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節剛過,很多河流、湖泊中的水位居高不下。每年夏季都是漲水期,洶湧的河水沒過河灘,幾乎快要與河堤並肩。每到這個時候,釣魚人就會抱怨無處釣魚,一面是水位過高,出於安全考慮禁止釣魚,一面是猛漲的水位造成的流水和水下障礙物難以施釣。儘管如此,很多釣友仍然不願意放棄釣魚,努力創造條件尋找合適的機會。
在這個漲水的季節,如果你也是這樣的釣魚人,那你可能忽略了一個潛在的威脅,說到這裡,很多釣魚人可能會說你又來老生常談了,蛇蟲叮咬、觸電、溺水、中暑等等這些危險我都做好了防範措施,並且有足夠的安全意識,所以不用擔心!真的是這樣嗎?其實這個潛在的威脅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最重要的是避不開,這不是危言聳聽,它就是—血吸蟲!
喜歡釣魚的人對血吸蟲並不陌生,但是也不見得有多了解,很多釣魚人甚至還停留在血吸蟲就是吸血的蟲子這個層面的認知上。我們知道血吸蟲往往是從很多水域中立著的警告牌:該水域為血吸蟲疫區,嚴禁下水。作為夏季漲水後對釣魚人的一大隱患,今天我們不談釣魚,來聊一下關於血吸蟲的那些事!
什麼是血吸蟲;釣魚人如何預防感染血吸蟲;有過農村生活經歷的釣友應該都知道,在八九十年代,經濟並不發達,人的安全意識比較薄弱,加上日常的勞作總是會接觸水,不管是插秧、灑農藥,還是洗菜、遊泳、捉魚等等,人和水的這種關係是分不開的。這就給了血吸蟲進入人體的機會,我記得那個時候村子裡感染血吸蟲的人非常多,而且治療起來非常麻煩,需要長期吃藥。現在隨著人們對血吸蟲病的了解,逐步有了健康防護的意識,這種疾病確實少了很多。
血吸蟲病:釣魚人不得不了解的常識
血吸蟲是一種寄生於人體靜脈系統中的寄生蟲,在人接觸了被其幼蟲汙染的水源後,通過人體皮膚進入血液中,由於發病緩慢,不易引起重視,不及時治療會對人體免疫系統帶來影響,同時會給神經系統、下滑系統造成損害。
這種幼蟲並不是單獨生活在水中,而是寄生在丁螺的體內,在有丁螺的水域大概率會有血吸蟲存在。血吸蟲的幼蟲侵入人體的方式十分特別,它可以穿過人的皮膚直接到達毛細血管中,再通過血液循環進入人體內的靜脈血管中,區別於很多細菌和病毒需要通過皮膚表面的損傷出進入體內,這也是為何血吸蟲病難以預防的主要原因之一。
提高防禦意識,減少直接接觸水的機會
1、野外水域,關注提示標誌。
按照目前血防部門的要求,在有吸血蟲出沒的水域是嚴禁下水的,一般這些水域都會豎立警示牌作為提醒。來到陌生水域進行野釣,在選擇釣位時除了看是否有利於作釣,還要細心地觀察是否存在這一的警示牌,如果不確定水域中是否有血吸蟲,可以向當地人詢問。
如果看到水域中確實有這樣的標誌,建議釣友們不要存在僥倖心理,看不見並不代表沒有,立即收拾裝備撤離,遠離疫區是避免感染最有效的方式。
2、儘量少接觸水面。
野外水域如果我們不確定是否有血吸蟲存在,可以儘可能地少接觸水面。例如有些釣友喜歡反覆洗手,這無疑增加了血吸蟲進入人體的機會。再比如有些釣友在魚竿被拉入水中後會下水追竿,暫且不考慮會不會遊泳的問題,整個身體暴露在水中是十分危險的。
如果稍作準備,完全可以減少甚至接觸水面的機會,我的個人建議是準備一瓶自來水和一塊毛巾,自來水可以用來開餌,或者直接在出發前就把魚餌開好,這樣的「熟餌」效果可能更好。其他需要擦手、漁具、摘魚等等操作都可以用溼毛巾來完成,這樣可以很好地避免接觸水面。
3、定期檢查很有必要。
由於血吸蟲病的潛伏能力強,人在感染後並不會立刻出現症狀,即使出現輕微的不適也很容易被誤認為是其他原因引起的,所以很容易被忽視。為了能夠及時了解自身的身體狀況,建議經常釣魚的釣友每年至少到血防醫院做一次血吸蟲病的檢查,按照目前的醫療水平,檢查和治療都非常的方便快捷。
寫在最後
不得不說,釣魚確實是一項危險係數較高的戶外活動。我們經常聽到關於釣魚人因為落水、觸電等等不幸遇難的消息,歸根結底還是安全意識不足導致的,針對於我們可以預知的危險,最好的辦法就是遠離,選擇相對安全的水域,合適的天氣出釣。在釣魚過程中如果遇到突發的意外情況,要理智對待,權衡利弊,不要盲目自信,千萬不可以拿生命開玩笑。
文:釣魚領域作者【工作之漁】原創作品,侵權必究!
圖:文章中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聯繫必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