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面對「兩個大局」的交互激蕩,備受關注的省委十屆十二次全會暨省委經濟工作會議舉行,為河南未來5年甚至15年的發展指明方向、擘畫藍圖。
「雙循環」中,如何在變局中開新局?「新發展」中,如何在起步中走穩健?河南發展至今,一條至為重要的成功之道,就是始終將自身發展置於歷史大勢、時代大局和國家發展全局之中去思考、定位和謀劃。
今時今日,緊扣時代脈搏,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河南,鋪就面向現代化的出彩之路——這是責任使然,也是機遇所在。
賡續昨天 創造今天 奠定明天
從三個維度看會議,可以更深刻理解這兩天會期,之於河南歷史的分量。
「十三五」「十四五」「二〇三五年」……全會分組討論期間,河南省社科院院長谷建全起筆畫圖,在發言稿上將時間點逐一分析。他說:「到2035年共15年,由三個五年規劃組成,頭一個很關鍵,決定第一步走得順不順。」
這是一條緊密相連、前後相接、接力推進的時間軸。2035年遠景目標,把短期、中期、長期發展目標有機銜接、協調統一,增強了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的連貫性、一致性、可預期性,在守正創新、繼往開來中不斷賡續昨天、創造今天、奠定明天。
「闊步向前」——這是與會代表眼中河南「十三五」的奮進姿態。
兩個「上臺階」。經濟總量連續跨過4萬億元、5萬億元臺階,人均生產總值連續跨過7000美元、8000美元臺階。
三個「歷史性轉變」。產業結構實現由「二三一」到「三二一」的歷史性轉變,城鄉結構實現鄉村型社會到城市型社會的歷史性轉變,區域結構實現由內陸腹地向開放高地的歷史性轉變。
即便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全國經濟驟然陷入「停擺」,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糧食穩產、人口脫貧、就業保障、環境保護……河南樣樣工作不鬆勁,如期交付「答卷」:取得顯著成績,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努力創造現代化建設新輝煌。
「得到的深刻啟示很多,收穫的重要成果很多。」許昌市委書記胡五嶽說。
畫路線圖 領任務書 繪時間表
對於有著1億多人口基數的省份來說,任何一次中長期的謀劃視野,都不可能拘泥於一時一地。
「大氣磅礴,氣勢恢宏!」看完《中共河南省委關於制定河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討論稿)》,河南省大數據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王繼軍用8個字來評價。在他看來,這是河南在承前啟後之年,面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衝鋒號。
這份建議,對於與會代表來說,也是一張路線圖、一本任務書、一份時間表。
——實現「八個更大」,描繪了「十四五」時期發展目標。
——堅持「兩個高質量」,基本建成「四個強省、一個高地、一個家園」的現代化河南,展望了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
具體來看,目標既體現了以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涵要求,又凸顯了爭先出彩的鮮明特點,還順應了全省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強烈期盼,指向了河南深層次的能級提升、競爭力提升。
會議期間,安排了多場分組討論。與會代表發言踴躍,從專業視角反覆推敲文件稿。
「如果沒有一定的增速和速度,河南經濟這輛重型卡車就可能失速。」「新發展格局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我們雖然『無中生有』蹚出路子,但是總體開放度仍不夠高。」
「誰在結構調整中抓得早、力度大,誰就能在重新洗牌時搶得先機,贏得主動。」
分組討論,成績說得客觀,問題談得透徹,建議提得中肯。即便發言後,也有不少人主動提出「再講一講」。這份建議,關乎河南未來也關乎自身發展,每個人肩頭都擔著沉甸甸的責任。
政治擔當 歷史擔當 責任擔當
時間是常量,也是奮鬥者的變量。
2020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實現勝利在望;2020年,又是一個承前啟後之年,第二個百年奮鬥徵程即將啟程。
關鍵時間節點召開的關鍵會議,展望明年,立足五年,著眼百年,充分體現了中共河南省委的政治擔當、歷史擔當和責任擔當。
全國新增長極培育實現更大跨越、經濟強省建設邁出重大步伐,主要經濟指標年均增速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經濟總量再邁上兩個新的大臺階……面向「十四五」,河南聚焦目標任務,奮發有為地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河南建設。
——把握「時」與「勢」。戰略疊加的機遇期、蓄勢躍升的突破期、調整轉型的攻堅期、風險挑戰的凸顯期……省政府國資委黨委書記胡廣坤說:「全省國資國企系統要正確把握形勢,無縫銜接規劃,全力推動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
——轉換「危」與「機」。用15年時間來系統謀劃發展藍圖,這在河南歷史上是少有的。中原證券黨委書記、董事長菅明軍說:「2035年遠景目標,蘊含著強大的感召力和引領力,給人以信心、給人以鼓舞、給人以力量,在識變應變求變中育先機開新局。」
會議尚未閉幕,貫徹落實已經同步開始。
午休間隙,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何雄電話部署工作進度:「在暢通國內大循環上,考慮河南如何東接長三角、北連京津冀、南通粵港澳、西牽成渝。」
回望來時的千山萬水,展望2035年的高光時刻,河南豪情萬丈、信心滿懷,跋山涉水繼續前行在出彩路上。(記者 欒姍)
責任編輯:祝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