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校本科生在2019年遼寧省大學生動植物標本製作大賽中再獲佳績
11月8至9日,由遼寧省教育廳、遼寧省財政廳共同主辦,瀋陽農業大學承辦的2019年遼寧省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大學生動植物標本製作大賽落下帷幕。本次參賽作品分為動物標本類、植物標本類、醫學標本類和昆蟲標本類。來自全省24所高校共有217組作品參加本次標本大賽。經專家網上評審,共88組作品進入複賽,我校生命科學學院報送的10組作品全部獲獎,其中獲一等獎2項,二等獎7項,三等獎1項。
-
第九屆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決賽在成都舉行
11月21—22日,「中鐵工業杯」第九屆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決賽在西南交通大學舉行,本屆大賽的主題是「智慧家居,幸福家庭」,全國120所高校的優秀學子在決賽現場「秀」出了他們的創新力。
-
青島工程職業學院首屆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賽圓滿結束
為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和就業觀,明確職業生涯發展方向,11月26日,青島工程職業學院首屆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賽暨膠東經濟圈首屆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賽選拔賽在機電學院302教室隆重舉行。學院黨委書記王銓、臨時工作組領導邵凱出席本次大賽,特邀職業生涯規劃專家李靜老師和學校職業生涯指導教師徐春華、葛文瑩、袁源、王淑青老師擔任評委。本次大賽以「規劃精彩人生,打造錦繡前程」為主題,歷經海選、學院初選、校級複賽後,共有7名選手成功晉級決賽。決賽由VCR展示、主題陳述、情景模擬三部分組成。
-
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來了!把金點子變「真金」
「建行杯」江蘇省選拔賽暨「花橋國際商務杯」江蘇省第五屆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在南京工業大學正式啟動。我省普通高等學校在校生(不含在職生)和畢業5年以內的畢業生,均可參加創新創業大賽。擁抱「網際網路 」時代 共築創新創業夢想第二屆中國「網際網路 」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的主題是:擁抱「網際網路 」時代,共築創新創業夢想。大賽採用校級初賽、省級複賽、全國總決賽三級賽制。初賽複賽安排在6至9月,全國總決賽將於10月中下旬舉行。
-
【SFL·大事件】我校首屆「青口麵包杯」「Spelling Bee」英語單詞拼寫大賽決賽舉行
●●● 為考察同學們的英語詞彙量,6月9日晚,我校首屆「青口麵包杯」「Spelling Bee」英語單詞拼寫大賽決賽在大紅爐二樓會議室舉行
-
浙江省首屆大學生公共管理案例分析大賽的通知
關於舉辦浙江省首屆大學生公共管理案例分析大賽的通知浙江省各高等學校:為引導大學生關注我國公共管理實際問題,進一步提高高校學生運用公共管理理論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促進公共管理專業人才培養
-
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決賽在蓉舉行 120所高校學子「秀」出...
第九屆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決賽項目 四川新聞網成都11月22日訊(記者 陳淋 攝影報導)助立杖、助老椅、助老床、助老輪椅、助老藥箱和洗浴、助老如廁……「11月21-22日,中鐵工業杯」第九屆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決賽在西南交通大學舉行,一系列助老機械項目,展示著大學生們的奇思妙想。
-
高校大學生動植物標本作品展 走進瀋陽七中校園
日前,為期5天的遼寧省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大學生動植物標本作品展在瀋陽市第七中學舉行,300餘件平時很少見到的動植物標本,給七中學子帶來一次繽紛多彩的標本盛宴,讓同學們大呼過癮,真開眼界!本次展覽由瀋陽市農業大學及其附屬中小學協助舉行,展覽分植物標本、動物標本、生態還原、工藝品等幾個展示區。
-
第九屆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湖北賽區落幕
比賽現場湖北日報訊(記者龔雪、通訊員王思源、汪逍逍)10月11日,第九屆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暨2020年湖北省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湖北賽區複賽、閉幕式,在武漢商學院舉行 。武漢大學「一種變瞬心下肢外骨骼助力行走裝置」項目據介紹,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是教育部主辦的九大全國大學生賽事之一,兩年一屆,每屆大賽都根據科學進步和社會發展,設置貼近社會、貼近生活的主題。
-
華理學子在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中再獲佳績
近日,第九屆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決賽在四川成都西南交通大學舉行。本屆大賽主題為「智慧家居,幸福家庭」,共有來自全國30個省(直轄市、自治區)678所高校的10萬餘名大學生參賽。我校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馬新玲老師指導的作品《「趣享吃」花生葵瓜子零食剝殼機》榮獲全國一等獎、《智能廚房管家》榮獲全國二等獎。
-
山東大學生物理科技創新大賽舉行學生自製聲波滅火器
原標題:山東大學生物理科技創新大賽舉行 學生自製聲波滅火器山東省第七屆大學生科技節物理科技創新大賽在齊魯理工學院舉行 本次大賽共有156項優秀作品入圍決賽,其中實物作品展示組146項,PPT演示組10項。決賽規模及參賽人數均為省內同類比賽最高。 「這個滅火器不同於以往,它利用聲波滅火,通過聲波震動降低空氣密度。」來自齊魯理工學院的參賽選手馬力告訴齊魯網記者,他的參賽作品叫「低音炮」滅火器,是自己和同學兩人利用一個暑假的時間反覆實驗製作而成的,可以作為物理實驗教學的儀器。
-
機電工程學院學子在第九屆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中斬獲佳績
新聞網訊 11月20—22日,「中鐵工業杯」第九屆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決賽在西南交通大學舉行。由我校機電工程學院程聯軍、田東老師指導,學生趙曉東、管錫志、楊新宇、劉思宇、陳智鵬設計製作的《點集顫動式助老洗浴設備》在全國總決賽中獲全國一等獎,由我校機電工程學院孫萬超、李新建老師指導,學生王清正、葛遙、趙宇辰、孫連發、邵凱偉設計製作的《慧暖——基於反燒原理的全自動智能炊暖兩用採暖爐》獲全國二等獎。
-
大賽熱訊丨大連市首屆無人機技能大賽複賽成功舉行
9月5日,大連市首屆無人機技能大賽複賽在大連高新區創業e港順利舉行。比賽形式為面試答辯,依據初賽成績排名和從業資格審查,無人機操作員和無人機駕駛員兩大賽項各有15名晉級選手參加複賽。、大連高新區軟體產業工會徐世輝主席作為大賽主持人首先對入圍複賽選手表示祝賀,並介紹了複賽賽事要求及注意事項。
-
清華大學2018年中國公共政策案例分析大賽決賽圓滿舉行
點擊上方「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可以訂閱哦☆ 精彩決賽瞬間,與您一起回顧☆8月25日,清華大學2018年中國公共政策案例分析大賽決賽在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一層報告廳隆重舉行。大賽由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2016級碩士研究生首芸雲和2017年案例大賽一等獎獲獎者、2016級碩士研究生劉賢春主持,本次案例大賽的組織者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中國公共管理案例中心主任慕玲致開幕辭,她介紹了本次大賽的目的和意義,通過案例大賽的機制激發全國在校的大學生展開對公共政策問題的研究,並在實地調研的基礎上做出專業的案例分析報告,希望提出的政策建議能對現實問題的解決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
-
首屆清華大學全球創新學院創新大賽決賽落幕
首屆清華大學全球創新學院創新大賽決賽落幕 清華新聞網11月24日電 11月20日,首屆全球創新學院(GIX)創新大賽決賽暨頒獎儀式在清華科技園陽光廳舉行。清華大學副校長楊斌,華盛頓大學副校長韋克瑞姆·詹德雅拉(Vikram Jandhyala),全球創新學院中方院長史元春等出席活動。
-
西南交通大學承辦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決賽
11月21-22日,「中鐵工業杯」第九屆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決賽在犀浦校區舉行。作為兩年一屆的大學生科技盛會,該賽事代表了全國大學生機械設計能力的最高水平。大賽主題為「智慧家居、幸福家庭」,由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組委會、教育部高等學校機械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分委員會主辦,全國機械原理教學研究會、全國機械設計教學研究會、金工研究會、北京中教儀人工智慧科技有限公司承辦,西南交通大學為大賽決賽承辦單位。
-
...新區第七屆創新創業大賽決賽昨舉行 萬塢互聯大數據生態系統...
昨晚,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主辦的舟山群島新區第七屆創新創業大賽決賽在新城舉行。決賽現場,海洋體育特色旅遊等4個項目獲優勝獎,還對龔笑予等10位「大學生創業之星」進行了表彰。本次大賽旨在鼓勵和支持創業者在建設「重要窗口」中建功立業,加快「創新舟山」建設,促進創業帶動就業。自8月初啟動以來,通過縣(區)推薦和高校選拔,大賽組共收集到項目報名40個,經過專家評審,10個項目進入決賽。
-
2020年「首屆全國大學生中華典籍文化保護與傳承大賽」啟動
日前,由國家古籍保護中心、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院、中山大學國家文化遺產與文化發展研究院主辦,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院團委承辦的「首屆全國大學生中華典籍文化保護與傳承大賽」啟動。活動以「文脈賡續,傳承創新」為主題,通過學術論文徵文、典籍文化保護與傳承提案和典籍文化創意設計三個競賽單元,引導大學生利用專業知識和技能探索中華典籍的保護與文化傳承,發掘中華傳統文脈的豐富內涵,讓「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活起來」。 據悉,大賽分為初賽與決賽。在初賽階段,每所參賽高校每個競賽單元可通過校內選拔或者其他方式選出1-3份作品作為初賽參賽作品,並推薦其隊伍參加初賽。
-
哈職院第八屆「金點子」創業大賽決賽舉行
本報訊(記者劉莉)擁有緩釋技術的「中藥闢疫香囊」、致力服務焊接技術的共享雲平臺……日前,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第八屆「金點子」創業大賽決賽暨第六屆黑龍江省「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校內選拔賽舉行。不同於往屆創業大賽的是,今年的比賽線上進行。
-
中國「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蘭州理工大出彩
原標題:中國「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甘肅賽區決賽落幕 蘭州理工大成獲獎「大戶」9月2日下午,第四屆中國「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甘肅省選拔賽落下了帷幕。今年全省高校共有2355個創新創業項目,10994人次參加初賽,有504個項目入圍複賽網評,進入現場決賽有180項。參賽項目大多聚焦「網際網路+」行動計劃,創意新穎又接「地氣」,很好地體現了我省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