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漲水釣魚,需要警惕這個標誌,接觸皮膚幾分鐘就會入侵人體

2021-01-15 工作之漁

梅雨季節剛過,很多河流、湖泊中的水位居高不下。每年夏季都是漲水期,洶湧的河水沒過河灘,幾乎快要與河堤並肩。每到這個時候,釣魚人就會抱怨無處釣魚,一面是水位過高,出於安全考慮禁止釣魚,一面是猛漲的水位造成的流水和水下障礙物難以施釣。儘管如此,很多釣友仍然不願意放棄釣魚,努力創造條件尋找合適的機會。

在這個漲水的季節,如果你也是這樣的釣魚人,那你可能忽略了一個潛在的威脅,說到這裡,很多釣魚人可能會說你又來老生常談了,蛇蟲叮咬、觸電、溺水、中暑等等這些危險我都做好了防範措施,並且有足夠的安全意識,所以不用擔心!真的是這樣嗎?其實這個潛在的威脅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最重要的是避不開,這不是危言聳聽,它就是—血吸蟲!

喜歡釣魚的人對血吸蟲並不陌生,但是也不見得有多了解,很多釣魚人甚至還停留在血吸蟲就是吸血的蟲子這個層面的認知上。我們知道血吸蟲往往是從很多水域中立著的警告牌:該水域為血吸蟲疫區,嚴禁下水。作為夏季漲水後對釣魚人的一大隱患,今天我們不談釣魚,來聊一下關於血吸蟲的那些事!

什麼是血吸蟲;釣魚人如何預防感染血吸蟲;有過農村生活經歷的釣友應該都知道,在八九十年代,經濟並不發達,人的安全意識比較薄弱,加上日常的勞作總是會接觸水,不管是插秧、灑農藥,還是洗菜、遊泳、捉魚等等,人和水的這種關係是分不開的。這就給了血吸蟲進入人體的機會,我記得那個時候村子裡感染血吸蟲的人非常多,而且治療起來非常麻煩,需要長期吃藥。現在隨著人們對血吸蟲病的了解,逐步有了健康防護的意識,這種疾病確實少了很多。

血吸蟲病:釣魚人不得不了解的常識

血吸蟲是一種寄生於人體靜脈系統中的寄生蟲,在人接觸了被其幼蟲汙染的水源後,通過人體皮膚進入血液中,由於發病緩慢,不易引起重視,不及時治療會對人體免疫系統帶來影響,同時會給神經系統、下滑系統造成損害。

這種幼蟲並不是單獨生活在水中,而是寄生在丁螺的體內,在有丁螺的水域大概率會有血吸蟲存在。血吸蟲的幼蟲侵入人體的方式十分特別,它可以穿過人的皮膚直接到達毛細血管中,再通過血液循環進入人體內的靜脈血管中,區別於很多細菌和病毒需要通過皮膚表面的損傷出進入體內,這也是為何血吸蟲病難以預防的主要原因之一。

提高防禦意識,減少直接接觸水的機會

1、野外水域,關注提示標誌。

按照目前血防部門的要求,在有吸血蟲出沒的水域是嚴禁下水的,一般這些水域都會豎立警示牌作為提醒。來到陌生水域進行野釣,在選擇釣位時除了看是否有利於作釣,還要細心地觀察是否存在這一的警示牌,如果不確定水域中是否有血吸蟲,可以向當地人詢問。

如果看到水域中確實有這樣的標誌,建議釣友們不要存在僥倖心理,看不見並不代表沒有,立即收拾裝備撤離,遠離疫區是避免感染最有效的方式。

2、儘量少接觸水面。

野外水域如果我們不確定是否有血吸蟲存在,可以儘可能地少接觸水面。例如有些釣友喜歡反覆洗手,這無疑增加了血吸蟲進入人體的機會。再比如有些釣友在魚竿被拉入水中後會下水追竿,暫且不考慮會不會遊泳的問題,整個身體暴露在水中是十分危險的。

如果稍作準備,完全可以減少甚至接觸水面的機會,我的個人建議是準備一瓶自來水和一塊毛巾,自來水可以用來開餌,或者直接在出發前就把魚餌開好,這樣的「熟餌」效果可能更好。其他需要擦手、漁具、摘魚等等操作都可以用溼毛巾來完成,這樣可以很好地避免接觸水面。

3、定期檢查很有必要。

由於血吸蟲病的潛伏能力強,人在感染後並不會立刻出現症狀,即使出現輕微的不適也很容易被誤認為是其他原因引起的,所以很容易被忽視。為了能夠及時了解自身的身體狀況,建議經常釣魚的釣友每年至少到血防醫院做一次血吸蟲病的檢查,按照目前的醫療水平,檢查和治療都非常的方便快捷。

寫在最後

不得不說,釣魚確實是一項危險係數較高的戶外活動。我們經常聽到關於釣魚人因為落水、觸電等等不幸遇難的消息,歸根結底還是安全意識不足導致的,針對於我們可以預知的危險,最好的辦法就是遠離,選擇相對安全的水域,合適的天氣出釣。在釣魚過程中如果遇到突發的意外情況,要理智對待,權衡利弊,不要盲目自信,千萬不可以拿生命開玩笑。

文:釣魚領域作者【工作之漁】原創作品,侵權必究!

圖:文章中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聯繫必刪!

相關焦點

  • 漲水後,切記預防血吸蟲病
    而漲水的時候,是血吸蟲最愛的季節,它們幾秒鐘就可以直接鑽進你的皮膚,到你的身體裡,導致血吸蟲病,因此需要更多的人了解並注意。如果患了急性血吸蟲病,剛開始只是身上起包,很癢,過幾天可能會導致發燒、拉肚子、貧血、消瘦、還會有腹水,最嚴重後果的是可能引發死亡。人體感染血吸蟲病過程預防血吸蟲病首先,儘量避免接觸疫水、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控制傳染源。
  • 一文告訴你:在夏季,各類魚竿該如何應對在流水中釣魚
    夏季來臨的季節,時常都會有各種環境和各種水情,針對不同情況,釣魚人需要改變垂釣方式,應對突發情況垂釣,才能更好的享受垂釣樂趣。而夏季最常見的莫過於暴雨、大水、急流,在這種情況下,垂釣者要怎樣才能更好的垂釣呢?下面,筆者給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個人的經驗。
  • 盛夏釣魚基本規律:氣溫過高魚難釣,方法要得當,漁獲才有保證!
    夏季是一年中的釣魚淡季,尤其是小暑過後進入盛夏,也很快開始入伏的這段時間。天氣異常炎熱,讓原本就難釣的魚,更加的難釣,所以這時候釣魚更要注意套路。關於夏季的釣魚諺語較多,這裡稍微匯總一些比較實用的,並稍作解釋,希望能幫助到各位釣友。
  • 夏季衣服直接接觸皮膚 選購注意是否為B類標註
    業內人士提醒,夏季服裝要想穿著舒適清涼,面料選擇尤為重要。根據國家標準,夏裝安全性能指標應達到B類要求,選擇時要看吊牌上安全類別標註應該為「B」。  據了解,由於夏季氣溫高,人們出汗較多,夏季服裝直接接觸皮膚,一般而言,絲、棉、麻等天然纖維是夏季衣料最好的選擇。消費者在選購衣服時,可以直接從服裝標籤上的成分標識看到服裝的面料成分。
  • 為夏季遠離蟲蟲困擾支招
    中科院上海昆蟲博物館館長殷海生告訴海岸君,他家也曾遭這種蟲子「入侵」。這是土壤裡常見的土蝽,對人體沒什麼傷害,也不傳播疾病。在土壤肥厚、植物多的小區比較多見。近期上海雨水較多,氣溫上升得也很快,很適合土蝽的生長。殷館長說,儘管土蝽對部分植物有害,但小區裡不必因此大面積噴灑藥水。市民如在家發現,可用紙巾包裹住並將其丟棄。
  • 夏季筏釣翹嘴黃金季,徹底解讀繁殖期特徵,巡遊覓食時間相對增長
    筏釣漁獲夏季翹嘴繁殖,群體聚集密度更大,無論進食與否,群體特徵很容易得到證實,我們會經常看到筏房水下,肉眼可見的地方,有很大群體,大魚小魚都在一起聚集,這只在繁殖季節可以看到。網上還有一個很搞笑的段子,有一種魚就喜歡看著你釣魚,說的就是這個季節的情景。大群體等於大漁獲。但聚集也許就是群體進食的前奏,也未曾可知。
  • 夏季飲食不當,皮膚恐遭殃!溼疹、皮炎、汗皰疹……反反覆覆太磨人...
    雖然可以擺脫厚重的衣服,輕裝出行,但面對夏季高溫、暑溼等環境的考驗,皮膚卻可能承受不住了。夏季皮膚疾病高發,尤其是痤瘡、皮炎、溼疹、足癬等等,不僅影響容貌,還反反覆覆不見好,很是折騰。面對這些惱人的皮膚問題,到底該怎麼辦?怎樣才能讓皮膚安然度夏?
  • 昆蟲、疾控、皮膚科專家教你夏季遠離蟲蟲困擾
    雨過天晴的夏季夜晚,家裡的窗臺上來了許多黑色小蟲,有硬殼,還有翅膀!最近一段時間,不少市民向本報反映,家中飛進「不速之客」,把它打死後臭味很久不散,這種蟲子是啥?會不會對人體有害?中科院上海昆蟲博物館館長殷海生告訴記者,他家也曾有這種蟲子「入侵」。這是土壤裡常見的土蝽,對人體沒什麼傷害,也不傳播疾病。在土壤肥厚、植物多的小區比較多見。近期上海雨水較多,氣溫上升得也很快,很適合土蝽的生長。殷館長說,儘管土蝽對部分植物有害,但小區裡不必因此大面積噴灑藥水。市民如在家發現,可用紙巾包裹丟棄。
  • 皮膚過敏,臉上長痘?可能是蟎蟲在「作怪」,這幾招你學會了嗎?
    導語:飯前便後要洗手是大家都知道的衛生常識,覺得這樣可以有效的避免細菌的入侵,很多人覺得只要勤洗手,勤洗澡,注意自己的居住環境,就可以遠離細菌的入侵,但是在大家看不到的地方,卻有非常多的蟎蟲侵入,由於繁殖能力比較快,個頭又比較小,成為了頑固的過敏原,就算是勤換被褥,勤換衣服,這種東西感覺也是殺不死趕不盡
  • 實拍主城漲水!「渝爾代夫」、「烏龜石」水位暴漲
    GO妹實地打探了長江、嘉陵江、大劇院、南濱路的水位情況長江漲水情況如何了?已被昏黃湍急的江水所替代能清晰地看到歷史水位線的痕跡這兩天漲勢迅猛距離水位線也不遠了側面看下去還能隱約見到有人在江邊釣魚奈何水流湍急,浪也比較大幾次嘗試都被浪又推了出去長江水位情況長江的水位漲勢也是相當迅猛公路下的河灘、草坪已被江水淹沒平時的河灘中央很多前往釣魚
  • 脫漆劑接觸皮膚怎麼辦 脫漆劑安全事項
    在裝修的時候需要使用的材料是特別多的,有很多材料雖然我們沒有聽說過,但是是必須要購買齊全的,所以,在這裡大家要看一下脫漆劑接觸皮膚該怎麼辦,因為這種材料是不能接觸皮膚的,一旦出現這種情況的話必須要及時的解決掉,另外,大家還要看一下脫漆劑的安全事項有什麼。
  • 但夏季另一種蟲子危害比它大得多
    中科院上海昆蟲博物館館長殷海生告訴海岸君,他家也曾遭這種蟲子「入侵」。這是土壤裡常見的土蝽,對人體沒什麼傷害,也不傳播疾病。在土壤肥厚、植物多的小區比較多見。近期上海雨水較多,氣溫上升得也很快,很適合土蝽的生長。殷館長說,儘管土蝽對部分植物有害,但小區裡不必因此大面積噴灑藥水。市民如在家發現,可用紙巾包裹住並將其丟棄。
  • 人稱「紅尾泥鰍」,漲水後一釣上百條,繁殖力超強,如今越來越少
    導讀:人稱「紅尾泥鰍」,漲水後一釣上百條,繁殖力超強,如今越來越少夏季梅雨時節,正是河道、小溪容易漲水的季節。隨著水流而來的還有各種豐富的浮遊生物,這對藏身在石縫中的魚類來說,是絕好的食物,所以常常在漲水過後,水流退去,石縫中的這些魚類便會成群結隊出來覓食。此時也正值釣魚的好時機,以前在農村,經常會在河道支流附近等水退了過去釣魚,最常釣到的是一種叫做「紅尾泥鰍」的魚。這種魚以前特別多,漲水後一釣就是上百條,非常有成就感,現在很多年沒見到了。
  • 疾控專家:家中飛進「不速之客」 需警惕「吸血」的蟲子
    雨過天晴的夏季夜晚,家裡的窗臺上爬了許多不常見的黑色小蟲,有硬殼,還有翅膀!最近一段時間,不少市民向本報反映,家中飛進「不速之客」,把它打死後臭味很久不散,這種蟲子是啥?會不會對人體有害?昆蟲專家:土蝽對人體沒什麼傷害市民沈先生晚上在單位值班,發現幾個黑色的小蟲子不斷往窗戶裡鑽。
  • 透過現象看本質,夏季高溫如何釣魚?從氧氣含量下手,包你不走空
    夏季是一個讓釣魚人又愛又恨的釣魚季節,愛的是這個時期的溫度高,魚的活性大,大家不必像冬天一樣死守鯽魚類目標魚,恨的是有時溫度太高,天氣潮溼悶熱,魚兒根本不開口。所以我們說,夏季的溫度是一把雙刃劍,對於釣魚人有利有弊,利用得好,爆護那是家常便飯,利用不好,不僅魚獲非常差,而且還有中暑的風險。
  • 釣魚口訣一百句(三)
    夏季早上是比較的時機,容易上魚。68、春釣活水冬釣清,夏秋池水黑蔭蔭。解釋:顧名思義,這句話主要是寫出了釣魚季節與釣魚水體的一個關係。69、春釣翁魚夏釣鯉,黃梅季節釣白魚。夏秋之間釣竄條,冬季收竿莫下釣。解釋:解釋了一年四季的一個釣魚魚種的規律。春天釣翁魚(四川),夏天釣鯉魚,黃梅季節釣白魚(長江流域),夏秋期間釣竄條,冬天手竿。
  • 警惕自來水中餘氯對人體的危害!
    自來水中存在的餘氯,已經引發居民的警惕。自來水中的餘氯危害不容忽視氯是一種黃綠色、有強烈窒息性異味、有毒的氣體,能抑制和殺滅水中的細菌。自來水中的餘氯會通過皮膚接觸、附著在食物上及在飲水時不知不覺進入我們的身體,長期積累為身體健康埋下隱患。歐美發達國家研究發現,用氯消毒的飲用水可引發食道癌、胃癌、直腸癌、膀胱癌、前列腺癌等癌症;兒童白血病的發生可能與長期飲用含氯水有關。
  • 釣魚除了可以釣到魚外,還能「釣」到這幾樣東西
    最近有釣友問我,釣魚除了可以釣到魚,還能釣到什麼! 其實這個問題對我來說並不是那麼難,因為站在我的角度來說,除了可以釣到魚,還有很多東西都可以「釣」到,而且只有釣魚才可以!
  • 警惕!寒冷冬季,空調這樣用,可能危害人體健康
    空調開啟前的準備NO.1空調檢查首先需要經常檢查空調器電器插頭和插座的接觸是否良好。每次剛開空調的同時,應先開窗通風幾分鐘;每季第一次使用的時候,應該多通風一些時間,讓空調裡面積存的細菌、黴菌和蟎蟲儘量散發;還應經常對空調過濾網進行消毒。
  • 癌細胞「入侵」時,人體多有4個表現,可對照自查看看
    當局部的腫瘤體積到達一定程度,會對周圍的組織,神經造成壓迫,身體受損傷不良症狀就會出現。因此留意到身體有某些癌變發展的信號應該儘早檢查,針對這些特殊表現來判斷癌變的類型,才能夠第一時間察覺並採取合理的治療措施。那麼,體內有癌症產生,一般會有哪些標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