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將從市場分析、功能架構、改版變化、用戶體驗五要素等七大部分來對阿里雲APP進行分析,帶你了解阿里雲APP改版後是如何一飛沖天的?
雲計算行業是企業重點投資賽道,國外市場主要由亞馬遜AWS和微軟Azure、谷歌GCP佔據。而中國市場則領先者分別是阿里雲,騰訊雲。
近幾年我國的雲計算市場增速平均達30%,根據艾瑞諮詢的報告顯示,預計到2020年市場總規模將突破1500億元。
阿里雲創立於2009年,是全球領先的雲計算科技公司。阿里雲致力於以在線公共服務的方式,提供安全、可靠的計算和數據處理能力,讓計算和人工智慧成為普惠科技。此外,阿里云為全球客戶部署200多個飛天數據中心,通過底層統一的飛天作業系統,為客戶提供全球獨有的混合雲體驗。
阿里雲在中國市場是領頭羊,在王堅博士的帶領下已經提前十年布局雲計算,阿里巴巴集團各個事業部也完成了「去IOE」化,全部使用阿里雲提供的雲計算服務。飛天雲加上旗下平頭哥的晶片,完成了全鏈條貫通。
阿里雲服務的國家和地區超200個,同時阿里雲的客戶案例超230萬,主要集中在電子商務,科技和教育領域,其次是媒體、旅遊、製造業、零售等,另外在政府端,阿里雲也獲得了一定數量的客戶。
2017年8月阿里巴巴財報數據顯示,阿里雲付費雲計算用戶超過100萬。阿里雲在全球18個地域開放了49個可用區(了解全球基礎設施),為全球數十億用戶提供可靠的計算支持。
①場景一:傳統行業銷售
傳統行業經過分工細化,產業鏈逐漸變長,交易成本不斷上升,各環節效率參差不齊。因此波司登、吉利、比亞迪、茅臺等傳統企業通過上雲構建「在線營銷「平臺,直接面對中國 7 億網民銷售新產品。
②場景二:網際網路企業活動運營
如全球最大的購物狂歡節天貓「雙11」帶來的流量瞬間飆升,依靠線上渠道大促、秒殺、直播、抽獎、導購等獨特場景,為整條產業鏈帶來貫穿營銷、交易、支付、物流、售後各個環節的業務量洪峰挑戰。每日數十億次數據操作,使用阿里雲既有效保障突發性業務峰值,又避免平日大規模伺服器閒置的投入產出問題。
手機阿里雲是一款方便用戶隨時隨地使用雲的APP,用戶可以多維度地監控與管理購買的雲產品,全方位關注業務。同時可以支持雲產品的購買與續費以及阿里雲帳戶的信息查詢:包括消費記錄,帳戶餘額等。更進一步,配備了雲棲社區,方便用戶了解雲計算,技術討論。
截至目前,阿里雲在安卓平臺的總和下載量為1,430.82萬,平均評分為3.1。而在蘋果平臺近一年的下載預估量為569668臺。可以看出目前阿里雲的下載裝機量份額還是十分大的,進一步證明了市場領頭羊的地位。
圖2.1 android下載趨勢
圖2.2 iOS下載趨勢
下圖為七麥數據收集的分別在華為市場和ios市場的一年榜單排名趨勢變化表。可以看出,在近一年來,隨著APP版本的迭代,排名總體呈平穩趨勢。但存在波動起伏。
圖2.3 android排名趨勢
圖2.4 ios排名趨勢
一個產品的生命周期分為引入期、增長期、成熟期、衰退期。阿里雲APP度過了前三個版本的迭代,進入4.0版本這意味著產品從增長期正式進入了成熟期,截至目前已經有上千萬用戶使用過阿里雲APP,APP的穩定和高效是第一要求。
接下來的擴展應該從運營以及社區生態入手。可以進行一系列運營的活動。持續地打造雲計算生態社區,通過有規律的運營活動和特點節日的爆點促銷,實現用戶維繫的目標。達到拉新,分享,促活,留存,變現的目的,最後增加業務的營收和現金收益。
改版前的APP功能結構分為四大模塊:
四大模塊均可通過底部的tag進入,其中:
改版後的最大的APP功能變化是由四大模塊變為三大模塊,同時將雲棲社區功能去除,用戶界面更加簡潔實用。新的三大模塊為:1.管控 2.雲產品 3.我的。
目前有雲產品背景的技術人員查詢資料或社交一般通過國外的github或國內的csdn,因此阿里雲APP更多是作為雲計算工具型產品,因此沒有必要花太多資源在社區功能。
阿里雲APP作為網頁端的補充,在保證基礎功能完整的前提下,很好地對部分功能進行了刪除,此舉明顯是適應移動端的用戶需求——交互過程流暢。
不同的欄目切換是採用左右滑動的方式的,同時也在分類欄目上加入了全部分類的按鈕,十分方便。
對於用戶而言,使用阿里雲APP購買產品是可以有針對性的快速找到自己想要的產品種類。
頁面1: 首頁瀏覽
打開阿里雲APP,默認進入首頁,頁面顯示如下:
頁面2: 產品列表頁
在首頁瀏覽產品,點擊就可以跳轉至產品列表頁,頁面顯示如下:
頁面3: 控制臺頁
點擊導航欄的控制臺圖標可以進入控制臺頁面,查看控制臺的情況。頁面顯示如下:
頁面4: 雲棲頁
點擊導航欄的雲棲圖標可以進入控制臺頁面,查看雲棲頁的情況。頁面顯示如下:
頁面5: 我的頁面
點擊導航欄的我的圖標可以進入我的頁面,查看我的頁面情況。頁面顯示如下:
使用axure繪製了三個主頁面,分別是管控頁、雲產品頁、我的頁。
頁面1: 管控頁
打開阿里雲APP,默認進入管控頁:
功能與交互分析:
頁面2: 雲產品頁
底部欄切換進入雲產品頁:
功能與交互分析:
頁面3: 我的頁
底部欄切換進入用戶常用我的頁:
功能與交互分析:
以下的產品優劣勢及其改進方案將通過用戶體驗五要素來進行分析與總結。
①價值主張
手機阿里雲是一款方便用戶隨時隨地使用雲的APP,用戶可以多維度地監控與管理購買的雲產品,全方位關注業務。阿里雲致力於以在線公共服務的方式,提供安全、可靠的計算和數據處理能力,讓計算和人工智慧成為普惠科技。
②客戶關係
雲計算市場的需求來自中小企業的痛點:自身無法花費大量的資金進行伺服器資源,辦公資源,硬體資源的配置,而通過阿里雲平臺搭建公司的服務系統,可以最高效最方便地為客戶提供服務,卻不需要額外添加設備以滿足高峰期。阿里巴巴作為電商平臺起家而後又有支付寶為抓手,有相當穩定的中小企業客戶對象。、
③客戶與對手細分
目前雲計算的場景落地較難,比較容易切入的行業包括:社交,直播,短視頻,在線教育,等諸多toc端的網絡服務。而競爭對手騰訊無疑在toc業務上有更深的積累和更多的資源。加上華為雲也開始將雲業務作為獨立的BG部門,競爭激烈程度大大增加。
①基礎功能
阿里雲對於APP必備的導航系統,登錄註冊系統,搜索系統的完成度較高,能夠較好匹配一款APP的基礎使用。一些擴展的基礎功能如會員系統,積分系統也很好地實現了。
②核心功能
阿里雲APP質量極高地完成了雲計算用戶所需要的監控報警,安全事件,代辦工單等技術功能。同時提供費用監控、雲產品購買、積分返現等業務功能。
③改進點
人工智慧技術的應用。可以考慮加快機器學習,智慧大腦等ai技術與雲計算的結合。雲計算與大數據的應用也是值得改進的。儘可能完善阿里雲大學的人工智慧開發課,同時加速阿里雲進入更多的高校和企業。
①信息架構
常見的結構方式有層級結構、矩陣結構、自然結構、線型結構等。阿里雲APP是較為常見的層級結構。一個APP產品中包含了4個模塊,1.管控頁 2.雲產品頁 3.資產 4.我的
②互動設計
常見的雲產品使用者是工程師,網際網路APP端如果出現過多的功能和界面操作會給他們帶來困擾,降低他們的使用體驗。某些布置雲計算的過程太繁瑣也會降低他們的耐心。
因此在APP的細節體驗方面,要儘可能得簡化使用流程,讓大多數人工程師輕易能上手。
同時針對如老闆、公司高層、政府官員非技術潛在用戶,加強看板使用體驗以及數據展示要考慮列入新功能需求裡。
作者:justin,一位-1歲的產品初學者,持續學習中~
本文由 @justin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 基於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