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又痛失一位泰鬥級人物!中國科學院院士劉若莊逝世!

2020-10-11 北京師範大學招生辦

2020年10月8日,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我國著名物理化學家、中國計算化學的奠基人、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師範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劉若莊先生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95歲。

劉若莊,1925年5月25日出生於北京。1947年畢業於輔仁大學化學系,1950年北京大學研究生畢業後留校任教,1952年到北京師範大學化學系從事教學科研工作。1956年加入九三學社,198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99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劉若莊主要從事分子間相互作用、化學鍵和化學反應理論的研究,在我國開創了電子結構計算並持續推動我國計算量子化學的發展,在化學反應途徑和沿反應途徑的動態學、激發態勢能面和光化學反應機理,有機導體和半導體理論計算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1978年創建了為教育部正式批准的北京師範大學量子化學研究室,該研究室是我國運用量子化學手段研究實際化學體系的重要基地,也是我國理論化學對外聯繫的重要窗口之一。歷任國家科委化學學科組成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物理化學評審組評委、國家教委理科化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化學會常務理事、北京化學會理事長、中國科技大學兼職教授、中國科學院感光化學研究所兼職研究員、南京大學理論與計算化學研究所兼職教授、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客座教授。先後榮獲1961年北京市文教先進工作者、1977年北京市科學技術先進工作者、1982年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1989年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1990年全國高等學校先進科技工作者、2002年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等科技獎勵。2019年被授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章。

在校成績優異,鋒芒初露

大學時的劉若莊

劉若莊出生於一個職員家庭,一家七口全靠父親的微薄薪水維持生計,父母對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視。學校嚴格的教育使劉若莊從小就養成了嚴謹認真的作風。即使輾轉多所學校,他的成績總是全班第一。1943年劉若莊考入輔仁大學化學系,依靠每年獲得的獎學金完成學業。1949年,他在《中國化學會會志》上用英文發表了第一篇研究論文《修正特魯頓規則》,鋒芒初露。

劉若莊(前排右一)與唐敖慶(前排左二)及師兄弟

上世紀50年代,新中國的理論化學尚未形成體系。著名化學家唐敖慶回國後任教於北京大學化學系,開始講授結構化學相關內容,劉若莊曾擔任其助教。1963年至1965年,唐敖慶在吉林大學舉辦了物質結構學術討論班,劉若莊是八名正式學員之一,在此期間,劉若莊對配位場理論方法進行了深入研究,為該學科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研究成果後榮獲1982年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

潛心研究,碩果纍纍

1950年3月,還未進行畢業論文答辯的劉若莊因勤奮好學、成績優秀提前留在北京大學任教。在指導有機化學和定量分析實驗的同時,劉若莊開始翻譯英文版《定性分析理論基礎》。該書於1951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作為大學叢書之一,成為20世紀50年代重要的教材和參考書。

劉若莊先生論文選集

劉若莊對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如雙核分子氮絡合物、溫和條件下的化學鍵理論等做了詳細的讀書摘記。1976年,即使受唐山大地震波及,身處北京的劉若莊仍完成了國內第一篇運用量子化學計算方法研究實際體系的論文,較好地解釋了砷化鎵在氧離子注入後的半導體特性。

劉若莊先生一生成果碩豐,為我國量子化學的發展做出了極大貢獻。他在我國開創了電子結構計算,並持續推動我國計算量子化學的發展,也是國際上最早進行電子結構計算的學者之一,在國內甚至是國際上都享有很高的聲望;他長期從事分子間相互作用、化學鍵和化學反應理論的研究,先後在氫鍵、配位場理論方法、有機導體和半導體理論計算、激發態勢能面和光化學反應機理探索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他創造性地將量子化學理論和計算方法應用於研究化學反應途徑和沿反應途徑的動態學問題,形成了達到國際水平的系統研究成果。曾榮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1982 年,參與),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1987 年和 1988 年),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1989 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科技進步二等獎(1990 年)以及國家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2002 年,第二完成人)等。

投身教育、作育英才

劉若莊幾十年教學生涯養成的常教常新、常教常精的作風,給學生留下了深刻印象並影響到下一代。迄今為止,劉若莊先生為國家培養了博士和碩士50餘人,同時開辦過多期量子化學計算短訓班、師資培訓班和助教進修班。以方維海院士為代表的學生和學員們在各個工作崗位上為理論化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其中有多人成為學術帶頭人,為我國科技發展和教育事業做出了傑出貢獻。

劉若莊先生授課

1951年,劉若莊被聘請到輔仁大學任教。因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他隨輔仁大學化學系一同併入北京師範大學。當時北京師範大學還處於重教學、輕科研的狀態,劉若莊以超前的認識和獨到的見解,不斷向領導提出建議。他認為科研與教學是相輔相成的,高校任課老師必須要有科學研究,在與同行交流中了解先進理論,在科研中掌握實踐技能,提高教學能力。

量子力學小組合影(右一為劉若莊)

1974年,劉若莊與北京師範大學其他學科同仁組成了量子力學小組,以多學科結合形式開展對量子力學的研究、探討。他們用量子化學方法研究離子注入機理的工作成果,後獲得1978年科學大會獎。1978年,劉若莊和同事一起創辦了量子化學研究室(2005年與物理化學教研室合併,更名為理論與物理化學研究所),並開始研究生培養。

面對著師資力量和硬體設備的嚴重缺乏他與同事通過自力更生和爭取外部資源,解決一個個困難。缺少合適的教材,他們就自己根據課程安排編寫;缺乏重要課程的老師,他們就請校內和兄弟院校的知名老師前來訪問講學,為學生傳授先進的知識。這使得量子化學研究室一開始就以高起點開展教學和科研工作,在研究室教學中也逐漸形成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佔領學術制高點的人才培養模式。

劉若莊與學生方維海等人【劉若莊(前排左三)、方維海(前排左四)】

1998年,劉若莊與得意門生方維海再度攜手合作,繼續光化學反應研究。在他們科研成果的推動下,北京師範大學化學系成為國內理論光化學領域的一面旗幟,在國際上享有盛譽。1999年,劉若莊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十幾年後,他的學生方維海也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03年,他們的成果"勢能面交叉與光化學反應的基礎理論研究"榮獲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一等獎。這項工作結合計算機技術,解決了系列有機分子光化學反應的詳細機理問題,應用和發展了量子化學的理論方法。

悠悠近百年,砥礪未止,從教亦未息。而立之年始奠化學基石,耄耋之年仍耕桃李沃土。先生是學界泰鬥,亦是人生楷模。劉若莊先生一生嚴謹治學,勇於探索,愛生樂教,提攜後學,淡泊名利,為我國科技發展和教育事業做出了傑出貢獻。劉若莊先生的逝世,是北京師範大學的重大損失,也是我國量子化學界的重大損失。我們沉痛悼念並深切緬懷劉若莊先生!先生的人生歷程、學術品德和崇高精神值得我們永遠學習!


更多精彩資訊,歡迎關注頭條號:北京師範大學招生辦

素材來源:北京師範大學化學學院官網、官微,中國科學家微信公眾號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院院士張新時逝世!我國又痛失一位泰鬥級人物!
    北京時間2020年9月25日,生態學界傳來噩耗,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植物生態學家、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北京林業大學傑出校友張新時因病逝世,享年86歲。張新時院士是我國植物生態學領域的引領者之一,長期從事植被地理研究。八十餘載生命歷程,六十餘載與植被相依相伴,他為生態學界留下了太多記憶與貢獻,值得被永遠銘記。
  • 著名物理化學家劉若莊院士逝世
    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我國著名物理化學家、中國計算化學的奠基人、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師範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劉若莊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0月8日零時三十五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劉若莊先生1925年5月25日出生於北京。1956年加入九三學社,198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 流體力學家童秉綱逝世 今年我國已痛失20位院士
    童秉綱從教60餘年,是我國第一批博士生導師,培養了22位博士生。在執教生涯中,他始終堅持「要給學生一勺水,自己就要先有一缸水」。2020年以來我國已痛失20位兩院院士2020年,共和國已送別20位兩院院士。
  • 中科院院士劉若莊逝世,享年95歲
    10月9日,北京師範大學發布訃告: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我國著名物理化學家、中國計算化學的奠基人、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師範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劉若莊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0月8日零時三十五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
  • 中國計算化學奠基人劉若莊逝世,今年已有29位院士離世
    北京師範大學官網10月9日發布訃告: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我國著名物理化學家、中國計算化學的奠基人、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師範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劉若莊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0月8日零時三十五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訃告稱,劉若莊先生喪事從簡,遺體告別儀式定於2020年10月12日上午9點在八寶山殯儀館竹廳舉行。
  • 中國計算化學奠基人劉若莊逝世,今年已有29位院士離世
    齊魯網·閃電新聞10月9日訊 北京師範大學官網10月9日發布訃告: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我國著名物理化學家、中國計算化學的奠基人、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師範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劉若莊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0月8日零時三十五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
  • 沉痛哀悼:中國計算化學奠基人、北師大教授、劉若莊院士逝世
    、中國計算化學的奠基人、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師範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劉若莊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0月8日零時三十五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1978年創建了為教育部正式批准的北京師範大學量子化學研究室,該研究室是我國運用量子化學手段研究實際化學體系的重要基地,也是我國理論化學對外聯繫的重要窗口之一。1999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 中國計算化學奠基人、中科院院士劉若莊逝世,享年95歲
    北京師範大學官網10月9日發布訃告: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我國著名物理化學家、中國計算化學的奠基人、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師範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劉若莊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0月8日零時三十五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訃告稱,劉若莊先生喪事從簡,遺體告別儀式定於2020年10月12日上午9點在八寶山殯儀館竹廳舉行。
  • 中國計算化學奠基人劉若莊逝世享年95歲 劉若莊去世死亡原因 附劉若莊個人生平資料照片簡歷
    中國計算化學奠基人劉若莊逝世!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我國著名物理化學家、中國計算化學的奠基人、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師範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劉若莊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0月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
  • 中國計算化學奠基人、中科院院士劉若莊逝世,享年95歲
    北京師範大學官網10月9日發布訃告: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我國著名物理化學家、中國計算化學的奠基人、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師範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劉若莊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0月8日零時三十五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
  • 院士蔣亦元逝世,中國今年已痛失9位院士,近2天3位大師離世
    他創造性地進行穀物割前脫粒收穫機的研究,並率先取得成功,推動了我國穀物收穫機的創新和發展;在機械設計相似理論與模型實驗方法方面,對傳統理論作了重大修改,使相似準則的應用更易推廣;推動農業工程教育體系改革,培養了大批專門人才。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 中國科學院院士張俐娜逝世,共和國今年已痛失30位院士
    10月17日晚間從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獲悉,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教授張俐娜於當晚8:00因病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逝世,享年80歲。2月,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生態學家孫儒泳,中國工程院院士、機械製造與自動化專家段正澄,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藥學家周同惠,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公路工程專家沙慶林,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農業工程學家蔣亦元5人逝世。
  • 中國計算化學奠基人劉若莊逝世,享年95歲
    據@中科院之聲 :昨天,我國著名物理化學家、中國計算化學的奠基人、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師範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劉若莊先生,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劉若莊
  • 沉痛悼念中國計算化學奠基人劉若莊院士
    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我國著名物理化學家、中國計算化學的奠基人、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師範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劉若莊先生因病醫治無效
  • 中國科學院院士張俐娜逝世 我們今年已痛失30位兩院院士
    今年1月,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葉輪機械與動力工程專家蔣洪德,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神經藥理學家池志強,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加速器物理學家方守賢,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物理學家李方華4人逝世。2月,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生態學家孫儒泳,中國工程院院士、機械製造與自動化專家段正澄,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藥學家周同惠,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公路工程專家沙慶林,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農業工程學家蔣亦元5人逝世。
  • 中科院院士劉若莊逝世,系全球最早進行電子結構計算的學者之一
    中國著名物理化學家、中國計算化學的奠基人、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師範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劉若莊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 2020 年 10 月 8 日零時三十五分在北京逝世,享年 95 歲。圖 | 劉若莊(來源:劉若莊百科)劉若莊開創了中國電子結構計算,並持續推動中國計算
  • 中國計算化學奠基人劉若莊院士逝世,曾開創應用量子化學研究...
    2020年10月8日,我國著名物理化學家、中國計算化學的奠基人、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師範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劉若莊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 劉若莊、馮文林等與1978級研究生(前排左起:金俗謙、劉若莊、馮文林、李宗和;後排左起:蘇樹軍、鄭世鈞
  • 兩天內,中國痛失三位院士!
    兩天時間內,中國痛失三位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蔣亦元逝世享年92歲 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北農業大學教授蔣亦元,因病於2020年2月24日在哈爾濱逝世,享年92歲。蔣亦元,1928年11月出生於江蘇省常州市。
  • 「送別」中國計算化學奠基人劉若莊逝世
    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我國著名物理化學家、中國計算化學的奠基人、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師範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劉若莊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0月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
  • 中國計算化學奠基人劉若莊院士逝世,曾開創應用量子化學研究方向
    2020年10月8日,我國著名物理化學家、中國計算化學的奠基人、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師範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劉若莊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但直到50年代末,量子化學還處於理論發展階段,並且我國關於它的一切還停留在淺表性研究。劉若莊在跟隨唐敖慶教授進行科學研究時,逐漸將注意力放在化學反應的理論應用上,並形成將已有理論應用於實際例子以說明或解決問題的科研思路。這也為中國量子化學的發展開創了一個新的方向,即應用量子化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