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點評】先天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減退症的臨床管理

2021-01-17 Endocrine Reviews 中文版


先天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減退症的臨床管理

Clinical Management of Congenital Hypogonadotropic Hypogonadism

李小英 教授

醫學博士,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

上海市優秀學科帶頭人


•   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上海市醫學會糖尿病學專科分會主委;• 《Endocrine Reviews》中文版主編、《Endocrine Reviews》、《Journal of Diabetes》雜誌副主編,《Diabetes》、《中華內分泌代謝雜誌》、《中華糖尿病雜誌》、《中國糖尿病雜誌》編委;•   1998-2003年先後在美國Baylor醫學院、加拿大McGill大學和UBC大學做博士後研究。主要從事代謝性疾病發病機制研究,擅長性發育障礙臨床診治。承擔科技部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慢病防控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際合作重點項目等10餘項。在Cell Metabolism,JAMA Internal Medicine, JCI, Nature Communications, Gut, Diabetes, JCEM, Gastroenterology, Development,Journal of Hepatology 等雜誌發表論文92篇,撰寫專著3部。


該篇綜述針對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減退症的命名變遷,遺傳病因學進展,診斷與鑑別診斷要點,以及治療方法作了十分全面的介紹。對於臨床醫生正確處理CHH患者有極大幫助。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減退症(Hypogonadotropic Hypogonadism,HH)是一類常見的性發育異常疾病。由於其病因不詳,既往稱之為特發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減退症(Idiopathic HH, IHH),由於發現這類疾病多系基因缺陷所致,IHH已較少使用。對於僅影響GnRH分泌與作用的HH,稱之為孤立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減退症(Isolated HH,IHH),一直沿用至今。在歐洲等國家,先天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減退症(Congenital HH, CHH)更為常用,包括病因不明確和明確的HH。青春期啟動的機制迄今尚是一個迷,研究發現下丘腦弓狀核Kisspeptin神經元對啟動GnRH神經元脈衝分泌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GnRH神經元激活主導了青春期啟動,性腺在青春期啟動中處於被支配位置。CHH患兒出生時約30%-50%可有隱睪和小陰莖,有助於早期發現CHH。14歲以上的男性睪丸容積小於4毫升,13歲以上的女性乳房沒有發育,要考慮CHH診斷。由於青春期啟動年齡差異較大,CHH常常需要與體質性青春發育延遲(CDGP)鑑別。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黃體生成素(LH)、睪酮和雌二醇水平顯著低下有助於明確CHH診斷。年輕女性患者常常還需要鑑別功能性促性腺激素低下性性腺功能減退症(Functional HH, FHH), FHH常與應激因素,包括精神壓力、熱卡攝入不足,過度運動有關。CHH並沒有國際上統一的治療方案,依據治療的目的、時間和病人意願選擇治療方法。關於CHH治療的臨床隨機對照研究較少,多參照專家共識。促進性徵發育和生育是CHH治療的兩大主要目的。激素替代能夠很好地促進CHH患者的性徵發育,GnRH泵治療極大提高了女性和男性CHH患者的生育能力。


Endocrine Reviews《內分泌學評論》,創刊於1980年,2019年影響因子14.661,是經同行評議的 SCI 科學期刊,聚焦細胞生物學、免疫學、藥理學、分子生物學、神經科學、遺傳學、生殖醫學和兒科內分泌學等領域,致力於為廣大內分泌醫師提供臨床決斷的學術依據。

 
Endocrine Reviews 中文版從原刊發表的論文中,優中選優,每期挑選5-8篇全文,以翻譯的形式免費分享給國內讀者,為讀者提供第一手的資料,加速新技術、新方法的普及,並促進中國學者在高水平雜誌發表研究成果,為中國內分泌事業的發展再添動力!
 
Endocrine Reviews 中文版紙刊為季刊,面向讀者免費發放。






歡迎個人轉發分享,任何媒體、網站如需轉載或引用,必須獲得授權且在醒目位置註明出處。

Endocrine Reviews 中文版

頂尖內分泌學術交流平臺

相關焦點

  • Nat Comm | 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受體識別配體新機制
    責編 | 酶美下丘腦-垂體-性腺下丘腦分泌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GnRH(gonadotrophin-releasing hormone),作用於垂體促性腺細胞中GnRH受體 (GnRH1R),進而調節促黃體激素和促卵泡激素的釋放,控制性腺發育和性激素的分泌等。
  • 具有遺傳特徵的卡爾曼症候群會影響生育功能,治療的方法有哪些
    導語:卡爾曼症候群本身就是一種十分罕見的先天性促性腺功能低下,同時還會伴隨著一定的嗅覺減退的情況出現的一種遺傳疾病,要是發現自己出現了嗅覺減退或者是喪失,青春期的時候也出現了發育延遲,平時出現了性功能低下和生殖器官發育不正常的情況,也是需要及時的去醫院檢查一下是不是患上了卡爾曼症候群,這種疾病要是可以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對於控制疾病的症狀、改善病情、預防併發症是十分重要的
  • 甲狀腺功能減退症可不是小毛病,很有可能需要終生服藥,還請重視
    當甲狀腺激素合成和分泌縮小或組織運用缺乏時,則呈現一系列全身性低代謝症候群,大致分為臨床甲減和亞臨床甲減。症狀以低代謝和交感神經興奮性下降為主,但可能因年齡、性別以及其他因素而異。因為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生活水平的進步,大多數人更加注重自身健康,常在體檢時檢出甲狀腺疾病,不同地區的甲減患病率有所差別。
  • ATA/AACE:2012成人甲狀腺功能減退症新版指南發布
    ATA主席James A. Fagin醫學博士說:「指南委員會的成員應該得到祝賀,因為他們提供了科學的、最新的甲狀腺功能低下的診斷和治療指南,為臨床醫生如何處理這個共同的臨床問題,提供了實用的建議。」
  • 近海環境汙染影響海馬性腺與育兒袋發育
    本報訊(記者朱漢斌 通訊員諸晗寧)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熱帶海洋生物資源與生態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林強團隊,以海馬為研究對象,系統揭示了海洋近岸環境汙染物對海馬性腺與育兒袋發育影響的分子機制,闡明了海洋環境變化在海洋生物行為、生理與基因層面的綜合作用機理。相關研究近日在線發表於《有害物質雜誌》。
  • 促黃體生成素知多少?
    通過測定性激素六項的激素水平可以了解下丘腦-垂體-卵巢軸功能,了解卵巢的基礎狀態,用來診斷及鑑別診斷與內分泌失調相關的疾病。 促黃體生成素(LH)是由腺垂體細胞分泌的一種促性腺激素,成分是糖蛋白,可促進膽固醇在性腺細胞內轉化為性激素。對於女性來說,與FSH共同作用促進卵泡成熟,分泌雌激素、排卵,以及黃體的生成和維持,分泌孕激素和雌激素;對於男性來說,LH促成睪丸間質細胞合成和釋放睪酮。
  • ...lissa(elagolix)III期臨床顯著減少子宮肌瘤相關月經過多(HMB)!
    Orilissa是一種口服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GnRH)拮抗劑,由艾伯維(AbbVie)與合作夥伴Neurocrine Biosciences開發,於2018年7月獲得美國FDA批准,用於治療與子宮內膜異位症(EMs)相關的中度至重度疼痛。
  • 艾伯維GnRH拮抗劑Orilissa(elagolix)III期臨床顯著減少...
    Orilissa是一種口服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GnRH)拮抗劑,由艾伯維(AbbVie)與合作夥伴Neurocrine Biosciences開發,於2018年7月獲得美國FDA批准,用於治療與子宮內膜異位症(EMs)相關的中度至重度疼痛。
  • 黃顙魚性腺發育的季節性變化
    目 的研究黃顙魚雌魚的產卵類型和雄魚精巢的結構特點及性腺發育的季節性變化,有助於其人工苗種繁殖發育。在當年的3、6、9、12月份分別取雌性和雄性的黃顙魚性腺2~3個。通過石蠟切片技術研究黃顙魚的性腺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