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田園 發布時間: 2019-05-31 15:37
作者:田園 發布時間: 2019-05-31 15:37
芥末堆5月31日 田園報導
「釘釘是未來數智化校園的統一入口。」
昨日,在阿里釘釘「未來校園」教育發展峰會上,阿里巴巴合伙人、釘釘副總裁方永新明確了釘釘在智慧校園上的定位,「統一入口」這一公開措辭,無疑透露出釘釘在教育信息化賽道的野心。
今年3月3日,阿里釘釘正式發布產品「釘釘未來校園」,通過「校園數位化管理平臺+校園智能硬體」的整體解決方案,以區域為切入點,面向全國中小學校提供服務。簡單來說,釘釘在自研產品的基礎上,打造了一個B2B平臺。
依靠強大的品牌影響力,釘釘未來校園在學校端的推進速度相當之快。方永新介紹,截至目前,釘釘未來校園已服務500家區縣教育部門,4萬所中小學校。而早就進入教育信息化賽道的科大訊飛,目前公開的服務學校數量是2.5萬所。
那麼釘釘進校為何如此順利,釘釘未來校園都解決了哪些問題?對於企業而言,他們該如何應對釘釘帶來的競爭加劇?教育信息化又有哪些痛點亟需解決?
進校:3個月進入重慶1000所學校難以進入體制內是最讓教育信息化企業頭疼的問題,但對釘釘來說卻是個例外。
「自今年3月推出『未來校園』計劃以來,在重慶已經有1000多所學校加入,並且有30多所學校獲得了『未來校園』的稱號。」這是方永新公布的釘釘在重慶學校的使用情況,數據很漂亮。那麼從實操層面,學校是如何使用釘釘未來校園的?
從產品上看,我們可以將「釘釘未來校園」分為兩部分:軟體平臺和智能硬體。
「釘釘未來校園」產品脈絡,芥末堆整理製圖基於釘釘自身「智能移動辦公平臺」的基因,在校園管理的數位化平臺搭建方面,「釘釘未來校園」的產品性能已經十分成熟。
首先,釘釘提高了教育系統內部的行政效率。以重慶市九龍坡區為例,僅用2個月時間,釘釘已將整個區的教育系統連成一個整體,包括各行政科室、直屬事業單位和所有學校。會議通知、出差審批、重大事項請示匯報、全區常規執行情況匯總等工作都在釘釘上完成。
細化到使用場景,之前幹部學習出差請假,要準備相關資料,找到相關科室負責人、相關領導完成一大串籤字,常常需要跑幾趟才能完成審批,現在可以在釘釘上全部完成,簡化了審批流程。
其次,學校的教務管理更加便捷。重慶火炬小學校長李學久告訴芥末堆,目前學校的校務管理工作已經全部轉移到釘釘上,包含教職工的考勤打卡、內部群交流、教職工請假申請、調課申請、物品報修、印刷申請、教師值班記錄等,覆蓋教職工日常辦公大小事。
火炬小學使用的釘釘功能在家校溝通上,釘釘也發揮了作用。老師可以將食堂午飯照片、班級活動的照片和視頻上傳到家長群中,增強家校互動,也可以通過語音布置聽寫作業。
校園智能硬體方面,針對校園安全、智能教室、家校共育3個場景,釘釘未來校園提供人臉識別門禁、訪客管理、學生入離校、雲列印、無限投屏等服務。
除了硬軟體的產品功能比較成熟,能實際解決B端的行政管理、教務管理痛點外,釘釘能快速進入體制內更在於它的普惠性、開放性,當然還有阿里巴巴的品牌背書。
「釘釘上的應用系統最關鍵。小的教學應用、數據服務系統、測評系統都可以免費搭建在上面。」 九龍坡區教委技裝中心主任洪竟雄直言,以前把一個招生平臺掛在門戶網站上,就需要6、7千塊錢,現在掛在釘釘上是免費,而且只需要一個帳號,有望打破「信息孤島」。
除此之外,受體制內學校風險意識較強,決策謹慎等特點,阿里的品牌背書也給釘釘加了分。
阿里巴巴的教育情懷「我們2009年採購的班班通產品,很多企業都破產了,零件什麼的都買不到了。」 洪竟雄表示,學校現在在購買產品時,更偏向於大企業,後續服務有保障。他笑稱,「至少阿里跑不了。」
普惠、有效、開放以及品牌保證給釘釘進入體制內提供了有力保障,而以區域為單位的大刀闊斧的市場打法也必然會給其他企業帶來壓力。那麼,釘釘進入教育領域,邊界在哪兒?
市場:集中度變高,「生態」概念火熱「未來學校的信息化建設將從數位化到智能化發展,最終實現數智化。」方永新表示,「釘釘是未來數智化校園的統一入口。」
「釘釘更偏平臺,希望更多企業入駐,提供更有效的服務。」方永新曾告訴芥末堆,釘釘布局教育的商業模式很簡單。釘釘提供技術支持服務,這個永遠免費,但學校在後續的個性化服務上還需付費,這些由服務商來做。
「我可以很負責地說,我們在這方面(應對競爭)是有底線的,最基礎的應用,比如溝通在我們這裡,其他是應用和服務是第三方來做。」方永新補充說,對於有意向合作的企業,釘釘會與學校一起做評估,同時組織不同的企業為不同的區域做產品標準化服務,後續會召開第三方企業合作大會。
教育信息化產品品類豐富,玩家眾多,市場較為分散。但芥末堆發現,今年以來,賽道整合集中趨勢明顯,大玩家紛紛主打「生態」概念,嘗試解決「數據孤島」問題。
釘釘未來校園的生態體系另一方面,教育信息化呈現不斷下沉趨勢,這點體現在兩塊,一是校園基建從硬體配備走向軟體和內容建設;二是企業的業務渠道下沉,從一線城市走向二三四線城市。
不過無論教育信息化賽道如何變化,最終還是要回歸學校、學生、教師、課堂。那麼,現在學校推進教育信息化還有哪些難題亟需解決?
深挖:教育信息化如何做得更好近幾年來,關於教育信息化的政策頻頻出臺,在政策支持的大環境下,從最初的計算機輔助教學到現在的「三通兩平臺」、智慧校園、移動學習、虛擬實境,信息技術不斷滲透到學校的教務管理、教研教學中。但對於教育信息化的具體落地而言,還有很多問題值得探討。
1》教育信息化頂層設計薄弱
首先是教育信息化的頂層設計問題,既包括省市,也包括學校。
從省市級層面說,如果頂層設計不完善,很容易造成教育信息化資源重複建設、資源浪費、數據孤島等問題。同時,據芥末堆了解,很多省市的不同部門對教育信息化的理解不一致,無法真正明確該做什麼事情。 重慶市教委科技處處長蔣雲芳表示,他們也曾面臨上述問題,於是提出了「1125工程」。
重慶市教育信息化「1125工程」「1125」提出後,現在科技處在申請資源信息化的建設項目時,就直接告訴各部門在整體的規劃中處於什麼樣的位置,對信息化發展起到什麼樣的推動作用,這樣便於各個部門、各級各類的領導理解教育信息化,理清了建設思路。
從學校角度看,校長的理念和執行力對推進教育信息化至關重要。「校長現在很難做到按需建設教育信息化,很難精準地描述和發現學校的問題,很多是為了信息化去做信息化。」全國教育信息化專家徐寅波告訴芥末堆,歸根結底,校長的信息化領導能力有待提高。
2》 如何平衡教育信息化與電子產品使用
教育信息化的實施很大程度上要依賴於電子產品,包括課上使用電子白板、平板教學,課後使用手機布置作業、提交作業等。但國家政策在支持教育信息化的同時,也在管控電子設備的使用。
2018年8月30日,教育部等八部門聯合下發《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提出嚴禁學生將個人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帶入課堂。學校教學和布置作業不依賴電子產品,使用電子產品開展教學時長原則上不超過教學總時長的30%,原則上採用紙質作業。
如何使用電子設備成為學校必須面臨的難題。目前芥末堆看到的做法是,有的學校讓家長自願購買平板,然後根據家長購買意願,將學生平行分班,有的學校是在固定的教室內配備平板,然後讓不同班級輪流上課。
「一個高端平板的報價是6000多元,低端是3000多元,平板的投入能否解決實際問題?」重慶火炬小學校長李學久對平板教學的有效性提出疑問。
3》教育技術的利用率究竟有多高
從目前教育技術產品在學校的落地情況看,偏教育管理、場景比較簡單以及針對單一學科的資源性平臺比較好用,真正對課堂教學模式產生變革的產品微乎其微。
之前就曾有教師表示,在他參加過的近百場教學展示活動中,沒有一場公開課、示範課是可以常態化的。領導層只是看到演示的效果,卻沒考慮技術背後的數據採集、互動管理、教師教研等具體問題如何解決。
換言之,雖然信息技術對學生的學習方式有一定影響,但比較缺乏常態化應用的可能。
4》如何把握數據使用的度
目前數據收集、數據分析成為教育信息化產品升級的一大趨勢,比如很多的應用系統可以動態收集學生的數據,包括課堂數據、作業數據、運動數據、生活數據等,使得學生在學校的學習生活更加透明。
「數據收集帶來的透明化,對孩子的成長來說也許是無形壓力。」蔣雲芳認為,現在很多人臉識別技術,可以監控學生課堂的表現,那麼,鏡頭下的表情是否是學生真實的心理活動呢。
教育信息化發展是大勢所趨,在推進的過程中遇到問題在所難免,需要政府、企業、學校等群體共同努力,實實在在,科學決策。
1、本文是
芥末堆網原創文章,轉載可點擊
芥末堆內容合作了解詳情,未經授權拒絕一切形式轉載,違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布失實文章,只呈現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並希望被芥末堆報導,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
推廣: 芥末堆商務合作:010-5726 9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