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傳佛教象徵符號之動物和神話動物

2020-12-04 愛上唐卡的鄭某某

大象(梵文:gaja;藏文:gLang-chen)

在印度、斯裡蘭卡、緬甸和泰國被尊為皇室或寺廟的坐騎。寓言中的白象享有盛名,但難以駕馭、需要精心飼養,且花費極高。據說,白象的前額可以生成「象寶」,象寶可以用來製作被稱為「黃丹」的珍貴藥丸。作為古印度戰爭的工具,大象一直都是好勇鬥狠的代表。佛陀把無拘無束的心境比喻為野象。通過寂靜的禪定來訓練和靜修來降服這一心態,在西藏這一過程也被稱之為「九次第定」。同時在一些怒相神的悲傷嘗嘗披有新近剝下的鮮血淋淋的象皮,與歐時候這張象皮被看作是「因陀羅皮」。代表著該神「把大象的愚昧撕成碎片」。這個圖形的目的是把大比作為馴服的心境。大象、人和怒相神身上的裝飾物虎皮分別代表著斷滅貪、嗔、痴「三毒」。

鹿(梵文:mriga ; 藏文:Sha-ba)

在有善相神的風景畫中常常畫有鹿。此時,它們代表著自然的和諧和神之淨土的無畏,還代表著佛陀在斯裡納塔鹿野苑的初轉法輪。與孤寂的犀牛一樣,鹿象徵著斷滅。同時鹿皮或羚羊皮可以用來製作瑜伽師或者大成就者的禪修坐墊,這類苦修者們能吸收鹿的精力從而在修行的過程中增加它的定力和意識。與此同時鹿皮還有一個最明顯的用途就是在觀音菩薩的左肩和胸前會有披戴,這時候的的皮叫做「黑羚羊皮」,象徵著神的摯愛、慈悲和溫柔。

獅(梵文:singha ; 藏文:seng-ge)和雪獅(藏文:Seng-ge-dkar-mo)

萬獸之王獅子是古印度君權和護佑的象徵。早期佛教選用獅子作為佛陀釋迦摩尼的象徵,佛陀也被稱之為釋迦僧格。同時獅子還是眾多金剛乘神靈的坐騎,其中多聞天王、文殊菩薩、象頭神和吉祥長壽女神。在藏族的藝術文化表現中獅子可以被視作一頭長著綠松石色鬃毛的白色雪獅,它掌管著西藏雪山山脈的厲妖。獅子它那奢華的鬃毛說明它是如何身駝密宗教義。獅子的四爪 代表著「四無量」。它那仰望天際的雙目表明瑜伽師的斷絕塵緣。獅子在山巒間自由翱翔表明瑜伽師已經達到了絕對自由的境地。

馬(梵文:ashva ; 藏文:rTa)與風馬(梵文:ashvavayu ; 藏文:rLung-rta)

馬氏古代社會主要的遠載工具。在古代遙遠的距離和難以跨越的地形條件的阻隔,人們只得依靠有耐力、有力量、有速度和順從的馬匹。在佛教中馬和獅子都是寶生部南方寶生佛的坐騎。珠寶是寶生佛的徽相,一般被畫在風馬的馬鞍上或轉輪王的紺馬上。在唐卡中馬身上畫有金色飾物、鈴鐺、絲製圍帳和犛牛尾飾品。這些披飾是佛陀忠心耿耿的馬匹犍陟的「脖飾」(該馬仔其主逝去後心碎而死)。正在嘶鳴的馬是怒相神馬頭明王的象徵,其頭上裝飾著一個或三個正在嘶鳴的綠色馬頭。據說,馬發出的巨大嘶鳴聲音可以威懾一切惡魔,使人們更加篤信佛法。馬鳴是公元一世紀一位著名的印度佛教學者,他曾撰寫過令人備受鼓舞的有關佛陀生平的故事。 風是馬天然的要素,當它疾馳時,風起迎之。當馬仔寂靜的空中快速疾馳時,馬尾及馬鬃飄掠過。遊牧的藏人和蒙古人是馬術高手。甚至有人認為,滿人的髮辮也源自他們對為之服役的馬屁飄垂馬尾的尊崇。風和馬都是運行的自然載體,馬馱的是實物,而風載的是虛無縹緲之物,經幡常被風吹起。在西藏,經幡也叫做「風馬旗」。經幡為五佛的五種顏色,上有符咒、祈禱文和吉祥符號,是用木製雕版印刷方法印在方形布上。一般風馬居於中央,四角有「四個超自然動物」。風馬的馬鞍上通常都馱著轉輪王的如意寶,象徵著無論它走到何方都會帶去和平、繁榮和和諧。藏族史詩英雄格薩爾也被畫在風馬旗的中央,他身騎白色神馬穿過翻湧的積雲。

藏醫和星相學體系都認為保持人的精力或協調需要四大要素:命、身體、自在、運氣。風馬本身象徵著四大要素的統一,精進可以消除疾病、災禍、邪惡和星際影響引發的一切「障」。風相當於重要氣息,在通過體內脈道時可以毫無障礙地運動,由此引發如風馬一樣可以駕馭的潛意識流。

要在滿月的清晨與煨桑儀式同時舉行風馬祈禱儀式。在這個儀式中,要焚燒松柏枝以淨化體內脈道,安撫居住在脈道的各路神靈。

老虎(梵文:vyahra;藏文:sTag)

老虎並非西藏本土動物,但在藏族藝術中經常畫有印度的孟加拉虎和中國周邊地區的長毛老虎。在不產獅子的中國,老虎具有印度獅子的一切威武特徵。在中國,老虎是力量、無畏和軍事實力的象徵。據說,老虎額頭上有漢字「王」的天然標記。中醫和藏醫體系都認為老虎渾身都具有潛在的藥用特性。虎骨用來治療骨病,虎牙可以減輕牙患的疼痛,虎皮、虎骨、虎爪燒後的灰和虎鞭可以治療各種疾病。

在印度,虎皮最初時溼婆的象徵。他殺了「欲虎」,用其皮製作了他的禪修坐墊。在印度教和佛教中,常用整張虎皮為眾多瑜伽師、大成就者和神靈製作床墊或禪修坐墊。在傳統上,鹿皮坐墊代表著平和或慈悲,而虎皮則代表恐怖或暴虐。十九世紀,英國佬爺們用步槍射殺看印度的孟加拉虎,這導致了西藏和不丹身披虎皮背毯的傳統習俗。戰鬥中要身披虎皮。佛教的勝利幢上也經常裝飾虎皮圍帳。

在金剛乘佛教中,老虎時眾多神靈,尤其是怒相神或好戰神靈的坐騎。騎在暴怒的老虎身上象徵著大成就者或神靈的無畏及凌駕他人之上的意志。有時,老虎畫得十分具體,如:長有多色斑的白色或者黃色老虎或身懷仔或者哺乳的母老虎。許多怒相的飲血金剛護法神都身圍虎皮圍裙,其女性伴侶則身著豹皮裙。老虎身上性器官形狀的條紋代表陽性的方便,二子宮狀的豹子斑點代表陰性的智慧。當神靈身穿虎皮時,這象徵著它控制了嗔忿。剝下來的人皮和象皮是神靈另外兩件服飾,象徵著他徵服了貪痴。

四方超自然生靈

龍、金翅鳥、老師和獅子是四種「超自然動物」,分別華仔藏族經幡中央風馬的四角。它們源自於古代中國星象和泥土佔卜傳統。在古代中國,四方被比作四季,而每一方都安排了一位「超自然的」或「賦有神力」的生靈。但不同於中國古代的四象生靈的青龍、白虎、玄武、朱雀。但在西藏的佔卜中,這四隻神獸卻代表著西藏當地的土地神。紅鳥或金翅鳥表明在西方有一篇紅色巖石區域。天藍色或者綠松石色的龍代表綠草茵茵的地方、草場和溪流,其中一條河蜿蜒流向南方。黃色老虎表示光明之地的一塊坡地或巖體向東方攀升。但西藏把玄武換做了白色的雪獅用來代表位於北方的一塊黑色巖體或雪山。在西藏佔卜中認為如果四方土地神所處方向正確、位置適宜的話,那麼,這表明四方土地所示的完美自然環境適於修建寺院、廟宇和佛塔。

龍神(梵文:vritra ; 藏文:vBrug)

與歐洲惡龍不同,東方龍是具有創造力的吉祥物。而在佛教中,龍則成為了東方和中央白色神大日如來的坐騎。大日如來的龍座可能就源自於中國皇帝龍座。天藍色或者綠松石色的龍是眾多佛教護法神、水神或風暴神及護寶神的坐騎。作為護寶神,漢藏的龍可能與印度的龍眾關係密切。藏文中表示「龍」的詞彙「主「(vBrug)指的是雷鳴的聲音。不丹這個佛教王國被稱作為「主域」,意為「雷龍之地」。不丹居民通常被稱之為「主巴」。

龍眾(梵文:Naga ; 藏文:kLu)

龍是居住在地下的蛇精,它們源於印度的古蛇崇拜,可能可以追溯到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初期。在印度的《往事書》時期的傳說中,龍眾是毗那達姐姐卡德魯的後代。到了佛教文明時期這種龍的崇拜同樣被很好地繼承下來,轉換到佛教的宇宙學中,它們被派到須彌山的最底層,而夙敵金翅鳥則被安排在上面一層。龍眾是地下寶貝和伏藏的守護者。

金翅鳥(梵文:Garuda ; 藏文:Khyung)

金翅鳥是印度教和佛教中禽鳥之中的神鳥之王。根據印度《往事書》時期之傳說的說法,金翅鳥是迦葉佛和毗那達的兒子。毗那達用了五百年的時間孵化她出生。一破殼而出,金翅鳥那令人生畏的形象就遮蔽了天日。它拍打雙翅震撼了大地,甚至終神也錯把其金身發出 的讓人難以忍受的光芒當作了火神阿耆尼發出的光芒。而在西藏,印度金翅鳥被同化為苯教的「妙翅鳥」,即:「萬鳥之王」,在苯教和寧瑪派大圓滿法中,金翅鳥意義重大。伏藏師認為他是護寶神。作為神靈,金翅鳥與金剛手和馬頭明王聯繫密切。修這三位神對除障、消病極為有效。同時金翅鳥的雙翼還代表著方便和智慧的結合。長滿羽毛的它自卵中「再生」之時候便象徵著覺識的萌生。

摩羯(梵文:Makara ; 藏文:Chu-srin)

梵文詞彙「makara」指的是海龍或水怪,通常被看作是鱷魚。摩羯是吠陀神話中水神和恆河女河神的坐騎。神話中的摩羯具有著天然的力量和韌性,所以金剛乘佛教中也常常會把摩羯放在金剛杵之中用作表示它的不可撼動的穩定性。

饕餮

「Kirtimukha」一詞的意思是「帝威之臉」、「名望之臉」等等。在中國,它被視作一種令人生畏的動物,用以表示貪婪的存在以此告誡人們不要貪婪和放縱。而在藏族藝術中,饕餮作為一種紋飾出現在鎧甲、頭盔、盾牌和武器之上。它經常被畫成常有一張無下顎的兇惡的臉,頭上長角。它的一雙手緊握插在口中的金色飾杖。通常其上鄂掛有一顆珠寶、一組珠寶或珠寶連漲。整體饕餮的簾帳構成了一張珠寶網。

相關焦點

  • 藏傳佛教象徵符號之星象符號
    太陽(藏文:Nyi-ma)月亮(藏文:Zla-ba)作為我們世界主要的發光體,太陽和月亮在藏傳佛教中是非常重要的星象符號之一。傳統的藏族會將紅色或者金色的太陽視作陰性的智慧,而白色的月亮則代表了陽性的慈悲或者方法。
  • 藏傳佛教藝術中,動物形象的種類以及寓意和作用淺述
    這種與動物的密切關係很自然地表現在各類宗教和藝術當中,本文從泛藏傳佛教角度,粗略地探討動物形象在佛教造型中的種類和寓意。動物形象在藏傳佛教造型中廣泛出現,不僅種類繁多而且大多具有特定的含義。這一現象在藏區民間和各時代的藝術創作中也極為常見。從象徵意義而言,藏區民間以及各時期(包括當代)藝術創作中的動物形象,基本是從藏傳佛教中引用,其內涵要小於藏傳佛教動物形象。
  • 藏傳佛教象徵符號之象徵物與供物
    三寶(梵文:triratna ; 藏文:dKon-mchog-gsum)佛、法、僧「三寶」是佛教聖壇上的中央供物,代表著一切佛的身語意。他們共同構成了佛教教義的「三學」、「三篋」和「三皈依」。佛像或圓滿大師像放在聖壇中央,代表著佛陀的圓滿之身。
  • 菩提院聞思修 認識藏傳佛教星象符號——太陽和月亮
    作為我們世界的主要發光體,太陽和月亮是金剛乘佛教中最重要的星相象徵。紅色或金色太陽代表著陰性的智慧,而白色月亮代表著陽性的方法或慈悲。但有時,在經文描繪某些神靈時,這種象徵主義偶然也會相反。根據藏醫經文的說法,女孩的青春期大約在十二歲,男孩的青春期在十六歲。從象徵意義上來看,十二歲代表著女孩「智慧」的陰性,因為太陽有十二個月和十二宮。
  • 藏傳佛教中的「九宮八卦」圖
    九宮八卦圖,是藏文化和藏傳佛教重要符號之一。藏族同胞家庭多以三色合金形式製作成護身符,稱為「九宮八卦咒牌」,很多人將此視為傳家寶。在藏區現存的九宮八卦咒牌,就有很多是老物件,歷經百年甚至更長時間。這些傳家寶經過歲月的洗禮之後,表面光滑,乃至有了包漿,圖案也有些模糊,也正因為如此尤顯珍貴。
  • 你所不知道的藏傳佛教吉祥八寶圖(圖)
    藏傳佛教寺院中的瓶內裝淨水(甘露)和寶石,瓶中插有孔雀翎或如意樹。藏傳佛教認為寶瓶象徵著阿彌陀佛,因而也象徵著靈魂的永生不死,代表佛陀之喉嚨。寶瓶象徵著吉祥、清淨和財運,又象徵著聚寶無漏、福智圓滿、永生不死。 寶傘 藏語稱"鬥"。
  • 形象與實相:藏傳佛教於世界佛教視野中的多重認同(三)
    晚近的研究表明,於藏傳佛教之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教派和不同類型的文本中,「和尚教」也並不是一個絕對的固化符號,在將其妖魔化的主流之外,它也在宗義理論、教法判別、修行實踐等多個更深的層面內,受到過相對正面的討論和公允的評價。  這給我們以希望,說明雖然「和尚教」遭受長期的排斥,但漢藏佛學的深層交流和相互理解依然有著極其深刻的歷史和宗教基礎。
  • 從唐卡展看藏傳佛教的圖紋與「淨域虔心」
    從現場的唐卡可以欣賞與解讀藏傳佛教中的一些圖紋。唐卡中的男女神祗擁抱與歷史信息在談到唐卡之前,不妨先簡單了解一下佛教的體系,藏傳佛教、漢傳佛教以及南傳佛教,並稱三大佛教體系。這一簡單的劃分法主要從其流傳的地域以及典籍所使用的語言考慮。其中,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同屬大乘佛教,而南傳佛教為小乘佛教。
  • 珠康:藏傳佛教迎來了最好的發展時期
    活佛轉世制度是藏傳佛教解決教派和活佛傳承問題的特有方式。藏傳佛教活佛轉世制度得到國家的尊重。目前,據最新統計,西藏現有活佛358名,其中60多位新轉世活佛按歷史定製和宗教儀軌得到認定。  作為一名宗教界人士,珠康活佛見證了西藏自治區成立以來宗教事務的發展。
  • 楊永純:藏傳佛教活佛轉世制度是「行動的法」
    這是美方炮製的又一部以法之名幹涉他國內政的惡法。該法案將中國國家依法規制藏傳佛教轉世傳承的規範體系承認為「轉世制度」,卻對制度產生的歷史事實、法理邏輯、倫理基礎、制度精義等表現出罕見的無知。轉世制度是具有確定淵源的法熟悉西藏地方歷史文化的人都知道,藏傳佛教是佛教在中國本土化後的宗系之一。藏傳佛教的法嗣傳承主要有家族世系傳承、師徒戒法傳承、寺主法座傳承等。
  • 人是符號動物
    人和動物都有感受系統和反應系統,但人在進化的歷史中還形成了第三種系統——符號系統。符號是感性材料的抽象化,是一般與個別、一與多的結合,即以一個感性的標記來代表多種事物的普遍意義。一方面,符號是我們認識世界和構造世界的必經途徑;另一方面,它又是把意義固定下來以便使人們理解的前提。
  • 佛教中象徵吉祥的花
    根據佛教典籍,佛教有「五樹六花」的說法。所謂五樹六花,指佛經中規定寺院裡必須種植的五種樹和六種花。五樹:菩提樹、高榕樹、貝葉棕樹、檳榔樹和糖棕樹;六花:指荷(蓮)花、文殊蘭、黃姜花、雞蛋花、緬桂花和地湧金蓮。
  • 【六味禪】神秘的故宮藏傳佛教世界
    此尊造像運用了漢地製作佛像的藝術手法,如多層寬扁蓮瓣的仰覆蓮座,蓮座後背光滑無蓮瓣,是一尊有「至元二年」題記的珍貴的藏傳佛教造像。元朝中央政權在建立全國統一的事業中十分重視任用西藏的政教領袖,薩迦派首領取得元帝室的敬信和支持,薩迦五祖八思巴被封為帝師,掌管總制院。總制院1264年設立,專門管理全國的佛教及西藏地方行政事物。
  • 12種動物符號在美洲原住民中的象徵意義
    部落之間的某些習俗和象徵意義各不相同,但他們都擁有對大自然的深切熱愛和尊重。本篇文章分析這些熱愛自然的部落所使用的各種符號,以及它們對生活的意義。1、水獺水獺是水生動物,象徵著生命和賦予生命的積極能量。水也被視為清潔劑和淨化器,因此水獺對水的熱愛也象徵著治癒。這種海洋動物還表現出敏捷性,智慧,創造力,勇敢和誠實。
  • 電影《喜馬拉雅》中的藏傳佛教
    宗教作為觀念層面的東西,在現實生活中像酥油融入糌粑一樣,滲透到藏族人民的生活中,從生到死,從經濟到精神,從裡到外,無不和宗教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佛教從7世紀傳入藏族地區,到現在已經與藏族人民的生活水乳相融。在此之前,藏族有原始宗教和苯教,佛教傳入之後,兩者有所整合,包括原始宗教中一些儀式性的東西等等,融入到佛教中,形成了有別於佛教和藏族原始宗教的藏傳佛教。
  • 孔雀紋身象徵意義和孔雀符號,揭開不為人知的神秘面紗
    這篇關於象徵性孔雀紋身創意的文章深入探討了這種來自不同文化和觀點的皇家鳥類。通過探索歷史和神話中的孔雀意義,我們可以深入了解這隻美麗的鳥如何成為紋身的完美表達。孔雀紋身的想法通常涉及雄孔雀的尾羽令人印象深刻的扇形展開。
  • 西藏這些特殊符號,看過的幾乎沒人知道其中的秘密!
    西藏這些特殊符號,看過的幾乎沒人知道其中的秘密!你記得你知道的西藏符號嗎?或者你在生活中遇到了多少西藏符號?今天,雪鷹和你一起數著我們在西藏經常看到的符號。西藏符號之 瑪尼堆和經幡:也被稱為風馬旗,象徵著天堂、土地、人民、動物的和平,牧民們在新搭建的帳篷裡綁上風馬旗,為了獲得草和水的遷移和祝福,朝聖者們扛著醒目的風馬旗在沙漠中跋涉,為旅途的和平祈禱;生活在荒野與風之間的山上的人們是對山神的崇拜。馬尼堆:馬尼堆,藏語叫「朵幫」,是石頭壘起來的意思。也被稱為「神堆」。
  • 寫在《藏傳佛教活佛轉世管理辦法》頒布之際
    《辦法》是根據多年來藏傳佛教界人士的強烈要求,在深入調查研究、廣泛聽取各方意見、充分尊重藏傳佛教活佛傳承繼位方式的基礎上制定的,其頒布和施行標誌著我國政府對活佛轉世管理進一步步入法制化軌道,對於規範活佛轉世管理,更好地依法保護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維護藏傳佛教正常秩序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將產生重要的影響。
  • 藏傳佛教的朝覲聖地:迪慶梅裡雪山
    梅裡雪山是藏傳八大神山之一。(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 攝影:盧海林)大多數人到了德欽,最大的願望就是能看到梅裡雪山。來過的人都說,看到梅裡雪山,任何人都會受到強烈的震撼,這種震撼來自心靈深處。
  • 桑耶寺:一座象徵佛教宇宙組成基本單位「一世界」的寺院
    藏傳佛教寺院從建築角度而言,和漢地寺院建築秉承中國傳統建築風格,沿中軸線兩側呈對稱性布局不同,絕大多數都有著因地制宜的地域特色,藏傳佛教寺院或是依山而建,或是在平壩草原上一字攤開,且整座寺院為開放式——一般來說除了大寺院的經廓具有部分圍牆功能外,寺院鮮有圍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