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大多數人的常識中,《山海經》是一部神話志怪小說,但是經過多年的研究,《山海經》中記載的不少異獸被證明都是真實存在的。只不過是因為著書人的表述方法,跟現代人表述方法不同,所以讀者們產生了誤解而已。
很多神話傳說中都會有「地獄」這個地方,很多人都會好奇究竟有沒有這個地方呢?若是真的有地獄的話,這個地方又在哪兒呢?
根據《山海經》的記載,有2條線索暗示了地獄的真正所在。
《山海經》中的地獄稱之為「歸墟」。其實「歸墟」這個形容真的是很貼切了。「歸」就是回歸的意思,「墟」表示已經荒廢。我們可能會先想起來的就是「廢墟」,其實廢墟和歸墟裡的墟究竟是不是同一個意思,可以說是也可以說不是,總之就是虛無了。
《山海經》是如何記載歸墟的?
「東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國。少吳孺帝顓頊於此,棄其琴瑟。有甘山者,甘水出焉,生甘淵。大荒東南隅,有名皮母地丘。東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言,日月所出。」
大意就是:東海之外有深不可測的溝壑,是少昊氏建國的地方。少昊在這裡撫養顓頊長大,顓頊的琴瑟丟在這裡。有座甘山,甘水從山裡發源,流成甘淵。東海之外,大荒當中,有山叫「大言」,是太陽、月亮升起的地方。
《山海經》中還有一處線索也記載了地獄的位置:滄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枝間東北曰鬼門,萬鬼所出入也。
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在蒼茫大海之中有一座山名為度朔。度朔山上有一棵非常大的桃樹,桃樹的枝椏東北方向中有一個地方叫做鬼門,是猛鬼出入之所。
而這個地方,就正是傳說中的地獄。也就是說只要找到這個度朔山上的大桃樹,就能找到地獄了。而關於地獄的具體方位,則要參考另外一本古籍《列子》。
「渤海之東不知幾億萬裡,有大壑焉,實惟無底之谷,其下無底,名曰歸墟。八紘九野之水,天漢之流,莫不注之,而無增無減焉。
說的什麼呢?大意如下:
在渤海之東不知幾億萬裡的地方,有個很大很深的溝壑,實際上是個無底之山谷,下面沒有底部,名叫「歸墟」。地面八極、天空九方的流水以及銀河之水,都會流到這裡,但這裡的水不增加,也不減少。
《山海經》中的這兩條線索正是指明了古代的「地獄"大概就是這樣的一個地方,而以現在來看,這個地方應該就是在東海以東的一個地方,那裡應該是存在著一個很深的溝壑。古人到底看到了什麼?古人到底記載了什麼?
事實究竟是怎樣我們無法考證,大海的深度都無人知曉,更何況《山海經》中記載的是深不見底的深溝,自然是無人敢去的。
其實,《山海經》中還有很多記載,所以建議大家應該讀一讀《山海經》。因為它不僅僅是一本神話故事,也十分受專家學者的歡迎,是中學課本的常客,在現行的中學語文地理必學的《水經注》中,有數十處引用了《山海經》。
很多朋友想讀山海經,但是不知道什麼版本的更權威,在這裡給大家推薦一本《山海經》。
這本書不僅有山海經原文,還進行了詳細的翻譯和注釋,內容十分通俗易懂,包裝也非常的精緻,不管是自己讀還是收藏、送人都非常合適。
書中的插圖生動有趣,讓我們讀起來不枯燥,不僅大人可以讀,小孩子也可以看裡面的內容插畫了解山海經的故事。我給孩子看了以後,他經常要我講山海經的故事給他聽,還經常自己查閱相關故事。
這本書硬皮裝幀,紙質也非常好,書裡的線稿與彩繪插圖相輔相成,讓我們能對《山海經》有更透徹的理解,輕鬆讀懂《山海經》。
點擊下方,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