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從外太空看地球,會發現地球名不符實,應該叫「水球」,因為我們地球表面絕大部分面積都被海洋所佔領。生命之所以誕生在地球,其主要的原因也是因為地球擁有了水,因此我們在考察其他星球是否適合人類居住的時候,首先想到的也是這個星球是否有水。
水是稀缺資源嗎?
我們時常說水是生命之源,水是非常稀缺的,果真如此嗎?我們所說的「稀缺」是指淡水資源的稀缺,我們整個地球有71%被海洋所包圍,而且在宇宙當中,水其實一點都不罕見。就拿我們鄰居金星和火星來說,上面就存在大量的固態水-冰,還有氣態水-水蒸氣。天王星、海王星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冰星球,像我們地球一樣被水包圍,只是以固態的形式存在。
天王星
而且在我們的太陽系當中,還有很多由冰組成的彗星,數量超過1000億顆,簡直就是一座座巨大的冰庫。曾有網友調侃說,抓一顆彗星送到我們西北大沙漠裡,是不是就能夠把塔克拉瑪幹變成綠洲呢?確實,任何一個彗星都能夠讓我們的沙漠變成海洋,不過也不敢讓它們來,否則地球就有滅頂之災,我們會像恐龍一樣被滅絕。
地球水從哪兒來的
地球上這麼多的水是從哪兒來的呢?其實到目前為止,科學界依然沒有形成共識。最為普遍的說法是由彗星撞擊地球後留下的,每一顆彗星都是有無數冰塊組成的,即使一顆小彗星也能夠把地球灌滿。
那麼科學家們判斷依據是什麼呢?因為彗星撞地球這類事情在宇宙當中經常發生,比如距離我們400萬億英裡Eta Corvi恆星上,科學家們就觀察到大規模的彗星風暴。
我們地球就是一個靶場,如果沒有大氣層的保護,地球要比月球表面還要千瘡百孔。科學家們認為,地球被彗星撞擊是大概率的事情,只是時間發生的早晚罷了。
月球
不過也有科學家認為,地球上的水來自於地球,而不是彗星,他們給出的證據就是同位素。我們知道水是有氧原子和氫原子組成的,彗星上的冰氫元素特徵和地球完全不一樣,相反地球的水更原始。而且彗星會帶來大量的氙氣,實際上我們地球上,氙氣是非常稀缺的,所以科學家們據此推測,我們地球上的水是自己產的,而不是來自彗星。
其實很多星球都有水的,只是它們以冰或者氣態的形式存在,而我們地球上的水卻能夠以液態方式存在,主要原因是什麼呢?除了我們離太陽距離剛剛好,還有我們地球上的保溫層-大氣的功勞。
從太陽系的角度看,如果太陽到地球是北京到上海的距離,那麼地球和火星的距離還不到一粒米的尺寸,即使距離這麼近,火星依然全是冰,而金星卻完全是水蒸氣。地球外圍雖然很冷,但是我們有大氣層這件保暖外衣,那麼我們地球的大氣層是如何形成的呢?
上文介紹了,我們地球早期就是一個靶場,不斷有彗星、小行星撞擊,撞擊所產生的溫度能夠達到上千度,所以即使有彗星達到地球,也會迅速形成蒸汽,不可能形成海洋。可是隨著地球被撞擊,溫度升高火山噴發,地球內部的氣體逐漸被釋放出來,就形成了大氣層。
當我們地球開始穿上外衣之後,地球的溫度便迅速下降,於是地球上開始整日下著暴雨,這場暴雨一直持續了幾百年,地球上逐漸形成了海洋。其實海洋的形成還有個先決條件,那就是需要一個碗來盛這些水,否則我們地球上的水就像木衛二上的水一樣,居無定所。
隨著地球溫度降低,之前地球上的巖漿逐漸冷卻形成了一層堅硬的外殼,於是我們就有了盛水的工具-地殼。
我們人類無疑是非常幸運的,宇宙當中能形成液態水的空間不多,地球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是一顆大火爐,水都是以蒸汽的形態出現。在地球周圍形成大氣層之後,又是相當長一段時間裡,是以冰的形態出現。地球是常常是冰與火之間來回切換,適宜人類居住的時間其實非常短暫。然而就在這非常短時間內,我們卻形成了海洋,孕育了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