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文化未解之謎:吉力馬札羅山,維龍加火山群,魯文佐裡山概況

2021-01-09 琴姐談歷史

吉力馬札羅山是非洲第一高峰,素有「非洲屋脊」之稱,位於坦尚尼亞東北部,南緯3°4,距離赤道僅300多千米;臨近肯亞邊境,是坦尚尼亞與肯亞的分水嶺;為東西延伸約80千米的熄火山群;山域面積756平方千米,在遼闊的東非大草原上拔地而起,是世界上最大的獨立山脈,被地理學家稱為「非洲之王吉力馬札羅山形成於200萬年前,當時此地火山活動頻繁,熔巖不斷湧出,在3次地殼激烈活動後,形成了三座山峰,並經過一個複雜的噴發過程將它們連接在一起最古老的火山是希拉峰,位於基博峰的西面,經很高,據說認為是伴隨著次猛烈的噴發而坍塌,還有各種侵蝕力量的塑造,現只留下一高3810米的高原。

次古老的火山是馬文濟峰,附屬於基博峰的東坡海拔5149米,與基博峰之間有11千米長的馬鞍形山脊相連。基博峰海拔5895米為非洲第一。「基博」一詞在查加語中意為「黑白相間」。其頂部有直徑240米、深200餘米的火山口,口內四壁是晶瑩無瑕的巨大冰層,底部聳立著巨大的冰柱作為吉力馬札羅山唯一位於雪線以上的山峰,基博峰海拔5200米以上為終年冰川積雪帶,形成「赤道雪山」的奇觀。1962年坦尚尼亞共和國成立後,將基博峰命名為「烏呼魯峰」,取「自由」之意。吉力馬札羅山是一座仍在活動的休眠火山,在100年前還噴發過。

斯瓦希裡語中,「吉力馬札羅」意為「光明之山」,在坦尚尼亞人心中無比神聖,很多部族每年都要在山腳下舉行傳統的祭祀活動。它的輪廓非常鮮明,緩緩上升的斜坡引向一長長的、扁平的山頂,即基博峰的巨型火山口。氣候跨度很大,山麓常年酷熱,氣溫最高可達59℃,但在峰頂,氣溫又常在-34℃左右。因此自山麓到山頂,植被垂直分布明顯,具有生長熱帶、溫帶和寒帶植物的不同氣候條件。樹木線以下是熱帶雨林,其中特產一種名叫木布雷的珍貴硬木山坡上覆蓋著肥沃的火山灰,有甘蔗、茶樹、劍麻、香蕉、咖啡等種植園。海拔2900米以上是單一的高山灌木和草叢,最後雪線以上只有苔原和冰原。

由於印度洋上吹來的海風常常被基博峰阻擋,山巔和山腰時有浮雲和霧氣繚繞,使巍峨聳立的基博峰若隱若現,其終年積雪的山峰只有在黎明日出和黃昏日落時才偶爾現出真形。而山頂積雪成冰,向山下移動,形成冰川,可下滑到海拔4300米附近,一大奇觀。但現在吉力馬札羅山頂的冰川在逐漸消融,據保守的估計,它的冰帽在2200年後會全部消失。若果真如此,這巨大的遺憾不知該如何彌補。吉力馬札羅山國家公園作為自然遺產,1987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維龍加火山又稱「姆豐比羅山」,非洲中東部的著名火山群,位於東非裂谷帶西支,基伍湖北,沿剛果(金)盧安達和烏幹達三國邊境延伸80千米,由8座巨大的火山和幾百座小火山組成。在山脈中部和東部有6座死火山,以米凱諾火山和薩比尼奧火山為最老,始於更新世早期,火山口已經消失,侵蝕成崎嶇地形。卡裡辛比火山為最高峰,海拔4507米。

山脈西端的尼亞姆拉吉拉火山和尼拉貢戈火山均位於剛果(金)境內,活火山,熔巖仍在活動。維龍加火山群的山麓熔巖平原面積廣大。植被和動物隨地貌類型而異迎風坡熱帶森林一直分布到海拔2500米處;背風坡為乾旱森林和灌叢、草原。有黑猩猩、大猩猩、大象、野牛、羚羊等野生動物和多種鳥類。剛果(金)在此建立維龍加國家公園,盧安達和烏幹達分別建立火山公園和魯文佐裡國家公園。尼亞姆拉吉拉火山是一座非常活躍的火山1894年,歐洲人首次目睹它的噴發,此後它又噴發過幾次。熔巖的大量流失,得尼亞姆拉吉拉火山的山頂塌陷,形成了一個直徑2千米多的大火山口。與它相鄰的活火山—尼拉貢戈火山,有「非洲最危險的火山」之稱。

它的火山口直徑2000米,深244米。在火山口中還有一個活動的熔巖湖,攝氏上千度高溫的巖漿在其中翻滾。與周圍低平的盾形火山不同,尼拉貢戈火山為具有陡坡的層次狀火山。它形成還不到2萬年,從誕生至今,一直保持著活動的狀態,每天釋放出的二氧化硫氣體達數萬噸。2002年1月17日,尼拉貢戈火山再度爆發。這次噴發出的巖漿不是從火山口流出的,而是從山坡上的三個裂口流出,巖漿摧毀了沿路數十座房屋,近10萬名居民被迫逃離家園。魯文佐裡山又稱「月亮山」、位於烏幹達西部和剛果(金)交界處、坐落在東非大裂谷的一側,蒙博託湖與愛德華湖之間。它從赤道線起,自西南朝東北方向綿亙約120千米,最大寬度為50千米。

與多數非洲雪峰不同,魯文佐裡山不是由火山形成,而是因古老結晶巖塊陸地隆起,然後劇烈傾斜而形成西部地勢高峻,向東漸趨低下。由6塊互不相連的巨巖形成6座山峰,平均海拔3000~4000米最高點是斯坦利山的瑪格麗塔峰,海拔5109米,是次於吉力馬札羅山和肯亞山的非洲第三高峰。山間隘口遍布,峽谷穿插,河谷上遊有冰川和小湖。山頂終年積雪一年中有300天為密雲籠罩,班圖語中「魯文佐裡的意思就是「濃雲密雨」。在它偶爾掀起霧簾的時候,會顯出奇異的光芒去。光芒並不完全來自於冰雪,魯文佐裡山本身也能發光。在它初形成時,地殼運動產生出的熾熱和高壓造就出大片覆蓋在花崗巖上的雲母片巖,能放出螢光來。魯文佐裡山是跨越赤道的三大雪峰之一,整個山脈有近40條冰川,有永久性冰川覆蓋。

但這些冰川也在迅速消退,前景不容樂觀。山上的氣候隨著山體高度和朝向而變化,因此形成了一個適合多種動物生存的複雜多樣的地區。南坡較為潮溼,是降水最多的地區,在溼度最高的11月,降雨量多達510毫米,年降雨量為1500~2000毫米。山上的雲層低至海拔700米,不斷的霧氣使周圍持續潮溼,促進了植物的生長。再加上包含腐殖質的酸性土壤,這裡的植物異常高大,會長到驚人的高度。海拔1200米以上的優勢樹種有雪松、樟樹和羅漢松,最高能生長到49米。到海拔2400米以上,長到15米高的竹子佔優勢。一種叫半邊蓮的植物沿途隨處可見,可長到9米多高。3000米以上的地帶,苔蘚、蕨類以及地衣恣意生長,不僅出奇高大,而且形狀奇特。魯文佐裡山還生活著各種動物,黑白疣猴、蹄兔、霍加披、山地大猩猩、大象、長頸鹿、羚羊等。鳥類繁多,其中皇冠鶴為烏幹達國鳥。199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魯文佐裡國家公園作為自然遺產,列《世界遺產名錄》。

相關焦點

  • 地理文化未解之謎:臺灣島形成之謎
    有人還從研究臺灣的史前文化來證明上述見解的正確性。人們在臺東長濱鄉八仙洞發現了舊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那裡出土的石製品有6000餘件,都與祖國大陸出土的舊石器時代的石製品,無論在製作技術或基本類型上,都沒有多大的差別。此外,人們在淡水河流域還發現,那裡出土的赤褐色粗砂陶器與福建金門縣出土的黑色和紅色陶器在刻紋等方面很相近,可能屬於同一類型。這些自然只能以兩邊曾是以陸相連來說明。
  • 赤道雪山瀕危 吉力馬札羅山將不再有雪
    位於肯亞的肯亞山和位於烏幹達和剛果民主共和國邊界的魯文佐裡山,即非洲的第二和第三高峰,均沒能倖免。與吉力馬札羅相比,肯亞山這座非洲第二高峰名氣顯然小了許多。肯亞山橫穿赤道線,是東非大裂谷中最大的死火山。作為肯亞最大部族——吉庫尤族的祖山,也是眾多部族在舉行祭祀活動時朝拜的神山,肯亞山成為肯亞國名的來源。在吉庫尤族裡,肯亞的意思是白色的山脈。
  • 維龍加國家公園—剛果民主共和國—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
    維龍加國家公園,剛果民主共和國(原國名:薩伊)的天然動物園。位於該國東部基伍湖畔的戈馬市之北。靠近烏幹達邊境。公園於1925年成立,是非洲第一個國家公園。公園全長約100千米,佔地面積近80萬公頃。園裡有火山山脈、熔巖平原和沼澤地。其中魯溫奏裡山,海拔5000多米,山頂終年為冰雪所覆蓋。但從地帶性植被看,應屬熱帶稀樹草原。
  • 地理文化未解之謎:神秘的撒哈拉沙漠
    當時在這裡勞動、生息、繁衍的部落和民族,創造了高度發達的文化,磨光石器的廣泛流行和陶器的製造是其主要特徵。當時的文化已發展到相當高的水平,從壁畫中的撒哈拉文字和提斐那文字可以看出這一點。壁畫中繪有很多的馬匹,還有形象生動、神態逼真的鴕鳥、大象、羚羊、長頸鹿等,甚至有描繪水牛形象的壁畫。科學家斷言,以塔西裡臺地為起點,南到基多湖畔,北到突尼西亞窪地,構成了撒哈拉地區龐大的西北水路網。
  • 奧斯卡提名紀錄片《維龍加》 再映發布新海報
    奧斯卡提名紀錄片《維龍加》 再映發布新海報 時間:2015.01.31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雲貓貓
  • 吉力馬札羅山——非洲第一高峰,有「非洲屋脊」之稱
    位於坦尚尼亞的東北部,公園內的吉力馬札羅山巍峨莊嚴,是非洲第一高峰,有"非洲屋脊"之稱。197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吉力馬札羅國家公園作為自然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美國作家海明威於1938年到過這裡,寫下了短篇小說《吉力馬札羅的鳥》。
  • 未解之謎——日本五大未解懸案合集
    ——中國現代四大懸案未解之謎——警局不會公開的那些詭異案件未解之謎——重慶紅衣男孩死亡事件未解之謎——日本懸案:世田谷區滅門事件未解之謎——日本懸案:陷入羅生門的智障人被害案當晚,在園內的淨水槽裡,兩人的屍體被發現。屍檢的結果,推斷出光子在17日死亡,悟則是在19日的晚飯後2到3小時內死亡的。未解之謎——日本懸案:真假夜間金庫案
  • 有哪些世界未解之謎被證明是騙局?
    第一、死亡谷:這是一個國家公園,知名的旅遊景點,每年幾十萬人慕名參觀,進去還要買門票,神TM未解之謎。第二、百慕達三角:天氣不好,而且賊大一片區域。你隨便在地球的海洋上畫一個巨大的三角形,哪裡都可以成為「神秘三角」。這就像高速公路一樣,每個路段都有可能發生交通事故。然後你畫一個各長一百公裡的巨大三角形,然後說區域內的高速公路一百年之內發生了很多交通事故,基本就等於這個意思。
  • 非洲吉力馬札羅山山頂冰川20年內會消失
    科技日報  非洲吉力馬札羅山山頂的冰川和積雪將在20年或更短的時間內完全消失。11月3日,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在一篇論文中對外公布了這一預測。相關研究發表在最新一期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 秘魯馬丘比丘的未解之謎都有哪些?
    馬丘比丘被稱為「消逝在雲霧中的城市」,也被形容為神秘的「空中之城」。建於萬丈深淵之上馬丘比丘被稱為印加帝國的「失落之城」,距當時的都城庫斯科120公裡,坐落在安第斯山脈最難通行的老年峰與青年峰之間陡峭而狹窄的山脊上,海拔2400米。
  • 浙江有一個難以破解的千古之謎,成與UFO相提並論的世界未解之謎
    導讀:說到世界未解之謎,被關注最多的大概就是關於UFO了。這個幾個世紀,被世界各個不同地方,不同國家和民族都在關注的一個「世界未解之謎」,無數的人至今依然關注著,更有很多科學家以及相關興趣人員前赴後繼的投入到這個解密的事業當中,他們堅信有朝一日,一定會揭開UFO的神秘面紗。在我們國內也有很多的「世界未解之謎」,其中在浙江有一處地下石窟群——龍遊石窟,從它得意重見天日的那天起,就成為了能與UFO相提並論的「世界未解之謎」。
  • 中國史上三大未解之謎,一個比一個詭異,最後一個是世界未解之謎
    今天就來統計一下我國三個未解之謎,一個比一個詭異,最後一個還被列入了世界未解之謎。第一個是樓蘭古國,樓蘭只是絲綢之路上的一個小國,曾經極度繁華。根據《史記·大宛列傳》等漢史記載,早在2個世紀以前,樓蘭就已經是著名的城廓之國。東邊就是敦煌,西邊則是尉犁,因為國家比較小,所以經常成為匈奴跟漢之間的牆頭草。
  • 吉力馬札羅山,人們心中神聖的山
    四、總有人來到非洲,參拜吉力馬札羅,這個遠離俗世神仙居住的地方、坦尚尼亞人心目中神聖的山。 五、吉力馬札羅山是粗獷剽悍的非洲人的象徵,目前它仍然是一座活火山。
  • 小李子聯手奈飛改編《維龍加》,《月光男孩》導演加盟
    新京報訊 6月24日,據外媒報導,「小李子」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將與Netflix(奈飛)合作,把2014年的紀錄片《維龍加》改編成一部劇情長片。該片將由《月光男孩》的導演兼編劇巴裡·詹金斯撰寫劇本,「小李子」和紀錄片導演奧蘭多·馮·愛因西德爾擔任執行製作人。
  • 未解之謎:百慕達三角
    從古至今,歷史總是充滿著許多神秘的未解之謎,源於人類的好奇,我們在不斷探索這些謎團,隨著現代科技的進步,人們找到了重新破解這些謎團的新線索,新的發現不斷浮出水面,前人的推斷陸續被證實或者推翻,不管真相如何,隨著時間的流逝,神秘的面紗終將一層層被揭開。
  • 什麼是未解之謎?
    「「未解之謎」是指我們用當代的科學技術手段,或者按照常規的思維邏輯以及其推理方式在下面我們試著用中國人的思維邏輯(常規思維邏輯)來看「未解之謎」是怎麼回事?1、知而且識之的我們把它稱之為科學,因為這類情況我們可以進行學術證偽,例如數學、物理、化學等等,西方文化曾經為此做出過巨大的貢獻。
  • 中國10大未解之謎,神秘!恐怖!
    這條神秘線上的還有幾個令人世界未解之謎! 花山謎窟到現在還是個未解之謎,是誰花這麼大力氣把山鑿成這樣。
  • 地理文化未解之謎:神奇的秘魯昌昌與失落的馬丘比丘
    出於同樣的原因,奇摩人把月神奉為至高無上的神,因為月圓之夜正是近海捕魚的黃金時刻。奇摩人的黃金工藝非常高超,精緻的金器上飾滿了細緻的圖案。即使是有「黃金國」之稱的印加帝國,在徵服奇摩之後,也模仿過奇摩的黃金藝術風格,用從奇摩人那裡學到的技術,製作了黃金項鍊和美洲駝馬狀的飾品。更為大膽的是,奇摩人還將黃金用在建築物裝飾上。
  • 地理文化未解之謎:非洲、歐洲、南極洲
    非洲較高大的山脈多矗立在高原的沿海地帶,西北沿海有阿特拉斯山脈,東南沿海有德拉肯斯山脈,東部有肯亞山和吉力馬札羅山非洲的沙漠面積約佔全洲面積的1/3,為沙漠面積最大的洲。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非洲東部的東非大裂谷是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帶,裂谷帶內及其附近,分布著一系列死火山和活火山,是非洲地震最頻繁、最強烈的地區。非洲海岸比較平直,缺少海灣與半島,是世界各洲中島嶼數量最少的洲。
  • 《長白山天池水怪》今日上線 科考隊探秘長白山水怪未解之謎
    影片由上海騰訊企鵝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北京華山論劍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北京拉近影業有限公司出品,西安四麟娛樂有限公司聯合出品,北京華山論劍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製作,品像(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獨家宣傳。青年導演立冬、艾經倫共同執導,實力派演員楊帆、郭震、姜怡伊領銜主演,孔令令、陳強、司令、龐線東主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