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250萬年前,人類第一次出現在地球上。與其他物種不同的是,人類是智慧物種,我們發明出文字,創造出文明,發展出科技。雖然人類無法在水裡呼吸,也沒有翅膀,但藉助現代科技,人類可以潛入深海,飛上太空,登陸地球之外的星球。
但與地球長達45.4億年的漫長歲月相比,人類在地球上的存在時間不過短暫一瞬。如果把地球的45.4億年比作一年,那麼,人類直到最後一天的19時10分34秒才出現在地球上,人類的存在時間還不到5小時。
另一方面,根據化石記錄,生命早在40億年前就可能已經出現在地球上。既然人類可以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出現,並創造出璀璨的文明,那麼,在人類之前的漫長時間裡,地球上會不會出現超古代文明或者說史前文明?如果科學家發現20億年前不該有的東西,人類該不該警惕起來呢?
如果要說可能的超古代文明證據,就不得不提到位於非洲的奧克洛核反應堆。這個核反應堆非常特別,不是人類製造出來的。根據科學家的測定,這個核反應堆已經廢棄了長達20億年,難道這是史前文明所留下來的嗎?
在一座鈾礦中,科學家檢測到鈾-235的濃度要比預計的偏低,這意味著其中一部分已經發生核裂變反應。果然,科學家檢測到了數十種鈾-235核裂變產生的元素,比如釕-99。因此,這是一個鈾核反應堆的遺蹟。
倘若這個反應堆是由史前文明製造出來的,他們的科技水平應該與人類差不多,甚至要在人類之上。然而,科學家認為,這不是超古代文明的遺蹟,而是大自然的傑作。
人類建造的核電站使用鈾-235作為核燃料,其濃度約為3%。鈾-235被中子撞擊之後,原子核會裂變成較小的兩個原子核(比如鋇和氪),同時還釋放出多個中子。這些中子又會撞擊其他鈾-235,進一步產生中子,它們又會進一步撞擊鈾-235,從而產生了鏈式反應。
科學家估計,在20億年前,地球上的鈾-235豐度是現在的4.17倍,達到了3%,這與核電站中所使用的鈾-235濃度相一致。只要環境合適,例如,礦層厚到能夠束縛住中子、存在能讓中子減速的液態水,那麼,自然界中的鈾-235就會自發地進行鏈式反應。
奧克洛核反應堆運行了數十萬年,期間消耗掉了1噸的鈾-235。根據質能方程來估算,一公斤的鈾-235經過核裂變之後,能夠釋放出8×10^13焦耳的能量,這相當於燃燒了3000噸煤所產生的能量。也就是說,這個天然核反應堆所產生的能量相當於燃燒了300萬噸煤。
如果人類發現了史前文明的遺蹟,確實會發人深省。畢竟,他們已經不在了,我們成了他們的替代者。如果人類不做些什麼,也許未來我們也會重蹈他們的覆轍,被新的智慧物種所取代。
但遺憾的是,各種所謂的史前文明證據都站不住腳,它們都被逐一反駁掉。就目前所知,人類是地球上的第一代文明,在這之前並沒有其他文明。如果有,他們必然會留下大量的證據,不可能從地球上完全銷聲匿跡,因為就連幾十億年前的微生物都在巖石中留下了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