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鬥轉星移,產生二十四節氣,始於立春、終於大寒,指導農事表現物候。簡單地說,二十四節氣貫穿以農耕為主的中國人民的生活。
順應天時,勞作生息,生活的寫照不過如此。今天要推薦的一部紀錄片,就是以二十四節氣為時間線,用樸素的鏡頭,記錄平凡無奇的普通生活的個例。
「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天台(tāi)山沒有很高的海拔,但自古以來就是各路文人騷客傾倒的對象。鏡頭記錄的是它的對立面,這名山下的兩家及其普通的人——張家和胡家。
他們各不一樣,但又極其相似。也有很多畫面場景,是你我都共有都經歷過的。
張家的爸爸上山挖筍掙錢,嫌女兒的家長會耽誤時間,不願去,鬥嘴聲淹沒在鄉鄰嘰嘰喳喳的笑聲中。
張家的小男孩兒,在盆裡被家長洗澡的樣子,像極了小時候我在大盆裡被大人搓灰齜牙咧嘴的模樣。
跟所有的家長一樣,盼望孩子有所成就,只不過山裡的小孩兒,讀書是他們擺脫困苦生活的唯一途徑。張家的女兒學習不錯,除了孩子應有的稚氣,她還多了一些成熟。她想改變眼前的一切,爸爸可以不用辛苦地上山挖筍,她家可以和親戚一樣小康。
有一段她和爺爺的對話,印象非常深刻。她去喊爺爺吃紅薯粥,問起爺爺為什麼村子裡的人越來越少,爺爺的眼神,真的說明了一切。她們祖孫溫情簡單的對話,可能是我們快節奏生活下並不能明確表達出來的,或者說,羞於表達的。
另一個家庭是胡家。胡家的爸爸也是務農為生,山裡的務農和平原地區是不一樣的。收成並不如平原地區。胡家的兒子跟大多數年輕人一樣,愛打遊戲,看上去有點不定性。
但跟所有的家庭一樣,年輕人就是希望。胡家父母經過一番爭執,拿出所有積蓄,供她們的兒子去縣城學徒掙錢。
外面的世界對於年輕人無形的吸引,總是大於故鄉。特別是男孩子,總是母親先聯繫他。胡家的兒子也不例外。
這些點點滴滴無一不是每一個普通人的寫照,不管你來自乾燥有雪的北方,還是溼潤梅雨的南方。紀錄片本身沒有什麼故事性,但說起來,哪個人的經歷不是一個有聲有色未完待續的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