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必經之路。
有的小孩子甚至在4個月後就開始發燒。
發燒,並非都是壞事。
很多人都認為發燒會燒壞腦子,其實這是極個別的現象。
發燒就是體內的抗體和細菌鬥爭的過程。
鹹素媛的女兒慧貞是2018年12月出生的,如今已經1歲10個月大了。
01婚前婚後的差異
男方比女方小16歲,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想到了蕭亞軒和黃皓,他們已經戀愛3年了,漸入佳境。全因為蕭亞軒有錢。
鹹素媛當然沒有蕭亞軒那麼有錢。
陳華也比鹹素媛小16歲,為何會找一個大16歲的女人?皆是缺愛惹的禍。
婚後陳華和鹹素媛來到了韓國生活,父母和3個姐姐都在國內。陳華和父母的感情並不深厚親密。
結婚之前,陳華對鹹素媛體貼入微。結婚之後,這一對女大男小的婚姻的弊端暴露出來了。吵架、育兒矛盾,是他們婚後生活的常態。相對無言,更是常有之事。
鹹素媛並沒有蕭亞軒的有錢和溫柔體貼,她從小就是貧苦家庭出身,賺錢已經成為她最重要的事情。即便名下有5套房子,她依然不滿足。
女兒慧貞出生之後,老公和保姆負責帶娃,她對女兒的關心甚少。
婚後陳華也多次控訴鹹素媛忙於工作疏忽了家庭和孩子。在家裡基本都是陳華負責做飯,鹹素媛負責睡覺和刷手機。
婆婆回國了,又變成了一家三口的生活。
02女兒發燒
1歲的慧貞平時都由保姆照看,已經上幼兒園了。1歲10個月從來沒有發燒過的慧貞,這一次哭得很反常。
鹹素媛一點都沒發覺到女兒的異樣,反而是陳華發現了女兒頭髮燙。這個媽媽真的不稱職,眼裡只有工作和賺錢,沒有花一點心思在女兒身上。
體溫計一量發現已經發燒到了39.5度。有過孩子的朋友都知道,小孩子發燒38.5度以上是要吃退燒藥的。38.5度以下可以用物理降溫。這也是最基本的常識。家裡有孩子的,基本都會常備退燒藥,以備不時之需。
1歲的慧貞因為發燒整個人病懨懨,有氣無力的模樣癱在爸爸的懷裡。由於難受,慧貞還大哭了起來。
因為慧貞是第一次發燒,鹹素媛壓根就沒備退燒藥。
03不讓去醫院
陳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他催促妻子鹹素媛帶女兒去醫院。陳華作為一個大男人,他也真的沒主見。自己一個人抱著女兒去醫院看病不就解決問題了嗎?為何處處要「受制」於妻子呢?
鹹素媛不主張去醫院甚至不讓陳華帶女兒去醫院。原來慧貞吃不來藥,一吃進去就會吐出來。此前長了麥粒腫,吃了藥之後就立刻吐了出來。
因為這個原因,鹹素媛更加確認不用去醫院。她認為可以用土方法來解決問題。她家裡有三兄妹,從小到大發燒,母親都是用這個辦法解決問題。
04用豆腐來退燒
是不是很好奇,鹹素媛用什麼來給女兒退燒呢?是用退燒藥還是泡溫水浴呢?並沒有,鹹素媛快速去冰箱拿出冷藏過的豆腐。要是不知道的人,還以為她在女兒發燒的時候不管不顧,在做餃子呢?
這個當然是玩笑話,同時也很諷刺。
鹹素媛她認為黃豆有消炎退熱的功效,用冰的豆腐和上麵粉,再用一塊紗布包裹著。這樣一個退燒的紗布包就做好了。
慧貞依舊在高燒不退,對於媽媽鹹素媛拿來冰冷的豆腐十分抗拒,而且一直在哭。發燒的孩子本身就怕冷,自然很排斥。
陳華對於妻子的做法十分不解,他的觀點是認為發高燒一定要去醫院。鹹素媛認為女兒就算去了醫院也沒用,因為慧貞一吃藥就會吐。她堅持用豆腐來冰敷退熱,她認為是有用的。
鹹素媛難道是活在舊時代的人嗎?都到了新時代,還要用古老的方式來退燒。簡直就是一個無知的媽媽。
鹹素媛的想法很奇怪,如果是低燒的話,可以嘗試用物理降溫。慧貞都已經發高燒了,為何不給孩子吃退燒藥,然後去醫院。而是選擇在家裡做物理降溫呢?
難道僅僅摳門,不想浪費錢嗎?女兒的身體健康,不是最重要的嗎?
鹹素媛,這個當媽媽的只能打60分。
還好婆婆不在,要是在的話,肯定又有矛盾了。婆婆是個急性子,肯定看不了這樣的畫面。
05當媽媽不及格
都說陳華沒有主見,不夠堅持。在女兒的事情上,陳華拿出了很堅決的態度。他一定要帶女兒去醫院,慧貞都已經很難受趴在了爸爸的懷裡。
陳華堅持帶女兒去醫院,他抱著女兒就出門了。鹹素媛無奈之下也只好跟了上去,因為只有她會開車。到了醫院,鹹素媛居然連女兒的身份證號碼也不記得,還要打電話問保姆。
到了醫院,排隊取號是正常的流程。慧貞都已經發燒到了快要40度,鹹素媛居然還拿著小毯子包裹著她。對於發高燒的小朋友,她是會怕冷的。但是身上是需要散熱的,不能用被子或者毛毯包裹,很容易引發高熱驚厥。
這兩點就看出鹹素媛真的是一個不及格的媽媽,一點常識都沒有。平時只顧工作賺錢,對女兒的生活起居日常都不關心,還不如一個保姆來得細心。
慧貞和保姆親密,這也不是沒有理由的。誰帶得多就和誰比較好,孩子不都是如此嗎?想起李湘,當年因為女兒王詩齡和保姆很親密,她一氣之下把保姆辭退。
這就是做媽媽的失敗的地方,又不想辛苦帶娃,又要娃和自己親密。魚和熊掌不可兼得,難道不知道嗎?
工作和家庭,鹹素媛並沒有兩頭兼顧好。兩頭不到岸的感覺。
鹹素媛在工作上也並沒有到達高峰期,家庭上更不用多說。
一個只會賺錢的媽媽,沒有任何的溫情。
不知道女兒慧貞長大之後對媽媽的觀感是如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