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星環保網訊:SBR是序批式間歇活性汙泥法的簡稱,是近年來被國內外引起重視、研究並大力推廣應用的一種汙水生物處理新技術。
CASS工藝是一種循環式活性汙泥法,是SBR工藝的更新變型。之所以出現CASS工藝,是因為SBR有其自身難以克服的缺點,但CASS工藝不可完全替代SBR。本文在分析這兩種工藝原理的基礎上,對兩者進行了較為詳細的比較。
1、原理及工藝特點
1.1原理
SBR工藝是通過時間上的交替運行實現傳統活性汙泥法的運行全過程。該工藝只有一個SBR池,但同時具有調節池、曝氣池和沉澱池的功能。運行過程分為進水、曝氣、沉澱、潷水、閒置五個階段。一個運行周期內,各階段的運行時間、反應器混合液體積的變化及運行狀態等都可以根據具體汙水的性質、出水水質及運行功能要求等靈活掌握。
CASS工藝包括充水—曝氣、充水—泥水分離、潷水和充水—閒置等四個階段。不同的運行階段,根據需要調整運行方式。CASS工藝共分為三個反應區:生物選擇區(DO<0.2mg/L)、缺氧區(DO>0.5mg/L)和好氧區(DO=(2~3)mg/L)。生物選擇器為CASS前端的小容積區,通常在厭氧或兼氧條件下運行。有機汙染物通過三個區的連續降解,可以達到很好的處理效果,同時能夠實現脫氮除磷。
1.2工藝特點
與傳統活性汙泥法相比,SBR工藝所具有的優點非常明顯:工藝簡單,調節池體積小或不設,無二沉池和汙泥回流,運行方式靈活;結構緊湊,佔地少,基建、運行費用低;反應過程濃度梯度大,不易發生汙泥膨脹;抗負荷衝擊能力強,處理效果好;厭氧(缺氧)和好氧交替發生,同時脫氮除磷而不需額外增加反應器。
CASS工藝與其他工藝相比,特點如下:CASS池的變容運行提高了系統對水量水質變化的適應性和操作的靈活性;選擇器的設置加強了微生物對磷的釋放、反硝化、對有機物的吸附吸收等作用,增加了系統運行的穩定性;周期內反應器以厭氧—缺氧—好氧—缺氧—厭氧的方式運行,有比較理想的脫氮除磷效果。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