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兒跟大伙兒聊一部冷門作品《看上去很美》可能北京人都看小說《看上去很美》但同名電影看過的人少之又少,這部電影就是改編自王朔的小說,只不過是在原有的基礎上讓劇本變得更戲劇化了,小說講的是北京復興路29號院一幫孩子的故事
這部電影如果單看簡介的話就是一部講述方槍槍上幼兒園成長的故事,但看過的北京人都知道,它映射了很多現實,劇情十分諷刺,呈現了一個孩子在幼兒園裡的真實遭遇,把每個細節都刻畫得相當出彩兒
更何況熟悉王朔的北京人都知道,王朔的每一部作品想要表達的內涵都不流於表面,並非像簡介中說的那麼簡單,導演張元通過所謂的小紅花具有象徵性的事物為觀眾創造了一個若有所思的思考空間
可能八零九零後的北京孩子小時候上幼兒園都有過同樣的經歷,那就是班上誰表現好,誰能討得老師喜歡誰就能得到這朵小紅花,相反的是老師如果不喜歡你,看不上你,你就得不到小紅花,甭看就是簡單的一個小紅花,但它卻代表了一個孩子的榮譽
第一次到幼兒園被老師剪掉了的小辮兒代表著方槍槍在這裡失去了個性的標籤,在幼兒園的規矩管理中,方槍槍的個性以及他的一舉一動都顯得跟其他孩子格格不入,看上去就像一個異類一樣,甭管做什麼在老師眼裡都不是一個好孩子
為了融入集體,讓別人尊重自個兒,獲得一個孩子本該有的自尊和榮譽,方槍槍也努力過,努力學習守規矩,按照幼兒園老師要求的去做,努力自個兒穿好衣服,按時去上廁所,不讓自個兒尿床
但方槍槍做好這一切的同時仍然得不到別人的認可,所以看上去方槍槍就好像遊走在規矩邊緣一樣,想讓自個兒變成一個懂事兒的孩子,但最後卻發現守規矩聽話還是得不到老師的稱讚或者表揚,所以這種矛盾發生在一個小孩兒身上是可怕的
前一秒老師還鼓勵你努力加油,下一秒就像變了一個人一樣,你的改變似乎在她眼中是無窮盡的,因為在她眼裡你永遠都是那個不聽話,不懂事兒的孩子,而方槍槍越想得到小紅花,老師就越不給他,每次看到點希望就會被瞬間撲滅
方槍槍在幼兒園中害怕被其他小朋友孤立,想有一個小夥伴兒陪他,所以後來才會把自個兒看重的小紅花送給南燕,但即便這樣還是被老師的要求下在班裡被孤立了起來,所以所謂的小紅花榮譽背後隱藏的則是虛偽
這讓方槍槍很難融入集體,無處是從,甭管做什麼都顯得自個兒格格不入,方槍槍內心一直都處於矛盾當中,因為他不想放下自個兒的個性去迎合別人,但又想得到老師的認可,受到表揚,融入到集體當中
而這種矛盾如果放在一個大人身上會處理的很好,用圓滑的方式化解矛盾,但對於一個孩子而言,他是找不到任何化解矛盾的方式的,所以方槍槍在這個幼兒園中必然是不會有一個完美結局的
就像《看上去很美》結尾呈現出的那段劇情一樣,方槍槍被所有小朋友徹底孤立後自個兒沒跟老師打招呼就跑出了幼兒園,趴在石頭上看著外面的世界
在他眼中可能還存在著對成人世界的憧憬,但當他看到迎面走過的隊伍中,每個人身上都有一朵紅花時,他的孤獨已然已經變成了一種失望
總的來說《看上去很美》是一部很不錯的佳作,劇中有不少角色都深入人心,比方說唐老師溫柔,李老師嚴厲,一個是規矩的制定者,一個是規矩的維護者,說白了就是一個唱紅臉,一個唱黑臉
她們賦予了小紅花很多意義,但卻在執行中背道而馳,扭曲了小紅花的真正意義,讓它不再是榮譽的象徵,最明顯的就是在班裡看自個兒的心情隨便發放,方槍槍剛開始其實是特別守規矩的,比方說學會了洗手,學會了自個兒去上廁所,按理說他的表現已經能得一朵小紅花了
但誰成想老師的一句『不能慣著』就否定了方槍槍的一系列表現,其實在老師眼裡,孩子心中無比神聖的小紅花就是一張廢紙,沒有任何意義,因為老師完全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這個問題
老師對孩子們的不公平,偏見,擠兌都刻畫得淋漓盡致,尤其是當孩子家長來查看工作時,老師們的表現可謂是人前一套,人後一套,前後態度的轉變都十分諷刺,隨手就把小紅花替換給別人都被方槍槍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所以片中的小紅花在老師的操縱下早已失去了原有的意義
所以這部《看上去很美》發人深省,小紅花確實看上去很美,但美的背後卻是真實的人性,因為它摻雜了太多人的無奈和壓抑,在所謂的規矩之下,抹殺的是孩子的天性,牽著孩子的鼻子走,讓孩子就像一個機器人一樣,加飯舉右手,加湯舉左手
在這種環境當中成長起來的孩子會是什麼樣的很難想像,看上去很美但現實不一定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