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工信部發布一份數據,數據顯示,今年5月份的用戶人均通過網際網路接入的流量高達7.81GB,同步增長96.8%。1月~5月,移動網際網路累計流量達452億GB,其中手機上網流量達到450億GB。看到這樣的數據,大家有沒有拖後腿呢?
這樣的數據要是放在10幾年前的時候,也真叫一個恐怖,一休隱約還記得在諾基亞手機時代的時候,10元30M流量用起來老吃香了。掛著QQ,跟喜歡的人聊聊天,以前的瀏覽器為此還開發了無圖省流功能。換到今天月人均7.81GB流量,10元30M折算,一個月不得花個上千元,如今上個網,遇到圖片加載不出來,還會一個勁的抱怨網絡慢,所有這一切的變化是離不開通訊變化的。
1G時代:
那是31年前的事情了,廣東跟港澳接軌,成功接入了的行動電話——大哥大,那時的基站跟手機是完全進口的。
2G時代:
2G時代的通訊,歐洲用的是GSM,也被稱為全球通,中國移動於1995年啟動GSM,當時的標準由歐洲電信標準委員會頒布的,當時的華為在1999年的時候才大規模的商用GSM。而美國用的則是CDMA,也就是這個東西造就了現在的高通,但當時的高通收取專利費很無理,中國聯通跟高通從1995年談到了2001年,才最終談妥。
3G時代:
到了3G時代,中國慢慢開始參與制定通訊標準了。那時的國際通訊標準制定還是由歐洲以及美國為準,但突然冒出了一個組織名為3GPP,該組織在標準的制定跟權威都做得很好。於是3G標準就由它來制定了,包括現在的4G跟5G。
而中國在2000年的時候強勢提出要將中國研發的TD-SCDMA 3G標準也參與進去,於是形成了由歐洲WCDMA、美國CDMA2000、中國TD-SCDMA三大3G國際標準。有趣的是TD-SCDMA剛出來的不怎麼被市場看好,只有中國移動站了出來,欣然接受了該技術,而中國聯通則選擇了歐洲的WCDMA,中國電信選擇了美國的CDMA2000。而高通在所有的3G標準中是都要收錢的(也不知道已經賺走多少了),中國移動在摸爬滾打中,最終也算是熬過來了。
4G時代:
4G時代的中國,三大運營商紛紛使用了TD-LTE,並且在國際市場上,TD-LTE已經在全球擁有了一定的話語權。在4G的標準專利中,中國也佔據了一定的份額,雖然每年還是要大量的支付巨額的專利授權費。
5G時代:
中國的5G如今已經站在了世界的頂端,中國在5G的標準必要專利中佔比34%。華為、中興的崛起,讓中國在世界5G標準必要專利中挺起了腰杆,三星跟華為的專利戰中輸了,要麼交錢要麼禁售;華為也正是開始向國外企業收取專利授權費了,就像任正非說過的,華為閒下來的時候,你們就要開始交錢了。
最後關於為什麼十幾年前的流量10元才30M,而現在58元就可以有無限流量套餐,原因在於移動信道資源有限。運營商使用信道資源的時候,都是需要花大價錢購買的,而流量只是這些資源的計價方式,隨著技術的進步以及信號基站的全國高密度覆蓋,讓這些成本不斷的降低。
大家以前30M流量都是怎麼用的呢?
本文一休智慧財產權研究院原創,轉帳請備註來源
圖片源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