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曾曉剛
由於時間上的特殊性和局限性,只能將遊攬重慶武隆天坑地縫景區的日程,安排在了夏日的三伏天中。並且,第一天晚雖提前入住重慶市中區的酒店,以便於第二天一早隨團前往武隆景區。
有名的山城重慶,在夏季是一個碩大的「火爐」。在此之前,我已多次去過重慶,但沒有一次是在夏季的時間。因從小就聽說過火爐的威力,所以每當去重慶時都會避免在夏季前往,因而還沒有真正地感受過火爐的威力。唯有這次,並且是在夏季的三伏天中來到了重慶。
當走出車廂,踏上這塊熱土的時候,瞬間便感滾滾熱浪無情地襲來。還未走出車站,汗水已經浸透了短袖,只感覺全身發燙,酷熱的氣溫讓人喘不過氣來。在短短幾十米的行走距離中,「火爐」就來了一個下馬威,這才讓我真正地體驗到重慶火爐的滋味。幸好只在重慶市區入住一晚,要不然,整個身體就怕被火爐烤焦了。真想像不到,在空調還沒有出現之前,重慶人是怎樣傲夏鬥暑的。
第二天一早,隨團從渝中區出發前往武隆景區。
武隆區屬重慶市轄區,地處重慶市東南部烏江下遊,武陵山和大婁山峽谷地帶。在其境內有「世界自然遺產」喀斯特芙蓉洞和「國家級5A旅遊景區」天生三橋。
國家級地質公園武隆天坑地縫,位於重慶武隆區境內,地處長江支流烏江下遊。以最具特色的碳酸鹽巖溶地貌為主的地質景觀,且屬於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享有「中國地質奇觀旅遊之鄉」的美譽。在天坑地縫地質公園內,主要景點分為天生三橋和龍水峽地縫兩部份。園內宏達的天生橋群和面積巨大的天坑,以及險峻幽深的地縫,都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
在走進天坑地縫之前,有必要到喀斯特地質奇觀的石頭城去觀賞一下奇石博物館。在這裡面收藏有不同年代、各式各樣、五光十色、且數量眾多的各種奇石,讓你盡情盡興地欣賞奇石奇觀,使你大開眼界,大飽眼福。由於這裡的奇石眾多,也只能拍其九牛一毛而賞之。
賞完奇石之後,便可進行天坑之行和進入國家生態旅遊示範區的天生三橋。武隆天生三橋風景區位於重慶武隆引城東南二十公裡的白果鄉與核桃鄉交界處,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生橋群。
武隆天生三橋,既天龍橋、青龍橋、黑龍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這三座天生的石拱橋,使其具有雄、奇、險、秀、幽、絕等眾多特點,在歷經千萬年的風雨中,如今依然如故。景區內林木清秀,植被豐厚,蒼翠浴滴,飛泉流瀑遍布其間,包容了山、水、泉、峽、峰、瀑等眾多景色。景區內奇觀無數,有天龍天坑、神鷹天坑、天生三橋、鯉魚跳龍門、神鷹展翅、石壁大猩猩等。各種奇觀竟是那樣的神奇,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這樣的天下奇觀。
由黑龍橋而出,來到龍水峽地縫景區。
武隆區仙女山境內的龍水峽地縫,全長約五公裡。 在龍水峽地縫景區進入山洞,穿過山洞進入到地縫中。山洞中滴水清澈,氣溫特別涼爽。地縫中的泉水流瀑掛壁險峻幽深,怪石崢嶸。在地縫中仰望,壁立千仞,天光曦微,讓人昏然不知身之何處。在這裡還可觀其百萬年地質變化。沿著地縫景區路線前行,人在棧道行,水在腳邊流,身在谷地,仰望天小。地縫景區中的仙鶴沐浴、一線天光等奇觀也特別引人入勝。三伏天中在這裡遊玩,真感氣溫涼爽之極,全然不見了「火爐」的威力。
龍水峽地縫式峽谷,是幾千萬年前造山運動而形成,屬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觀。
在遊攬中買下一枚《印象武隆》紀念幣,以作為旅遊的紀念。一日遊完武隆天坑地縫之後,在較為涼爽的武隆夜宿。
【愛好詩作】編輯|李光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