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歐陽宏宇
如今,機器人「翻譯官」普及,人工智慧已給外語教育發展帶來新機遇。事實上,隨著中華傳統文化不斷走出去,中文教育也在得到技術的賦能。
日前,全球中文學習平臺宣布落戶青島。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介紹,該平臺旨在利用智能語音和人工智慧技術服務國內外中文學習者,提供免費學習資源,突出公益性質,2019年10月上線至今已覆蓋全球169個國家。
記者登陸全球中文學習平臺看到,該平臺設置了普通話測試、譯學中文等特色模塊,如針對海外學習者,在「譯學中文」模塊,學習者可以通過語音或文本輸入其母語內容,實時翻譯出中文並自動分句。學習者學習每個語句的標準音並錄音跟讀,系統會實時反饋評價,指出發音問題;針對錯誤字詞,可以反覆學習,直到掌握正確中文發音。
一直以來,人工智慧賦能語言教育的賽道不斷取得突破。利用真人老師AI分身,VIPKID已在非1對1外語教學中實現人機實時交互。多語言學習平臺Duolingo推出聊天機器人,幫助用戶與機器人對話來學習語言。在寫作方面,有道詞典在今年4月實現一鍵自動批改英語作文AI技術。搜狗翻譯也推出了幫助用戶糾錯和潤色作文的AI寫作助手。
而對於科大訊飛而言,這也是其布局智慧教育的延續。今年8月發布的半年報顯示,科大訊飛智慧教育已為21個省6500 餘所中小學提供人工智慧教育產品和服務,累積服務師生超過1500萬,並在上半年實現了35%的營收增長。
賽道擴容的背後,是在線語言教育用戶規模不斷擴大。數據顯示,自2016年以來,在線語言教育用戶規模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長,2019年已超過3011萬人。而全球多國也正掀起漢語學習熱潮。在韓國,最近10年裡,中文學習市場以年均20%速度增長,產業規模在2014年已突破35億人民幣。在美國,2018年時已約有40萬學生學習漢語。
「語言教育不是翻譯技術的教育,而是是人文交流的重要形式。」教育部英語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主任委員蔣洪新指出,現在的漢語學習工具以生硬的查考型詞典為主,少具有引導學習作用的工具。他建議,要實施分類指導,推進人工智慧平臺共建共享,重點做好基礎教育人工智慧平臺建設,開展發音矯正等一對一智能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