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雪球
從《泰囧》開始,關注光線傳媒8年了,但從沒買過,直到去年,下決心買入,持有至今,不斷加倉,也很久沒有在雪球寫東西了,今天正好借著光線這個案子,簡單梳理一下光線傳媒的投資邏輯,歡迎指正。
1、先說行業,電影行業最大的問題是影片質量的不穩定,一個爆品之後,接一個爛片,收入利潤無法持續,隨機性大,不好給估值。
這個問題怎麼解決?光線從15年即開始布局打造系列IP電影。
系列電影的毛利率、投入回報率遠高於獨立電影。國際上優質系列電影如海底總動員系列、漫威超級英雄系列、加勒比海盜系列,國內的熊出沒系列、喜洋洋系列,都有穩定的粉絲群體,票房穩定。
光線傳媒15年推出《大聖歸來》票房9.6億,《大聖鬧天宮》計劃明年推出;16年《大魚海棠》票房5.6億,系列續集《大魚海棠2》在製作之中;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50億,《姜子牙》預告片直接出現在《哪吒》片頭。光線在IP上會打通大聖、哪吒、八仙,最終目的就是要形成中國神話宇宙。
那麼中國神話宇宙的魅力在哪裡?哪吒、二郎神、姜子牙、紅孩兒,這些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名字,而他們每一個人物具體的故事、人物之間的關聯、具體形象,其實在大眾心中是非常模糊的,這就給了動漫電影很大的藝術創作空間。再結合很多現代化元素,比如方言、配飾、調侃等等,讓這一個個我們耳熟能詳的人物具體化、故事化,再隨著故事推進,為觀眾啟示一些人生哲理,引發觀眾們對世界、生活的思考,這樣帶來的趣味、懸念,大大提高了電影的質量,不斷地積累粉絲是一個必然趨勢。
2、護城河在哪裡?
首先,是資本壁壘,電影投資的規模和公司前面賺了多少錢有很大關係,哪吒50億票房,就是後面再投資的本金,而這個天花板有多高呢,去年迪士尼的《獅子王》,投資成本高達2.8億美金,試問哪個中國電影公司敢投,哪個投的起?長期來說,先在行業裡賺到錢的企業就積累了資本實力,並且會不斷抬高這個投資門檻,因為投資門檻將直接決定動漫電影的製作質量,從而遠遠甩開競爭對手。
其次,動畫電影製作周期超長,平均製作時間在1年以上,精品作品的生產周期在2-3年。這意味著,即使競爭對手現階段意識到了動漫電影是好生意,想追趕光線製作動漫電影,也至少需要3年以上,三年內,光線在動漫電影領域遭遇的競爭不會太強。
最後是IP資源和製作團隊資源。紅鯉動畫、十月猛獁、大千陽光都有超過百人的製作團隊,完成過單分鐘60萬以上的頂級電影項目,更有餃子、田曉鵬和梁旋等優秀導演,使光線在目前優質內容稀缺的環境下,依舊保障自身優質內容的不斷輸出。
3、衍生能力將帶來巨大增量
目前國際成熟市場,除了票房收益外,動畫IP的衍生能力是動畫公司主要的變現模式。日本動漫產業的 IP 衍生規模為內容規模的3倍,部分頭部動畫 IP 衍生規模為內容規模的10倍。
光線也將在基於其系列IP,在內容創作的基礎上,疊加授權和衍生品持續創造現金流。光線在內容製作上的優勢也會使光線衍生變現的形式更多元化、線上化。而這塊業務,隨著網際網路的不斷發展,依然有加速趨勢,短視頻的流行,MCN的火爆,都給光線這種公司帶來了巨大的增量市場,而且作為動漫人物來說,這些演員是不需要出場費的,盈利能力極強。
4、足夠的安全邊際,光線目前淨現金20億左右,帳面資金充沛,沒有商譽減值風險,沒有債務壓力,另外光線還參股貓眼娛樂19%,貓眼目前150億港幣市值。在今年的特殊情況下,行業供給側加速出清和整合,而光線是必然能夠生存下去的少數,作為股東,完全可以安心等待行業復甦。
5、未來空間
中國電影市場600億規模,對比國外成熟市場,動畫電影佔總票房的20%,光線作為頭部公司佔動畫電影50%,動畫電影為光線貢獻60億收入,根據目前光線的動畫電影盈利情況,貢獻12-15億利潤(不包括衍生收益)是有足夠把握的。再加上其他電影,目前光線的策略是主投主控,預期未來穩定貢獻5-6億利潤。另外其他業務如電視劇業務,疫情期間推出的《大理寺日誌》豆瓣評分8.7,未來也將穩定貢獻利潤。總體看,預期疫情過後,正常年份下,光線的淨利潤超過20億將是大概率事件,保守些給30倍的估值,光線的市值空間至少能看到600億,當然隨著公司業務的不斷推進,長期向上空間也會進一步打開,千億市值是可以期待的。
最後放個彩蛋,《姜子牙》質量不錯,請大家放心,另外片尾將會預告下一部封神作品《鳳凰》,敬請期待
作者:杜彤連結:https://xueqiu.com/7542673907/153652880來源:雪球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風險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觀點僅代表個人的意見,所涉及標的不作推薦,據此買賣,風險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