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科學對太歲的研究

2020-12-08 騰訊網

關於太歲,我們既熟悉又陌生,越來越多的人知道太歲能為我們人類帶來許多的福澤,然而還有許多的未解之謎需要人類為之解開。上篇關於太歲古文的記載有許多,但疑惑也不少。

陝西周至縣太歲樣品的研究

1992年8月22日陝西周至縣渭河灘發現的樣品在陝西省及西安市科委的策劃下,由西北大學生物系組織了生理、動物、植物、細胞、微生物、真菌、醫藥等方面的13位專家教授進行了分析研究。

研究報告認為,此生物體是在秦嶺山中生長,因山洪暴發衝入渭河,有幸被人發現撈起。秦嶺山脈是我國南北氣侯的分界線,是珍稀動物植物的天然寶庫,也是一個未被人類開發的原始森林,該稀有物種才得以在此生長保留下來。專家們在「不明生物體」的實驗研究報告中將其命名為「特大型罕見粘菌複合體」。

它既有原生動物的特點,也有真菌的特點,是活的也是我國首次發現的珍稀生物。

研究證實,該「粘菌複合體」是以細菌、酵母菌、黴菌孢子等微生物為食,

以纖維素、幾丁質、甲殼質等為營養,肌體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核酸以及假絲酵母和白地黴。

該「粘菌複合體」是地球上迄今發現的最古老的古生物活體標本。

在實驗報告提交並公布後,西安市科委組織了由生物醫學家房益蘭教授、詹谷宇研究員等18人組成的專家進行論證後認為,大型粘菌複合體是世界上首次發現的珍稀生物,具有很高的科研價值。

目前,粘菌研究在國際上還是空白,也是世界生物領域面臨的一項重大攻關課題。同時,粘菌又是遺傳學、生物化學、生物製藥等諸多領域科學研究的理想工具。

原西北大學生物系主任、生物學家李廣民教授認為:該「粘菌複合體」是界於原生物和真菌及植物之間,是可以蠕行的一種很古老的原質生物體,它既有原生物的特點,也有真菌及植物的特點。

顯微觀察可見具有兩根鞭毛結構的遊動細胞,並可以看到遊動細胞鞭毛的一端無選擇性地攝取食物顆粒。

但它的生物結構在子實體上產生的孢子具有明顯的纖維細胞壁,這一點和植物相同。它在生物進化史上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

國內外生物學家研究證實,動植物有著共同的祖先,它們是由原始的鞭毛單細胞生物進化而來。原始鞭毛單細胞生活在水中,能夠遊動,可以進行異養生活,因體內含有光合色素,又能進行自養生活。

在進化過程中按兩個方向發展:自養功能的加強和運動功能的退化,進化到單細胞綠藻,並由之發展成植物界;運動功能和異養功能的加強和自養功能的退化,進化到單細胞原生動物,並由之發展到動物界。

國內科學家在研究該粘菌複合物時發現,它的細胞結構和原始鞭毛細胞的結構非常相似,不同的是這種細胞不含光合色素。

按《生命起源及進化譜系圖》分析,它的位置應在菌(藻)類植物和原生動物之間,既有營養體又有子實體。

但無論怎樣講,「肉靈芝」和大熊貓一樣都是大自然遺漏的古生物活化石,它產生的年代可以上溯到地質年代白堊紀。

現代科學對太歲的研究

現代科學發現,太歲是介於原生物與真菌之間的大型粘菌複合體,其結構不是由單一的細胞構成,而是由細菌、粘菌和真菌三類構成的一個聚合體。研究表明,太歲是以細菌、酵母菌、黴菌孢子等微小生物為食,以纖維素、幾丁素、甲殼質等為營養,肌體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核酸、以及假絲酵母菌和白地黴。它的細胞中含光合色素。

目前,已從太歲中分離出部分細菌、酵母菌、黴菌及少量黏菌,但用傳統方法分離得到的微生物遠不能代表太歲中微生物的全部種類,不斷發展新的方法來分離認識太歲中尚未被鑑定的微生物種類,對於其能夠規模化利用具有重要意義。太歲除含水量較高外,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具有豐富的鈣、鐵、鋅等微量元素的生物體」。目前,混菌發酵因其菌種間互利共棲協同作用產出豐富的酶系及多元化的產物而在食品中廣泛應用,原生太歲像其他複合菌類發酵產品(如酸茶B、黃酒~4)生長過程複雜,需要經歷長時間的發酵過程才能形成其獨特的代謝產物。

關於太歲的分類定位有以下4種觀點

中科院的邱曉嵐表示太歲沒有細胞結構、無蛋白質和核酸反應,認為其是非生命物體也並非黏菌複合體

南開大學白玉華觀察太歲切片具有菌絲,認為其可能是真菌

河北省微生物研究所在研究過完縣李思莊那口井裡噴出的"怪肉「後,初步確定為生活在土壤深層的高等真菌

吉林大學微生物專家解釋,太歲是介於原生生物與真菌之間的黏細菌,生活於土壤中生命力極強;

西北大學生物系專家對陝西周至縣渭河灘的樣品進行了分析研究,將其命名為「特大型黏菌複合體」。出現上述不同觀點的原因包括太歲來源地的不統一,菌種分離及純培養技術的限制以及某些微生物形態不清晰等。

石太歲成分

太歲具有呼吸、修復自身的功能,其子實體和菌液富含有機鍺、核酸、多糖類、維生素及胺基酸、卵磷脂、輔酶等營養成分。其有效生物活性成分在抗癌、抗菌、細胞毒性、生理調控等方面的作用逐步被發掘,但就其作用機理還有待闡明。

太歲不腐不臭可能與其含有抗性菌株有關,谷碩發現其中主要微生物成分黏菌可通過自身分泌的抑菌酶吞噬細菌,這預示其在食品添加劑和食品保鮮劑方面有開發應用前景。某些黏菌的孢子可以用來對外傷進行消毒。

迄今已從4個目共27種黏菌中分離得到脂肪酸、胺基酸、生物鹼、萘醒、酯類化合物及它們的衍生物等近100種化學成分,黏菌有望成為獲得天然活性物質的新資源。

相關焦點

  • 知道「太歲」「肉靈芝」真相的我,終於離科學近了一步
    然而,此類研究從科學嚴謹性的角度來看其實略有缺陷。首先,從「太歲」表層組織分離鑑定到的微生物,並不能完全排除環境微生物依附其上的可能;其次,偶然被人發現的「太歲」也很難避免在進入實驗室前因儲藏不當,而導致微生物侵入汙染。也有人據此猜測,鑑定出的微生物或生物成分,或許就來自於環境中的微生物。
  • 知道「太歲」、「肉靈芝」真相的我,終於離科學近了一步
    髮網菌便是一類黏菌丨J Brew / flickr在此之後,陸續有太歲被人發現和研究的報導。有科研人員利用高通量DNA測序和分析方法,還從「太歲」表層和內部組織中鑑定出多類細菌和古菌,相關化學定量分析也表明「太歲」組織含有蛋白和核酸這樣的生命體指標物質。這進一步加深了人們對「太歲是一類微生物複合體」的認識。然而,此類研究從科學嚴謹性的角度來看其實略有缺陷。
  • 不敢在太歲頭上動土?知道「太歲」真相後,終於離科學近了一步
    有些人運氣不好,家裡人也會說「犯太歲」。這裡的太歲又是什麼呢?原來在古時候,木星被稱作歲星,木星公轉一周是11.86年,不是精準的12年,到了戰國時期創造了太歲紀年法。時代變遷,太歲在古代觀星佔卜大顯身手,成了天帝與君主的象徵。
  • 家庭周刊數字報-珍稀藏品石太歲
    對此,科學界視其為最古老的物體標本之一進行研究,醫學界對其神奇的養生保健作用產生興趣,而眼光獨到的收藏界則著眼於它珍稀性、獨門性所帶來的收藏價值。這個神秘而珍稀之物,名叫「石太歲」。對它青睞有加的,是今年3月份將在青浦「米格天地」開放的由啟太公司創辦的「太歲志展示館」,還有太歲志公眾號可以讓有興趣的朋友了解更多。
  • 《太歲百問之》——太歲有什麼功效?看太歲達人馮小龍如何回答?
    太歲有什麼功效?《太歲百問之》——太歲有什麼功效?看太歲達人馮小龍如何回答?太歲,又稱肉靈芝。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有肉靈芝,並把它收入「菜」部「芝」類,可食用、入藥,奉為「本經上品」,功效為「久食,輕身不老,延年神仙」。
  • 老農挖到140斤「太歲」,專家估價百萬,「太歲」到底是什麼東西
    5年前,遼寧東港市長安鎮群眾王成德在山頂意外獲得了140斤「太歲」,這顆140斤的「太歲」早已被賣出60斤,一斤均價為一萬元。專家估價百萬以上。「太歲」又被稱為肉靈芝,是古代人覺得的長生不老仙藥。在中國數千年前的古書《山海經》中就關於太歲的記載。在《山海經》中太歲也被稱作「視肉」、「聚肉」、「肉芝」。
  • 俗語:敢在太歲頭上動土,是什麼意思?太歲到底是何物?
    「敢在太歲頭上動土」這句話在很多文學作品裡都出現過,往往是稱霸一方,橫行鄉裡,為人歹毒的惡霸地頭蛇對英雄好漢的挑釁。太歲是個天文學術語,是一種紀年的方法。太歲和歲星很多時候都是混為一談的,直到西漢,太歲才真正獨立出來。木星運行並不是正好12年,而是11.86年,西漢的劉歆提出每過144年,歲星需要向前提一個星宿,這叫超辰。現代科學家經過計算,超辰的時間不是144年而是86年。可見當年劉歆的計算是基本上是比較科學的。
  • 太歲是什麼東西?為什麼大家都在傳!
    古籍記載太歲又稱肉靈芝。最早的記載是中國幾千年前的古籍《山海經》中,稱之謂「視肉」、「聚肉」、「太歲」、」封「,是古代帝王的養生佳餚。《史記.秦始皇本記》現代科學現代科學家也對太歲進行一系列的探索,認為太歲是屬自然界非植物非動物非菌類的第四種生命形式
  • 萬皇太歲CEO王大瑋:傳播太歲價值,踐行藥食同源,弘揚傳統文化
    正如美國科學家研究證實的結果一樣,「它是人類和一切動植物的祖先」。記者:太歲在古書上有明確的典籍記載嗎?王大瑋: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有太歲,並把它收入「菜」部「芝」類,可食用、入藥,奉為「本經上品」,功效為「久食,輕身不老,延年神仙」。
  • 為何太歲頭上不能動土?
    而這句話在現代漢語分類中,屬於成語,其本意跟風水有關。01出處「太歲頭上動土」出自漢代王充《論衡·難歲篇》:"移徒法日:'徒抵太歲兇,伏太歲亦兇'。"意思是,一定要忌諱太歲,不可犯太歲。在實際生活中,人們也更習慣於由東而西(順時針)方向,便假設出一個與歲星運行方向相反、但運行速度相同的天體,就是太歲,並以此紀年。太歲每十二年繞天一周,相傳,太歲到了哪個區域,相應的方位地下有一塊肉狀的東西,它就是太歲的化身。逢甲子年,甲子就是太歲。逢乙丑年,乙丑就是太歲。也就是說,太歲所在的方向,必為兇方。
  • 犯太歲有科學道理嗎?為什麼每年都有犯太歲的人?
    在民間常常有犯太歲的說法,很多人對於犯太歲這一說法有很多疑問,所以也經常有人問犯太歲是不是有科學道理的。「太歲」其實就是天上的木星,古人稱木星為歲星或者太歲,太歲又稱為太歲星君。而且對於人們來說向來還是很神秘的,深刻影響著個人的運勢。
  • 太歲」是何物,揭開太歲的神秘面紗
    我們一般都知道「誰敢在太歲頭上動土」這句話,但卻很少有人知道「太歲」是何物,太歲到底是什麼東西?1、太歲是什麼?石太歲肉靈芝體內富含核酸、多糖、幾丁質和酵母菌、白地黴、硒、等數十種營養物質,擁有令世界生物醫學專家驚詫不已,探究不盡的無窮生命科學奧秘。被外國學者稱為「免疫之王」。這種自然界非常稀有的大型粘菌複合體,對遺傳學、生物體學、細胞學等諸多生命科學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
  • 太歲(粘菌複合物)
    太歲又稱肉靈芝,為傳說中秦始皇苦苦找尋的長生不老之藥,據《神農本草經》記載:「肉靈芝,無毒、補中、益精氣、增智慧,治胸中結,久服輕身不老」。《山海經》稱之謂「視肉」「聚肉」「太歲」「封」,乃古代帝王養生佳餚。
  • 太歲包治百病還能長生不老?專家回應:千萬別亂吃,會出事
    「視肉」在今天也叫太歲,而太歲是真實的存在於世界上,但太歲真的能長生不老嗎?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分享太歲的秘密。根據古書《山海經》中記載,堯、舜、禹等帝王皆過百歲,他們都食用過「視肉」、「聚肉」。古人認為「視肉」、「聚肉」有長命百歲的功效,所以後世歷代帝王都在尋找這種能使人長生不老的仙藥。
  • 傳說中「太歲」到底是什麼生物?真是「不老藥」嗎?科學無法解釋
    太歲是古人認為的長生不老仙藥,傳聞中秦始皇一直尋找的長生不老藥就是太歲。據《神農本草經》記載:"肉靈芝,無毒、補中、益精氣、增智慧,治胸中結,久服輕身不老"。現代科學家認為太歲它不是動物,也不是植物,而是生命進化過程中的原生質生物,也就是一種大型粘菌複合體,是一種真菌。肉靈芝主要生長在內蒙、甘肅等地方。
  • 太歲究竟是什麼?
    記者 王劍  太歲又叫肉靈芝  是自然界中第四種生命形態  說起太歲,我們聽到最多的就是「太歲頭上不得動土」的說法。關於這種說法的由來,有史料記載,說太歲是古人假定的一個天體,它和木星運動速度相同,方向相反,太歲到了哪個區域,相應的地面下就有一塊肉狀的化身,在太歲頭上動土,惹怒太歲,必有災禍。
  • 工人草坪挖出千年太歲 揭秘太歲究竟為何物
    16日,蘭州和平鎮一名工人在開挖草坪時挖出一「太歲」。23日,蘭州市一位追蹤關注「太歲」的生態園林學方面的學者杜宗輝看到後認為,工人挖出的「太歲」應當已經有千年,是個「千歲」,他給工人給出收藏建議,同時工人張宏傑表示他願意將「太歲」捐贈出來搞研究。
  • 「太歲」又稱「肉靈芝」,泡水裡可以一直活下去嗎?
    太歲,又稱肉靈芝,可食用、入藥,奉為"本經上品",功效為"久食,輕身不老,延年神仙"。現代科學認為太歲是大型的粘菌複合體,是通過孢子、菌絲來繁殖的,通過實驗證明,只要環境合適合適是可以一直生長下去,也可以切一塊後再生。
  • 全國各地發現的「太歲」是什麼?專家:還在研究,它違背自然規律
    相信很多人對這樣的新聞不陌生,某地有人發現了太歲,結果被以天價收購。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裡稱太歲為「視肉」、「肉芝」,收於「菜」部「芝」類。李時珍給予太歲的描述是這樣的,「肉芝狀如肉。附於大石,頭尾具有,乃生物也。
  • 農民獲得140斤太歲 太歲真有不老作用嗎
    截至2015年12月28日,這顆140斤的「太歲」 已經被售出60斤,每斤平均價格為一萬元。  「太歲」又稱肉靈芝,是古人認為的長生不老仙藥。現代科學家認為太歲是由粘菌、細菌和真菌三類菌構成的一種稀有的聚合體,而關於「太歲」的存在、作用和藥效,在生物界始終有爭議。圖為村民王成德撈出「太歲」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