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 第5位女性獲該獎項

2020-12-05 新京報

新京報快訊(記者謝蓮)北京時間10月3日下午,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弗朗西斯·阿諾德、美國密蘇裡大學的喬治·史密斯以及英國劍橋MRC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的格雷戈裡·溫特爵士。

阿諾德因首次進行了「酶的定向進化」佔獎項的一半,她也是諾貝爾化學獎史上第5位獲獎的女性。

史密斯和溫特爵士將分享獎項的另一半,他們的貢獻是發現「噬菌體和抗體的肽形式」。史密斯開發了一種稱為「噬菌體展示」的方法,其中噬菌體可用於進化新蛋白質。溫特爵士則使用噬菌體來生產新的藥物。

諾貝爾化學獎此前頒獎109次 3人獲兩次諾獎

諾貝爾化學獎首次頒發於1901年,至2017年共頒發109次,其中1916、1917、1919、1924、1933、1940、1941、1942這8年未頒獎。

在178名獲獎者中,有4名女性,分別是瑪麗··居裡(波蘭裔法國籍,1911)、伊雷娜·約裡奧-居裡(法國,1935)、多蘿西·克勞福特·霍奇金(英國,1964)、阿達·約納特(以色列,2009)。

此外,獲獎者中還有3人獲兩次諾貝爾獎。分別是瑪麗·居裡(1903年物理獎;1911年化學獎;首位獲兩次諾獎的獲獎者);萊納斯·鮑林(1954年化學獎;1962年和平獎;唯一一位兩次都是單人獲獎的獲獎者);弗雷德裡克·桑格(1958、1980兩次獲化學獎)。

兩位華人曾獲諾貝爾化學獎

1986年,著名化學家李遠哲與美國哈佛大學的達德利·赫希巴赫、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約翰·波拉尼同獲諾貝爾化學獎,以表彰他們應用交叉分子束實驗方法在反應動力學方面的研究成果。

李遠哲1936年生於臺灣省新竹市,1974年加入美國國籍,1994年放棄美國國籍回到臺灣,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中國人。

另一位則是「中國飛彈之父」錢學森的堂侄、美籍華裔化學家錢永健。錢永健1952年生於美國紐約,2008年與美國生物學家馬丁·沙爾菲、日本有機化學家下村修同獲諾貝爾化學獎,以表彰他們在綠色螢光蛋白方面的研究。

2016年8月24日,錢永健在美國俄勒岡州逝世,享年64歲。

相關焦點

  • 又一位女性!三位科學家獲得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
    北京時間10月3日下午5點45分,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加州理工學院科學家Frances H.
  • 諾貝爾化學獎揭曉,歷數近6年該獎項得主及主要研究
    10月7日公布的是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基因編輯技術CRISPR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兩位女性科學家。近年諾貝爾化學獎日益聚焦於人類生命科學,此次更是授予「基因剪刀」,是對化學細分下的化學生物學領域的認可,也是學生物及化學學生對於自己專業的堅定信心來源。
  •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兩位獲獎者都是女科學家
    2018年:加州理工學院科學家弗朗西斯·阿諾德(Frances H. Arnold)、密蘇裡大學科學家喬治·史密斯(George P. Smith)及劍橋大學MRC分子生物實驗室格雷戈裡·溫特(Sir Gregory P. Winter)獲得2018諾貝爾化學獎,以表彰他們 「肽類和抗體的噬菌體展示技術」的貢獻。
  •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 2名女科學家獲獎
    當地時間10月7日,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正式揭曉,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Jennifer A. Doudna獲得這一獎項。以表彰她們在「憑藉開發基因組編輯方法」方面作出的貢獻,兩位獲獎者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獎金(約合760萬人民幣)。
  • 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最終結果在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頒布揭曉。   上百年來,該獎項獲獎人的研究領域涵蓋遺傳學、DNA和分子生物學、傳染病等,涉及多項與人類健康密切相關的研究,幾乎是一部「百年醫學發展史」。   每年,該獎項的獲獎名單由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評定,研究成果的評估工作皆由該學院的諾貝爾委員會承擔。
  • 剛剛,2018諾貝爾化學獎揭曉,女性科學家再獲諾獎
    科技日報記者 房琳琳北京時間10月3日下午5時45分左右,從瑞典皇家科學院傳來消息,2018年的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來自美國的女科學家弗朗西斯·阿諾爾德 ,和來自美國的科學喬治·史密斯以及英國劍橋MRC分子生物實驗室的格雷戈裡·溫特,以表彰他們有效利用生物進化的力量在能源和製藥領域做出的傑出貢獻,阿諾爾德將分得900
  •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兩位女性科學家得獎
    諾貝爾化學獎揭曉。今年的諾貝爾獎單項獎金增加到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760萬元),比2019年增加100萬瑞典克朗。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Jennifer A. Doudna是第6位和7位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女性。
  • 剛剛,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最高齡的諾獎得主
    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獎項的一半授予美國科學家阿諾德(Frances H.180人:1901年至2018年,共有181位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其中弗雷德裡克桑格(Frederick Sanger)(1918年8月13日-2013年11月19
  • 2019諾貝爾化學獎揭曉
    海外網10月9日電當地時間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約翰·B·古迪納夫(John B. Goodenough)、M·斯坦利·威廷漢(M. Stanley Whittingham )、吉野彰(Akira Yoshino)。
  • 安德烈婭·蓋茲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系該獎第4位女性獲得者
    其中,獎金的一半被授予普林斯頓大學的詹姆斯·皮布爾斯,理由是物理宇宙學的理論發現;另一半獎項則授予了日內瓦大學教授米歇爾·馬約爾和日內瓦大學兼劍橋大學教授迪迪埃·奎洛斯,理由是發現了圍繞太陽型恆星運行的系外行星。這三位科學家的發現永遠改變了人們對於宇宙的認知。北京時間今天下午5點45分,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即將揭曉。
  • 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 3位科學家獲獎
    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 10月4日消息,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給雅克·杜波切特(Jacques Dubochet), 阿希姆·弗蘭克(Joachim Frank)和理察·亨德森(Richard Henderson),表彰他們發展了冷凍電子顯微鏡技術,以很高的解析度確定了溶液裡的生物分子的結構。
  • 2020年又一諾貝爾獎項揭曉,3位科學家獲獎
    繼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後,今天(10月6日),2020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瑞典皇家科學院決定將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一半授予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另一半共同授予萊因哈德·根澤爾(Reinhard Genzel)和安德烈亞·蓋茲(Andrea Ghez)。
  • 諾貝爾獎120年來首次!3位女性獲物理和化學獎,共計僅10位
    北京時間10月7日傍晚,瑞典皇家科學院首次將諾貝爾化學獎頒給兩位女性科學家,同樣在10月6日晚間的物理學獎獲獎名單中,3位科學家中也有一位女性,至此,今年諾貝爾獎的三個自然科學類獎項120年間的獲獎資料,諾貝爾物理學和化學獎僅頒給了10位女性,而今年就有3位,這是否在向全球的女性科學家傳遞一個強有力的信號呢?
  • 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正式揭曉!
    北京時間10月4日下午5點45分,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Jacques Dubochet, Joachim Frank和Richard
  • 因「基因編輯」兩位女科學家獲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
    北京時間10月7日下午5時48分,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法國和美國科學家Emmanuelle Charpentier、Jennifer A. Doudna獲獎,以表彰她們「開發出一種基因組編輯方法」。今年的諾貝爾獎單項獎金增加到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760萬元),比2019年增加100萬瑞典克朗。
  • 美英三位化學家獲2018諾貝爾化學獎 被譽能駕馭進化
    Winter爵士,因為在「多肽和抗體的噬菌體展示」領域的貢獻而分享另一半獎金(本文共1927字,訂閱後可暢讀全文)北京時間2018年10月3日下午5點45分,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瑞典皇家科學院決定將該獎項授予三位生物化學家,他們分別是美國的Frances H. Arnold(女)、美國的George P. Smith和英國的Gregory P. Winter爵士,以表彰他們在「酶的定向進化」及「多肽和抗體的噬菌體展示」領域的貢獻。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都受到進化的力量的啟發,並利用相同的原理——基因改變和選擇,來開發解決人類化學問題的蛋白質。
  •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公布:3位科學家分享獎項
    就在剛剛,2019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在百餘年中,物理學獎是華人拿獎最多的獎項,共6位華人科學家獲此殊榮,包括李政道、楊振寧、丁肇中、朱棣文、崔琦和高琨。【獲獎需要一些「偏心的運氣」】「10月的第一個星期,全世界的目光都將聚焦在科學上,這是好事。但緊接而至的將是爭議,每年都不例外。」
  • 剛剛,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
    歷年諾貝爾化學獎諾貝爾化學獎是以瑞典著名化學家、硝化甘油炸藥發明人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的部分遺產作為基金創立的5個獎項之一,從1901年至2017年,共頒發了109次,擁有178位獲獎者。諾貝爾化學獎是為了表彰前一年中在化學領域有最重要的發現或發明的科學家。
  • 2019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揭曉 該獎項為何不單獨設立?
    Semenza)獲得這一獎項。獲獎理由為發現了細胞如何感知以及對氧氣供應的適應性。由此,2019年「諾獎周」正式開跑。作為在生理學或醫學領域最具影響力的獎項之一,該獎項旨在表彰那些為世界現代醫學史做出貢獻的「巨人們」。
  • 諾貝爾獎120年來首次!今年有3位女性獲物理和化學獎,共計僅10位
    北京時間10月7日傍晚,瑞典皇家科學院首次將諾貝爾化學獎頒給兩位女性科學家,同樣在10月6日晚間的物理學獎獲獎名單中,3位科學家中也有一位女性,至此,今年諾貝爾獎的三個自然科學類獎項8位獲獎者中,女性佔了3位,比例之高前所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