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進入:自考報名有疑問、不知道如何選擇主考院校及專業、自考當地政策不了解,點擊立即報考諮詢>>
全國2019年4月自學考試勞動經濟學真題
課程代碼:03323
請考生按規定用筆將所有試題的答案塗、寫在答題紙上。
選擇題部分
注意事項:
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考試課程名稱、姓名、準考證號用黑色字跡的籤字筆或鋼筆填寫在答題紙規定的位置上。
2.每小題選出答案後,用2B鉛筆把答題紙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塗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乾淨後,再選塗其他答案標號。不能答在試題卷上。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並將「答題紙」的相應代碼塗黑。錯塗、多塗或未塗均無分。
1.相對於人類的無限需要而言,資源的稀缺性可以定義為一種
A.不足性 B.充足性
C.性 D.暫時性
2.主體在資源約束條件下獲得效用必須滿足無差異曲線和預算約束線
A.多重相交 B.無相交
C.相切 D.完全重合
3.當決策主體家庭成員處於就業一非就業無差異境界時,此時的工資率就是
A.勞動供給價格 B.勞動供給價格
C.市場工資 D.市場工資
4.勞動力的邊際生產力遞減規律從根本上導致了勞動力需求曲線是一條
A.垂直線 B.水平線
C.向右下傾斜的直線 D.向右上傾斜的直線
5.在勞動力市場報考均衡研究中,「蛛網穩定條件」是
A.勞動力供給彈性小於勞動力需求彈性 B.勞動力供給數量小於勞動力需求數量
C.勞動力供給彈性大於勞動力需求彈性 D.勞動力供給數量大於勞動力需求數量
6.勞動力的生產是通過消費社會勞動為條件的,這說明勞動力具有
A.不可分割性特點 B.生理性特點
C.能動性特點 D.主觀性特點
7.勞動力需求變動的假定條件是
A.企業規模變化 B.企業規模不變
C.工資率變動 D.工資率不變
8.產品需求彈性越大,則勞動力需求彈性會
A.不變 B.上下波動
C.越小 D.越大
9.經價格指數修正,用以說明工資的實際購買力的是
A.貨幣工資 B.實際工資
C.計時工資 D.計件工資
10.產品市場壟斷對經濟的影響是
A.增加就業和生產,形成勞動力的合理分配
B.增加就業和生產,造成勞動力的不合理分配
C.減少就業和生產,造成勞動力的不合理分配
D.減少就業和生產,形成勞動力的合理分配
11.員工在接受特殊培訓期間的工資水平
A.高於員工受訓期間的VMP水平
B.低於員工受訓期間的VMP水平
C.等於員工受訓期間的VMP水平
D.等於受訓期間企業支付的全部培訓成本
12.計時工資的基本特徵是
A.勞動量以勞動的小單位時間計量 B.勞動量以勞動的直接持續時間計量
C.勞動量以勞動的標準時間計量 D.勞動量以工人合格產品數量計量
13.勞動力的需求價格取決於
A.勞動力的生產成本 B.勞動力的教育費用
C.勞動的心理成本 D.勞動的邊際生產率
14.菲利普斯曲線作為宏觀經濟分析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工具,它的研究對象是
A.就業與通貨膨脹的關係 B.就業與通貨緊縮的關係
C.失業與通貨緊縮的關係 D.失業與通貨膨脹的關係
15.勞動關係的核心是
A.勞動力的所有權與使用權相分離
B.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的特定關係
C.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的意志
D.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的勞動合同關係
16.由於壟斷或寡頭部門的企業要求增加他們的利潤而推動物價水平的上漲,這稱為
A.工資推動的通貨膨脹 B.結構性通貨膨脹
C.需求拉上型通貨膨脹 D.利潤推動的通貨膨脹
17.工會對工資的影響主要集中於
A.降低勞動力需求的工資彈性或減少產品的社會需求
B.增加勞動力需求的工資彈性或減少產品的社會需求
C.降低勞動力需求的工資彈性或增加產品的社會需求
D.增加勞動力需求的工資彈性或增加產品的社會需求
18.有關自然失業率錯誤的描述是
A.自然失業率是勞動力市場中的一個常量
B.自然失業率是正常失業佔社會勞動力的比例
C.自然失業率是通貨膨脹率不變時的失業率
D.自然失業率是預期通貨膨脹率與實際通貨膨脹率相一致時的失業率
19.公共部門的工資水平實行的原則是
A.以勞動生產率為基礎,集體協商工資水平
B.以經濟效益為基礎,集體協商工資水平
C.參照企業部門勞動者的工資水平
D.由政府通過法律法規確定工資水平
20.通過擴張的財政政策來提高就業水平常常會導致
A.政府財政盈餘 B.政府財政赤字
C.抑制通貨膨脹 D.減少社會總需求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並將「答題紙」的相應代碼塗黑。錯塗、多塗、少塗或未塗均無分。
21.一般來說,影響勞動力參與率的因素有
A.企業利潤 B.企業規模
C.教育年限 D.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程度
E.經濟周期波動
22.實證研究方法的特點有
A.以認識主觀世界為目的 B.以認識客觀事實為目的
C.得出的結論具有客觀性 D.得出的結論具有主觀性
E.得出的結論不可檢驗
23.人力資本的特點有
A.人力資本是寓寄在勞動者身上的一種生產能力
B.人力資本具有無限的創造性,能夠為其所有者帶來持久性的收入
C.人力資本是通過人力資本投資形成並積累的,具有積累性
D.人力資本投資以後,能夠使投資者獲得性的收入
E.人力資本投資與物質資本相似,投資者要承擔投資風險
24.下列屬於勞動標準的內容有
A.工資標準 B.長勞動時間標準
C.就業年齡標準 D.勞動者在生產中的安全和健康標準
E.關於女職工與未成年工的特殊保護
25.下列方法中能減少摩擦性失業的有
A.增加就業機會 B.對失業人員進行就業培訓
C.完善勞動力市場的情報工作 D.提高勞動力市場效率
E.降低勞動力流動成本
非選擇題部分
注意事項:
用黑色字跡的籤字筆或鋼筆將答案寫在答題紙上,不能答在試題卷上。
三、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3分,共12分)
26.人力資本投資的補償性工資差別
27.勞動力供給
28.結構性失業
29.摩擦性失業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5分,共20分)
30.簡述預算約束線斜率的本質含義。
31.簡述規模效應對勞動力需求的影響路徑。
32.簡要回答延期支付的優勢。
33.簡述公共部門的就業決策與企業部門相比,所表現出的不同特點。
五、計算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5分,共10分)
34.某運輸公司把員工劃分為司機(設為A類)和維修(設為B類)兩類工人,在近的一次工資調整中發現,司機工資上漲了10%,卻引起公司對維修工人的需求減少了5%,試計算這兩類工人的交叉工資彈性並判斷其關係。
35.題35圖是描述某地區社會收入分配差異狀況的洛倫茨曲線,假設A的面積為0.12,B的面積為0.38,試計算該地區的基尼係數並請說明該地區的收入分配狀況。
六、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9分,共18分)
36.試論述資本供給彈性對勞動力需求工資彈性的影響。
37.試論述產業工資差別形成的原因。
七、案例分析題(本大題10分)
38.閱讀下列案例材料,然後回答問題。
世界性金融危機發生之後,人們普遍關心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金融危機以及隨之而來的經濟危機會不會傳導到社會,會不會導致社會危機的發生?這當中重要的問題就是失業。可以說,失業是經濟危機轉化為社會危機的基本鏈條。有的學者對於就業問題甚至用了這樣的說法:人們在買房子的時候,強調的是地段、地段、地段,而在經濟危機中,關鍵的問題就是就業、就業、就業。
失業問題在中國還有一層獨特的含義。因為目前在中國發生的,在很大程度上,是國際金融危機引爆的傳統生產過剩危機,問題主要是集中在實體經濟的層面,特別是那些低端的、面向出口的、勞動密集型的產業。這就意味著,同樣程度的經濟問題,在中國引起的失業問題會更為嚴重。
(1)失業會對經濟增長與社會發展帶來哪些負面影響?
(2)分析解釋世界性金融危機發生後,為什麼會導致中國的失業問題更加嚴重?
更多的自考真題、模擬試題、筆記串講、自考策略,請關注中國教育在線。
推薦閱讀:
2021年4月各省成人自考報名時間及入口| 2020年自考備考指導及考試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