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誘蜂水誘來的蜜蜂能不能捉回來合併的問題,蜂部落認為主要看我們具體的誘捕情況和誘蜂的距離,從一定程度來說,這種做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是又不具備重大的價值,其實這種方法很多養蜂人都知道,也想過這個問題,之所以沒有被大量使用,這是有一定道理的,想要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來看。
1.誘蜂水誘捕到蜜蜂的情況
2.蜜蜂回巢的距離
3.引誘的蜜蜂合併到正常蜂群中的方法
4.為什麼沒有養蜂人這麼做?
誘蜂水誘捕到蜜蜂的情況
從蜜蜂的角度來說,如果我們要誘捕蜜蜂,一般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誘捕到散蜂,一種是誘捕到蜂群。而從誘蜂水的特點來說,其實誘蜂水我們誘捕到的蜜蜂,一般以散蜂居多,誘捕到成群蜜蜂的可能並不大,但是並不是說沒有可能。主要是誘蜂水是液體,屬於蜜蜂的食物,依靠氣味來吸引蜜蜂,時效短,並不適合用來定地誘捕蜜蜂,常用來追蹤蜜蜂。
散蜂:所謂的散蜂實際上就是我們常說的採集蜂,因為蜜蜂是按照不同的日齡進行分工合作的,在我們引誘蜜蜂的時候,由於誘蜂水是液體,相當於蜜蜂的食物,我們用誘蜂水灑在野外,蜜蜂偵察蜂聞到這個味道以後就會引誘採集蜂前來採集,所以我們發現幼蜂水引來大量蜜蜂的時候,實際上來的蜜蜂主要是採集蜂。
蜂群:如果我們在蜜蜂分蜂期的時候用誘蜂水,附近正好有蜜蜂,我們放誘蜂水的位置也適合蜜蜂停留,也有可能吸引到成群的蜜蜂,但是這種可能並不大。原因是成群的蜜蜂出現,往往在蜂群的附近,而且對位置要求較高,一般都有一個固定的停留範圍,如果是蜂群入住,一般蜂群並不會在野外入住,除非我們用了誘蜂箱,這也是有一定的概率吸引到成群的蜜蜂的。
蜜蜂回巢的距離
對於蜜蜂來說,由於蜜蜂辨認路線並不是一種先天的不能,而是一種後天學習的結果,也就是說,如果我們的誘蜂的位置距離蜂巢很近,我們合併蜂群的位置距離原來蜂群的位置也很近,就算我們合併了蜂群,蜜蜂還是會飛回原巢。原因是蜜蜂對原巢的記憶能力比較強,如果沒有超過蜜蜂的活動範圍,蜜蜂是可以找到回巢的路線的,這樣我們就算合併成功了,打開蜂箱以後蜜蜂還是會飛走,如果是近距離的合併蜂群,只要我們打開蜂箱,收回的蜜蜂基本上馬上飛走。
引誘的蜂蜜合併到正常蜂群中的方法
從上面的分析我們不難發現,如果我們要把誘蜂水引誘的蜜蜂合併到我們的蜂群中,那麼就應該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我們引誘到的是一個蜂群,一種是我們引誘到的是一些散蜂。
散蜂的合併方法:如果我們引誘到的是一些散蜂,可以先把引誘到的散蜂放到距離誘蜂位置五公裡之外,然後向蜂群中補充幼蟲脾、花粉脾以及蜜脾,讓蜜蜂在上面結團,這個過程最好在夜間進行,這時候蜜蜂不容易飛走,處理完成以後將蜂群巢門用鬆散的青草塞住,讓蜜蜂在第二天咬開爬出來,這樣有一部分蜜蜂會留在巢脾上,然後我們把剩餘的蜜蜂按照常規的方法合併到正常的蜂群中。
蜂群的合併方法:如果我們引誘到的是一個蜂群,蜂群中是有蜂王存在的,這種情況由於蜂群中有較多的幼蜂,由於蜜蜂辨認路線與蜜蜂的日齡有關,一般蜜蜂日齡越大,對蜂巢附近的路線越是熟悉,內勤蜂對蜂巢附近的路線也不是很熟悉,稍微遠一點就無法找到原來的位置。對於這種情況來說,回蜂仍然難以避免,但是畢竟是一個完整的蜂群,蜂群中的幼蜂難以回巢,我們只要向蜂群中加入幼蟲脾,有幼蟲和蜂王信息素的影響,工蜂會很快結團,合併也比較簡單,還是按照常規方法,先讓我們的蜂群失王或者讓誘捕來的蜂群失王,失王一天以後進行合併即可。
為什麼沒有養蜂人這樣做?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不難發現,其實這種情況我們引誘到蜂團的可能並不大,所以大多引誘到的是散蜂,對於散蜂來說,主要是偵察蜂和採集蜂,而這兩種蜜蜂的壽命,實際上都只有10天左右,原因是蜜蜂正常採蜜的日齡在18日齡以上,而蜜蜂採集的時候平均壽命只有28天左右,這對於我們一個蜂群來說意義並不大,所以在養殖中並沒有養蜂人這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