民國初期,魯迅在教育部時,曾參與設計國徽,它上面中間是太陽,下面兩邊就是龍和鳳,仍然以龍鳳為中國之象徵。聞一多《伏羲考》追尋龍形成的歷史,認為:「總之,龍是我們立國的象徵……現在變為每個中國人的象徵了。」聞一多先生還說:「古代幾個主要的華夏和夷狄民族,差不多都是龍圖騰的民族。龍在我們歷史與文化中的意義,真是太重大了。」其實,不只古代,近現代的許多民族仍然保持龍的信仰,有些民族中有龍圖騰,有些原本不是以龍作圖騰的,如浙閩的畲族原是犬圖騰,後已變為「龍犬」,圖騰的形象為龍頭狗身。有關龍的民俗到處都有,尤以划龍舟與舞龍為最盛。

如今龍已成為華人的象徵,成了中華民族凝聚力的象徵,和合文化的象徵,中華騰飛的象徵,中華民族繁榮、興旺、幸福、歡樂的象徵。全世界各地的華人,都以我們是「龍的傳人」而自豪,都要發揚龍的精神,和合、進取、樂觀、向上,都要來繼承中華文化的優秀傳統,為建設更美好幸福的和諧社會、和諧世界而共同努力。

相關焦點

  • 我們中國人是「龍的傳人」,怎樣一步一步成為了「黃種人」?
    我們中國人是「龍的傳人」,怎樣一步一步成為了「黃種人」?歌曲《龍的傳人》裡有句歌詞道:「古老的東方有一群人,他們全都是龍的傳人。黑眼睛、黑頭髮、黃皮膚,永永遠遠是龍的傳人。」作為「龍的傳人」的中國人,怎麼會被認為是「黃皮膚」,又被稱為「黃種人」呢?
  • 中華民族為何是龍的傳人
    而且熊貓說到底就是一種普通稀有的動物而已,沒有任何壟斷或者專屬的色彩,人們在動物園裡就可以看到它們。  最近《功夫熊貓》受到了很多中國人與世界其他國家觀眾的熱捧。我覺得最值得我們深思的是熊貓形象可以有的變化與延伸。我們可能從來沒想到熊貓可以有「功夫熊貓」那個樣子,所以要想讓熊貓以更有文化感染力的方式代表中國和中國文化,我覺得熊貓形象需要也可以有更有想像力的發展。
  • 美國是鷹,俄羅斯是熊,印度是象,為何中國自稱「龍的傳人」?
    文/歷史九點半「遙遠的東方有一群人,他們都是龍的傳人」,這首耳熟能詳的《龍的傳人》,幾乎每個中國人都能哼唱幾句。大家都知道,自從中國進入封建社會以後,龍就成了帝王專用,皇帝被稱為「真龍天子」,皇帝龍袍繡的也是龍,普通人是不能使用帶有龍的標誌的。皇帝為了神話自己,會有生母夢見被龍纏身,進而受孕生龍子的說法。雖然現在看起來荒誕不經,但在古代卻很管用。在古代除了皇帝外,誰敢說自己是「龍的傳人」,無疑是罪不可赦。
  • 龍並不存在,可我們為何被稱為「龍的傳人」,原因讓人自豪!
    我們中國人喜歡用「龍的傳人」來稱呼自己。人們崇拜龍,熱愛龍,以至於在幾千年的歷史上,「龍」這個字後來就成了皇帝們的專屬,如他們自稱為真龍天子,身穿的是龍袍,坐的是龍椅,就連走路姿勢都叫做龍行虎步。然而,現代科學證明,世界上並不存在龍這種動物,甚至連一塊化石都找不到,那麼為何中國人又被稱為「龍的傳人」呢?這要從上古時期的一個神話傳說說起。相傳在夏朝之前的時代,天下曾經洪水肆虐。這時有一個名字叫鯀的神仙,被派到凡間幫助人們治水。當時洪水滔天,許多人都流離失所、無家可歸,飽受水災之苦,鯀對他們十分同情。
  • 電影《哪吒》中的龍是妖族?為什麼我們自稱「龍的傳人」? | 林屋公子
    但裡面說,龍是妖族,且被囚禁在水底,那為什麼我們自詡是「龍的傳人」呢,這一說法又是究竟何時誕生的?「龍」到底是真實還是虛構的,如果是虛構的,為什麼和其他真實動物並列為十二生肖?而從漢畫像中四象的青龍來看,龍的四肢爪子卻很齊備。《說文解字》對「龍」的解釋是「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指出龍形變化無常這一特點;大約到唐宋時期有了不同版本的「九似說」,其中《爾雅翼》稱「角似鹿、頭似駝、眼似兔、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形象比先秦兩漢時要豐富很多。
  • 世界未解之謎:老人說看到過龍的存在,龍的傳人有根據?
    世界未解之謎:老人說看到過龍的存在,龍的傳人有根據?人類的想像力是無窮大的,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生物,其實是人們想像出來的,就像美人魚就是憑藉人們的想像才存在於世間的。在我國,龍一直是相當神秘的,有的人說它不是真實存在的,只是古人創造出來的一個精神象徵,也有的人說也許在很早之前是存在過的,因為環境的突然變化最終都消失了。我們中國人向來對於它有著很深厚的感情,那麼到底是否真的存在呢?以前的老人會說,自己曾經看到過龍的存在,這到底是謠言還是真的發生過呢?
  • 中國一鄰國自稱龍的傳人,實行一夫多妻制度,至今仍靠聯合國救濟
    說到龍的傳人,我們都會很自豪很驕傲,因為是我們中國人的自稱。這個名稱不僅代表著我們華夏民族極強的凝聚力,還有團結統一的優良傳統。龍的精神向世界證明著我們的光輝形象,也是世界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為人類文明發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然而有一個國家,卻也自稱是龍的傳人,那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 上過4次春晚的《龍的傳人》,究竟該怎麼翻譯?
    雖然無法跟難忘今宵相提並論,但龍的傳人這一首歌也已經是第4次上春晚了,前三次分別是1985年春晚由美國首個華裔市長黃錦波演唱,1988年春晚由臺灣歌手侯德健演唱,2012年春晚由王力宏演唱。至於哪一版更加經典,也只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小編不是音樂人士,實在是不敢置喙。
  • 龍生九子,為什麼沒一條真龍?看看龍的妻子就懂了
    龍生九子,子子不同我們中國人會自稱是龍的傳人,其實關於龍的記載,不管是官方的還是民間的,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來記載這種神秘的生物。而作為我們民族最重要的圖騰,龍這種生物的形象一直都代表著我們的文化。雖然現在已經是現代化社會,但作為我們民族的傳承,龍一直以來都是我們的重要的文化象徵,現在很多中國人也是以龍的傳人而自豪著。而龍對於我們民族來說是這麼的重要,那麼在古代的時候,就少不了關於龍的俗語,其中就有一句「龍生九子,各有不同」。那麼問題來了,龍的九子是哪九子呢?
  • 為什麼我們是龍的傳人
    蛇說我國著名的學者聞一多就做過龍原型的討論,他表示,龍的整個身體的形態是蛇,所謂的龍實質上是「大蛇」,在古代,部落的圖騰用各種動物表示,其吸收了諸多動物的軀幹,比如馬頭,鹿角,狗爪,魚鱗等,加上蛇的軀幹形成了蛇。
  • 12生肖為什麼只有龍消失了?那1934年營口墜龍事件,到底是真是假
    我們一直都說自己是龍的傳人,那麼龍真的存在於這個世界嗎?
  • 中國男足隊員是一群什麼樣的人,黃皮膚黑眼睛,龍的傳人
    為什麼男足一直不行,就是有一些人經常處於搖擺狀、迷信狀態中,即便是用上外教贏了,又咋地,還是中國人的足球隊伍。我們踢球的目的是什麼,難道僅僅是說明我們能贏嗎?他們還會說,某某教練行,某某個球員行,而不會說中國行,因為人家輸得不心服口服,說白了,還是別國的人在踢。中國人是一群什麼樣的人,黃皮膚黑眼睛,龍的傳人。中國的足球一直急功近利,一直不紮實,好不容易,有些起色的時候,又有人打歪腦筋,出歪主意。
  • 我們自稱龍的傳人,可為何在神話傳說中龍的地位卻又普遍不高?還被...
    親歷者表示,那種怪聲類似於手機震動的嗡嗡聲,不少人直接說,這就是龍的叫聲!關於龍是否真實存在,一直有很大的爭議,我們自稱是龍的傳人,可是為什麼在神話傳說中,龍的地位普遍不高,而且還經常以坐騎的形象出現呢?
  • 《鱷魚與牙籤鳥》「龍的傳人」愛國情溫暖波爾多
    近日,一則法國波爾多留學生高唱《龍的傳人》歌曲的視頻引發網友熱議。時值國慶期間,法國波爾多當地的中國留學生們在于波爾多廣場溫暖合唱《龍的傳人》、《青花瓷》、《刀劍如夢》等中國風濃鬱的歌曲,用歌聲寄託對祖國的思念與祝福。一位一襲紅裝的中國女生在旁古箏伴奏,一展傳統樂器之美。更引人注目的是,合唱人群中還有兩位被網友認出是演員吳昊宸、代雲帆。
  • 王力宏啟動「龍的傳人2060」世界巡迴演唱會
    繼《無問西東》中飾演「熱血空軍」沈光耀激情催淚後,王力宏再度牽手太合音樂,啟動王力宏「龍的傳人2060」世界巡迴演唱會。他一直希望中文歌曲為世界所認知,本次再度牽手太合音樂集團啟動的「龍的傳人2060」世界巡迴演唱會,即延續經典傳統以及強化民族自豪感。據悉本次演唱會由王力宏本人親自擔當音樂總監,參與全部的製作環節,包括歌曲/舞蹈編排、編曲、燈光、舞美、硬體、故事、視頻內容等等。王力宏還打算改編《龍的傳人》至2060年。目前,他本人已啟動軍式訓練,全力備戰巡演。
  • 為什麼國家要隱瞞龍,難道世界上真的有龍存在嗎
    這首由王力宏演唱的《龍的傳人》,生動形象的表達了中華民族對於龍的喜愛。確實,自古以來,在民間便流傳著各種關於龍的傳說和文字記載,古代的天子們也經常自稱自己為真龍天子,現代的我們更是稱自己為龍的傳人,龍已經成為了中華民族的圖騰和精神象徵。但世界上真的有真龍存在嗎?為什麼現在沒有關於真龍的報導,是國家隱瞞起來了嗎?今天,奇趣人生網小編就來和大家聊聊,為什麼國家要隱滿龍以及世界上到底有沒有有真龍的存在。
  • 不朝拜此龍,愧說是龍的傳人/中國迄今最古最大的真龍驚現紹興
    這些展品中,有一條全中國目前發現的最長的魚龍,全長15.6米,最寬處4米,是名符其實的「東方第一龍」,讓人震驚。通俗一點說,如果我們承認自己是龍的傳人,那這條龍就是我們見到的、有實物佐證的、最古老最威猛的祖先,中國地質博物館都沒有這樣的鎮館之寶,不去朝拜一下,是不是說不過去?哈。
  • 港報文章:不願做"狼的傳人" 龍的圖騰敬業和諧
    中新網5月29日電 香港《文匯報》今日刊發署名「韋剛」的文章稱,雖然一本《狼圖騰》喚起了部分國人的野性,並以這圖騰作為華夏民族的標杆宣揚中華民族要重弘狼性、發揚狼精神,但是作者認為,這種否定華夏人是「龍的傳人」而力證華夏人是「狼的傳人」的做法,自己不能苟同。
  • 中國人是「龍族」後代嗎?許多事實告訴了我們,不得不信
    在中國,還有一句話是形容中國人的,想必大家一定不陌生,就是「龍的傳人」。從這則故事先前敘述要義上看,單從龍的生性孤傲、天性好鬥爭強,所以,外國人對龍的看法不無道理,「龍的傳人」是一貶義詞。廣義上講,「龍的傳人」就是指最初的華夏民族化身,即我們的祖先及每一個中國人。這也是巧妙的解答華夏大地為什麼有史以來多紛爭、多內亂的原因;答案就是龍的傳人都是好鬥天性。
  • 龍真的存在?盤點五大「真龍現身」事件,考古學家還發現疑似龍的化石
    自古以來,在我國都流傳一種遠古神獸,上至帝王將相、下至黎明百姓,無不把這種動物當作「神獸」供奉,這種遠古神獸就是「龍」,我們中國人就自稱是「龍的傳人」,為什麼中國人會把自己稱為「龍的傳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