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微談教育
本文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分享、轉發。
在最近的視頻平臺上,一位網紅教授開始引起我的注意。這位教授叫鄭強,是浙江大學的博導、黨委副書記、博士、教授。
他說的很多話,都說到我的心坎裡。大學裡的很多教授,很少像鄭強教授如此的接地氣,為學生著想。
01
我們的大學生們,其實很多都是迷茫的。不知道以後要做什麼,但鄭強教授給了我們一個明確的答案,我們為什麼要讀大學?
上大學,多經受一點磨難、困難,是對自己的歷練在大學裡,多去體會這所大學的歷史和文化,感受大學人文精神的薰陶在大學裡,應該培養基本的人文思想精神和夯實專業基礎為最重要的目標不要學得太滿太多,先夯實基本。我們讀大學,就是為了去歷練自己。
同時體驗大學的歷史和文化,去感受大學人文精神的薰陶。
舉一些現實的例子,我的一個朋友,總是說自己選擇錯了專業,不喜歡自己選擇的專業。
但鄭強教授所給出的答案,事實恰恰相反。
因為我們付出了,所以我們愛。
我們所說的喜歡,只是很淺層的喜歡。
更深沉的喜歡,其實是我們付出了,那種愛,才是真正的喜歡。
沒有付出,又哪裡會有愛。
02
在我讀大學的時候,在宿舍裡總是聽到宿友抱怨。
「未來我們要做什麼工作,有什麼工作是工資既高又輕鬆的?」
這也是我們普通學生的常態,會去想我們未來的人生道路會是如何,對自己未來的工作感到焦慮。
鄭強教授在節目《開講啦》上,說到過這個問題。
他說,「我們並不會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一份既輕鬆又賺錢的工作。我們能夠把自己的這個身段、這個坯塑造好,今後廣闊的前程就等著你。而過早地患得患失去考慮,所謂我這要搞什麼,有什麼工作,有什麼工資,我認為都是一種短視和不必要的心理負擔。」
過早地去考慮未來的就業問題,其實是一種短視。
像我的舍友,總是跟宿舍其他人抱怨,未來的工作要怎麼找,怎樣才能夠找到一個工資高的工作。
這其實都是過早地去考慮未來的就業生活。
我們總是去想未來的工作會如何,其實都是一種焦慮。
思考了再多,好像對於未來都不會有太大的幫助。
倒還不如學好自己的專業知識,專注於當下。
放下焦慮,放下負擔,輕裝上陣。
03
最近發生了很多的留學生事件,像許可馨事件,鬧得全網一邊倒抵制許可馨。
由於這些留學生事件,鄭強教授的另一個演講又火了一遍。
他說,「科學無國界,真是好笑。誰培養的你,中國老百姓把你培養了,培養完了都到美國去了,那這就是白眼狼!」「我都不知道我該不該教你們,值不值得給你們上課,教完了那麼都跑到國外去了!」
鄭強教授在說這番話的時候,隔著屏幕都能夠感受到他的憤慨。
但仔細一想,這話很有道理。科學無國界,是可笑的。簡單直白,說出了真正的道理。
在祖國的培養下,跑到國外享受優質生活,忘記了當時留學的初心。
這樣的留學生,會有多少?
如果那些出國留學的人,回國做貢獻,那麼我們的科技、學術,會不會進步一些?
根據早年的歷史,答案是肯定的。我們的很多科技,其實很多都是那些留學歸來的人,所做出的偉大奉獻。
04
鄭強教授,是一個很接地氣的教授。
在國內的大學裡,能夠擁有鄭強這樣的教授,這是一所大學的福氣。
客氣的話,也不多說。
在國內知名知識平臺某乎上,幾乎關於鄭強的評價都是「感謝」、「慶幸」等話語。
過多的讚美之詞,也只是錦上添花。
國內有鄭強這樣的校長、教授,是學生的幸福。希望國內的高校,有更多像鄭強這樣的敬業、不為名利的校長。那麼我們的教育水平,也將會更上一層樓。
最後,以鄭強很接地氣的一句話作為結尾,「在我們浙大,博導掃地倒水,沒什麼不得了!」
我是「微談教育」,分享有趣的教育故事,期待您的關注!歡迎分享、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