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上官媽(高級母嬰護理師)
很多人以為「十月懷胎」是寶寶在肚子裡待滿十個月就會出來,但其實寶寶出生的日子是很不固定的,雖然孕媽會算自己的預產期,可是真正在預產期那天出來的孩子只有5%左右。
不過只要孩子足月,晚一兩周或早一兩周都是正常的。
寶媽的預產期怎麼算?
對於大多數寶媽而言,懷孕的第一件事,應該就是算自己的預產期。醫學上一般將最後一次月經來臨的日子加280天來當做預產期。
如果按照周期來算,就是加上40周。
還有一個計算預產期的簡單方法,叫做「內格勒規則」,就是將最後一次月經的日子減去3個月,再加上7天,最後加上一年。
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無關
比如孕媽最後一次月經的日期是2021年1月10日,那麼預產期就是2021年1月10減去3個月為2020年10月10日,然後加上7天就是2020年10月17日,最後加上一整年就是2021年10月17日。
還是覺得麻煩的孕媽可以藉助各種App記錄自己的預產期。
不過我們常聽到寶媽早於預產期或晚於預產期生孩子,這是為什麼呢?
1、寶媽生孩子前月經不規律
預產期是根據末次月經第一天的日期來算的,如果寶媽懷孕前的月經就不規律,那麼預產期可能就算不準確。
2、宮頸口過短或鬆弛
宮頸口過短或鬆弛,胎兒就很容易通過,可能會提前降臨,如果孕媽產檢時查出了這些問題,可以多臥床休息,保證孩子足月出生。
3、孕媽營養不足
胎兒需要供給營養才能更好發育,如果孕媽在孕期營養不良,胎兒很可能因發育不完善在媽媽的肚子裡待久一點。
而且包裹羊水的羊膜需要蛋白質和維生素才可能更有厚度,孕媽攝取的蛋白質不足,很可能出現羊水早破的情況。
4、孕媽皮膚彈性好
如果孕媽的皮膚彈性較好,可以支撐胎兒的持續長大,那麼他們可能會在肚子裡待久一點。
雖然40周是理想的日子,但是醫學上將37~42周出生的孩子,都稱為足月產,因此孕媽預產期不那麼準確,也不要太擔心。
不過預產期不好判斷,但孕媽要學會判斷自己是不是要生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觀察自己。
1、胎動
孩子入盆後,他的活動空間和羊水量會減少,胎兒可能不會像以前動得那麼頻繁。孕晚期的媽媽要注意記錄自己的胎動情況,除了判斷孩子的發育情況,還可以判斷自己是否要生產。
不過胎動再少,孩子平均每小時的胎動次數都要大於3次,有的孩子幾個小時不動,孕媽也不要太擔心,每個胎兒的活躍時間可能不一樣。
2、有寶寶下沉的感覺
如果寶寶入盆了,孕媽會有一種肚子下墜的感覺,也可能發現自己的肚子形狀變得不一樣了,下面變寬,上面變窄。而且原來吃不下飯的孕媽,食慾也可能變好,因為孩子對胃部的擠壓變少。
孩子入盆後的一兩周可能就有生產的感覺了。
一、分泌物增加
臨產時宮頸口會變大,孕媽會覺得分泌物突然增多了,一般過個幾天就可能要生產了。
離生產的日子近了,黏液的顏色也會發生變化,比如出現褐色或紅色,這也是生孩子時常說的「見紅」。
二、宮縮變多、有規律
生孩子前的幾周,孕媽可能會有假宮縮的感覺,疼痛不劇烈、疼的時間不固定、持續的時間較短。
但是真宮縮一旦發生就表示要去醫院生產了。孕媽最開始每10分鐘感覺一次陣痛,後來每3~5分鐘感覺一次陣痛,陣痛的時間延長到40~60秒。
期間疼痛的位置也會出現變化,剛開始在腹部,後來在腰部,疼痛也是非常劇烈的,孕媽可能疼得不想活動。
宮縮時孕媽還會感覺到自己的下腹部很硬,而且有排便的感覺。
三、羊水破裂
臨近生產時,子宮會出現收縮的情況,子宮裡的壓力也會增強,從而使包裹羊水的羊膜破裂,羊水流出,孕晚期的羊水一般為淡黃色,有尿液味,因為胎兒會在裡面尿尿。
而且羊水流出時,孕媽會有控制不住、失禁的感覺。
羊水的流出也是一個持續的過程,這代表寶寶馬上就要出來了,孕媽需要馬上去醫院,也最好不要長時間站立,以免羊水流光,對胎兒造成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