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工百分比法確認收入 稅會差異處理需謹慎

2021-01-10 澎湃新聞
完工百分比法確認收入 稅會差異處理需謹慎

2020-08-27 09: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不久前,某從事環保項目施工的上市公司財稅負責人向筆者諮詢這樣一個問題:採用完工百分比法確認收入,產生的稅會差異應如何處理?這個問題在實務中有較強的代表性,稍有不慎很容易處理錯誤。

《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以下簡稱「新收入準則」)2017年7月5日發布並已在上市公司中實施。從2021年1月1日開始,該準則還將在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的非上市公司施行。

對於在某一時段內履行的履約義務,新收入準則要求,履約進度能夠合理確定的,企業應在該段時間內按照履約進度確認收入,這種方法也就是所謂的完工百分比法。具體來說,企業應結合商品的性質,採用產出法或投入法確定恰當的履約進度。考慮到產出法的計算,是依據向客戶轉移商品控制權的產出指標,通常能夠客觀地反映履約進度,準則要求首選產出法,當有關產出指標無法直接觀察獲得,或獲得這些信息的成本很高時,才考慮投入法。而按照《企業所得稅法》的規定,企業按產出法或投入法確定完工進度,並據此確認項目的履約成本,均予以認可,且沒有優先順序的考慮要求。也就是說,新收入準則與《企業所得稅法》中有關履約進度的確認方法之間,並不構成實質性差異。

實務中,企業採用投入法時,通常按照累計實際發生的成本佔預計總成本的比例確定履約進度。在這種情況下,新收入準則規定,企業如果採用這種方法確定履約進度,當已發生的成本並未反映企業履行履約義務的進度,或已發生的成本與企業履行履約義務的進度不成比例時,需要對已發生的成本進行適當調整。而《企業所得稅法》中對此並未做出明確規定。

值得注意的是,新收入準則要求企業按履約進度確定收入,同時應將實際發生的合同履約成本結轉為當期營業成本。但是,《國家稅務總局關於確認企業所得稅收入若干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08〕875號,以下簡稱「875號文件」)規定,企業應按照從接受勞務方已收或應收的合同或協議價款,確定勞務收入總額,根據納稅期末提供勞務收入總額乘以完工進度,扣除以前納稅年度累計已確認提供勞務收入後的金額,確認為當期勞務收入。按照提供勞務估計總成本乘以完工進度,扣除以前納稅期間累計已確認勞務成本後的金額,結轉為當期勞務成本。簡言之,《企業所得稅法》要求企業按完工進度確認收入,同時按完工進度結轉成本——這與新收入準則在理念上存在較大差異,由此可能會產生稅會差異,需要企業準確進行納稅調整。

舉例來說

2019年10月,乙公司與客戶籤訂合同,為客戶裝修一棟辦公樓(包括安裝一部電梯),合同總金額為100萬元。乙公司預計的合同總成本為80萬元,其中包括電梯的採購成本30萬元。2019年12月,乙公司將電梯運達施工現場,並經過客戶驗收。此時,客戶已取得對電梯的控制權。但是,根據裝修進度,該電梯直到2020年2月才進行安裝。截至2019年12月,乙公司累計發生成本40萬元。其中包括支付給電梯供應商的採購成本30萬元,因採購電梯發生的運輸和人工等相關成本5萬元。假設該裝修服務(包括安裝電梯)構成單項履約義務,並屬於在某一時段內履行的履約義務,乙公司是主要責任人,但不參與電梯的設計和製造;乙公司採用成本法確定履約進度;上述金額均不含增值稅。

乙公司據此認為,其已發生的40萬元成本與履約進度不成比例,需要對履約進度的確認做出調整,將電梯的採購成本排除在已發生成本和預計總成本之外。在合同中,該電梯並不構成單項履約義務,其成本相對於預計總成本而言是重大的,乙公司是主要責任人,但未參與該電梯的設計和製造,客戶先取得了電梯的控制權,隨後才接受與之相關的安裝服務。因此,乙公司在客戶取得該電梯控制權時,按照該電梯採購成本的金額,確認轉讓電梯產生的收入。

在會計處理方面,2019年12月,該合同的履約進度為(40-30)÷(80-30)=20%,應確認的收入為(100-30)×20%+30=44(萬元),成本=(80-30)×20%+30=40(萬元)。在稅務處理方面,根據875號文件的規定,乙公司的完工進度為40÷80=50%,應確認收入100×50%=50(萬元),成本80×50%=40(萬元)。由此,完工進度計算方法的差異所引發的收入確認和成本結轉之間的差額,將形成稅會暫時性差異。

值得關注的是,企業在會計處理時,按照新收入準則所結轉的成本,是實際發生的成本40萬元,而在稅務處理中,按完工百分比計算的結轉成本為40萬元,兩者雖然數額相等,但其中的計算原理其實存在很大差別。

實務中,收入確認的稅會差異一直是企業關注的熱點和難點問題,企業既要準確理解和運用新收入準則,真實、準確地反映企業經濟活動情況,也要關注企業會計準則與稅收法律法規之間的差異,及時、準確地進行稅務處理。

來源:中國稅務報

原標題:《完工百分比法確認收入 稅會差異處理需謹慎》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完工百分比法確認收入會存在稅會差異
    在建築工程等工期長的項目中,如果採用完工百分比法確認收入,可能會產生稅會差異,那麼產生的稅會差異應如何處理呢?我們一起往下看。首先我們來了解下什麼是完工百分比法,簡單的來說就是根據完工的百分比來計量和確認收入和費用。而完工百分比法衡量完工進度可以採用以下三種方法:成本法、工作量法、實際測定法。
  • 新三板公司如何做收入確認
    準則中將提供勞務按交易結果能否可靠估計分為兩大類分別處理,交易結果能夠可靠估計的,即滿足 4 項條件,收入可靠計量、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交易完工進度可靠確定、成本可靠計量(商品銷售收入 5 條件中前 2 條改為此處第 3 條),則按完工百分比法計算和確認收入;交易結果不能可靠估計的,不能按完工百分比法,而是估計成本能否收回,按成本確認收入或只確認成本不確認收入,即謹慎原則。
  • 收入確認政策披露示例(合同能源管理)之年報分析
    合同能源管理業務(EMC)的會計處理,目前存在兩種觀點:一是適用租賃準則,二是採用BOT處理。1、如果特定資產驗收合格後,由業主自己運營,EMC公司只是提供維修等後續服務,服務費由業主支付給EMC公司,傾向於按照租賃進行處理。
  • 什麼是會計收入與稅法收入,二者在收入確認時的主要區別?
    稅法收入主要是指企業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需要確認的應稅收入、不徵稅收入、免稅收入,以及不確認為會計收入的價外費用、視同銷售業務等的全部收入。企業會計收入和企業稅法收入二者既有區別又有聯繫。具體表現在:1、確認收入的政策依據不同。會計收入的確認依據是按照企業會計準則、小企業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規定。如《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2006)》第四條,明確規定了企業會計收入確認的條件。
  • 一探常見行業的收入確認模式(3):醫藥行業+教育業
    公司按服務時間×全時當量服務費率的方式計算並收取服務費用,並按照提供服務所耗用的人員工時與合同中約定的工時費率與客戶按月結算並確認收入(完工百分比法)。收入確認的憑據主要為員工的工時單。對於每個單項合同或訂單,發行人僅在相關服務交付時與客戶確認工作結果,發行人無法可靠估計服務交付之前的完工百分比。但是依據合同約定和歷史經驗,無論最後的服務交付是否獲得客戶的確認,已經發生的實際勞務成本很可能得到補償。
  • 所得稅彙算清繳中在收入確認方面需要注意哪些新政策?
    3、收入的金額能夠可靠地計量。  4、已發生或將發生的銷售方的成本能夠可靠地核算。  (二)企業在各個納稅期末,提供勞務交易的結果能夠可靠估計的,應採用完工進度(完工百分比)法確認提供勞務收入。提供勞務交易的結果能夠可靠估計,是指同時滿足下列條件:  1、收入的金額能夠可靠地計量。  2、交易的完工進度能夠可靠地確定。
  • ...突發IPO新政策:申請首發企業應當自2020年1月1日起執行新收入準則
    對於可變對價,新準則高度強調確認謹慎性,故使用了「極可能」的標準,並將上述銷售退貨作為準則正文中的「特定交易的會計處理」。這就要求在處理退貨時儘量謹慎,一是要儘可能最大化估計退貨的可能性,二是在無法做出合理估計時,需要等退貨期滿不需要做出估計時再確認收入。
  • 銷售收入確認的條件
    (假設該公司銷售B產品的收入為100萬元,銷售成本為80萬元,增值稅率為17%,則該公司銷售產品時,應作如下會計處理:   借:應收帳款             117萬元    貸:主營業務收入           100萬元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17萬元   在銷售當月月底估計合理退貨可能性後,應作如下會計處理:
  • 企業外銷收入確認及會計處理
    一、出口商品外銷收入實現確認的規定   出口商品外銷收入的確認包括入帳時間和入帳金額兩方面,其確認的正確與否將直接影響出口退稅的所屬期和退稅額計算的準確性,從而對出口退稅管理工作產生重要影響。其中相關制度規定不統一,造成各企業對外銷收入的確認標準不同。
  • 新收入確認「五步法」,看完這篇夠了!
    2017年7月19日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想必到現在能拍著胸脯說徹底搞明白了這個準則的都很少很少,很多小夥伴可能只是標題看著眼熟,參加了職稱考試備考的小夥伴對新修訂的「收入」章節也是感到頭疼,今天小好就梳理了一些關於新收入準則的知識點,用看得懂的大白話讓大家先認識一下這位「新朋友」——新收入準則五步法。
  • 國際會計準則第18號--收入
    收益包括收入和利得。收入是指企業在正常經營業務中所產生的收益,可以有各種名稱,包括銷售收入、服務收費、利息、股利和使用費。本號準則旨在闡明對於一定類型的交易和事項形成的收入所作的會計處理。  對收入的會計處理,主要問題在於確認收入的時間。收入應在未來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並且能夠可靠地計量時予以確認。
  • 億利達2019年報被問詢:是否存推遲確認收入的情形?
    原標題:億利達2019年報被問詢:是否存推遲確認收入的情形
  • 會計確認、計量與收入確認
    一、會計確認本質上,財務會計是一個立足企業、面向市場的開放的信息系統。它主要運用確認和計量,處理財務數據,使之轉化為財務信息並披露相關的非財務信息,通過財務報告(主要是財務報表)的傳遞,供信息使用者進行投資、信貸和其他類似的經濟決策。
  • 年報披露收入確認政策與實際不符 西隴科學收行政監管決定書
    原標題:年報披露收入確認政策與實際不符 西隴科學收行政監管決定書   行至年尾,西隴科學(002584)步入多事之秋。
  • ...利潤:已經發出但不符合銷售商品收入確認條件的商品的帳務處理
    初級會計考試備考資料:中公北京會計考試網提供北京初級會計實務輔導資料,包括初級會計實務重點題型、各章節知識點歸納匯總,初級會計實務備考指導等,本文整理2020年《初級會計實務》第五章收入、費用、利潤:已經發出但不符合銷售商品收入確認條件的商品的帳務處理。
  • 【中國稅務報】:案例—回遷房應按正常銷售確認收入!找準價格確認的參照年度是關鍵!
    甲公司在稅務上確認的土地成本,應為其繳納的土地出讓金與回遷安置房的對價合計金額,即4000+1×2000=6000(萬元),帳務處理上應借記「開發成本—土地成本」4000萬元,借記「開發成本—土地徵用及遷移補償費」2000萬元,同時確認回遷安置房的銷售收入2000萬元。
  • 君輝環保延遲確認銷售收入 被稅務局加收滯納金
    新三板在線 · 2017-11-21 · 文/張貝貝   11月20日,君輝環保(870585)公告稱,收到天津市東麗區國家稅務局稽查局稅務處理決定書。
  • 新準則中建造合同的帳務處理
    由於建造合同的開工日期與完工日期通常分屬於不同的會計年度,因此,本準則的主要問題是將合同收入和合同成本分配計入實施工程的各個會計年度。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關於「會計年度自公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的有關規定。建造合同的施工期較長,通常要跨越一個會計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