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哪座建築被認為是中國第一座現代主義建築?

2021-01-13 江水如鏡聊歷史

現代主義建築是指一種簡約、沒有裝飾的建築風格,曾經成為主導20世紀的一種建築風格。不過後來因為設計被認為過於單調,使風格開始出現變化,並逐漸發展至後現代主義。

文遠樓是位於上海市同濟大學四平路校區的一座現代主義建築,建成於1954年,被認為是中國第一座現代主義風格的建築,也是最早的包浩斯風格建築。

文遠樓建於1953年,由任教於同濟大學建築系的建築師黃毓麟、哈雄文,以及結構設計師俞載道合作完成,是中國最早的現代主義建築。在該建築於1954年落成之前,建築師之一的黃毓麟因患腦瘤而逝世,年僅28歲。

文遠樓的名稱「文遠」是在時任同濟大學副校長的大地測量學家夏堅白提議下,取自中國古代著名數學家、天文學家祖衝之的表字,字體則取自魯迅手筆。大樓最初為同濟大學測量系設計,但後因測量系奉教育部之命前往武漢成立武漢測量製圖學院,而歸建築系使用。

遠樓建築面積為5050平方米,為三層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建築。該建築採用不對稱的體量設計,平面按功能需求靈活布置,內廊式布局採用走廓作為組織功能的線素。立面以大面積玻璃窗顯示其框架結構,同時反映其內部功能,配以及扁長形窗扇以強調水平線條。設計富有鮮明的現代主義風格。

除此之外,文遠樓的設計也同時受到西方古典建築與中國傳統建築的影響。其平面布局的主次軸線關係是西方學院派建築的常用手法,同時還暗含了西方古代柱式的原型。而取自「勾片欄杆」的通風孔、形似榫頭的方塊裝飾等都來自中國傳統建築元素。

2005年起文遠樓進行了節能改造,其中使用了包括地源熱泵技術、太陽能燃氣補能系統、冷吊頂技術在內的十餘項節能技術,成為上海首座改造為生態建築的歷史保護建築。

相關焦點

  • 香港、重慶、廣州、上海和長沙,這五座城市,哪座城市夜景更美
    如今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在過得好的同時,許多人也在追求精神財富,我們說讀書旅行會豐富一個人的精神世界,因為讀書旅行都可以讓我們看到更多,平時大家都出去玩,晚上很少出去,所以選擇在酒店休息,大多數人認為景點的夜景沒有白天那麼驚豔,另外晚上能見度相對降低,不能很好地欣賞美景,所以晚上很少有人出門
  • 中國第一座鋼筋混凝土建築:馬丁堂還是瑞記洋行?
    它們當中,三層高的馬丁堂又顯得格外突出,因為它不僅是大學裡最古老的建築,而且也是中國最早的一座鋼筋混凝土混合結構建築,始建於1905年。同一年,廣州的沙面島上,四層高的瑞記洋行新大樓開始建設。《商埠志》也將它稱為「華南地區第一棟真正意義上的鋼筋混凝土結構建築」。
  • 全世界最高的20座建築:中國威武!
    現在騰訊就搜集了全球最高的20座建築,而經過盤點後你會發現,真正厲害的是中國,其中霸佔了榜單中一半的名額。大家覺得是不是都很壯觀....杜拜塔是目前為止世界上最高的建築,828米。上海塔以632米的高度位居世界第二高建築麥加鐘樓高約600米深圳平安國際金融中心高約598米。
  • 2019年全球十大最高建築排行榜,中國上榜6座
    2019年全球十大最高建築排行榜,中國上榜6座一個多世紀以來,摩天大樓迅速崛起,從19世紀末開始,一直持續到21世紀,全世界的摩天大樓越來越多,也越來越高。我們為什麼要建這麼多摩天大樓?這個答案可以歸結為一個詞:「放飛自我」。
  • 這座號稱「遠東第一豪宅」的傳奇建築背後故事是未來建築的標杆
    有故事的東西,總是引人偏愛,有故事的建築,同樣深得人心,這座號稱「遠東第一豪宅」的綠房子背後的故事同樣的精彩這是一座建造於民國時期的宅邸,位於上海靜安區銅仁路333號,距今已有80多年的歷史,卻依然保存完好,還透露著些許現代建築潮流氣息。
  • 世界上最高的十大建築
    由於高度降低該建築本應用更少的時間去建造,但不幸的是2009年發生了電梯井事故,致六人死亡,工程因此一度停工。第9名:上海全球貿易中心 高1614英尺(492米),坐落在中國上海浦東,工程公司花費了十年多才建成這個建築,從1997年直到2008年,一共花費了12億美金。這個新型未來派的建築有101層 ,91部電梯,主要被用作辦公樓、賓館、零售業、觀景臺、娛樂和博物館。
  • 中國十大最美「建築」物,你認為怎麼樣?
    3、漢秀劇場 漢秀劇場擁有2000個可移動座席,是世界上第一座採用移動以中國傳統「紅燈籠」形象矗立於武漢美麗的東湖之濱、水果湖畔,漢秀劇場採用最新的表現手法,功能布局合理,將傳統元素與現代科技高度融合。這座構思巧妙具有濃鬱中國元素的超級建築是由世界頂尖建築藝術設計大師馬克·費舍爾先生設計,專為「漢秀」定製 。
  • 十座設計特別的混凝土建築
    李興剛工作室天津大學新校區體育館 如果您看這座建築因此,西方化的世界已經失去了許多建築形狀和結構系統,因為它們只能通過使用這種特殊的模板來生成。在中國,這種情況也將在幾年後消失。木製模板使我們有可能獲得這樣的建築物。
  • 中國第一座全球最高樓:全國首個百層建築,509米卻建在地震帶上
    而全球最高樓的世界紀錄顯然是屬於前者,因為隨著經濟的發展世界上越來越多的高樓拔地而起,記錄也在不斷的被刷新,我國第一座成為全球最高大樓的建築就將這個記錄保持了6年之久,所以很值得了解,它就是臺北101大廈。想必這座建築大家都有所耳聞,它位於我國臺灣省,是整個地區最有名的地標建築之一。
  • 世界上第一座3D列印建築:莫比烏斯屋
    趁著3D列印的熱潮,荷蘭阿姆斯特丹建築大學的建築設計師Janjaap Ruijssenaars最近設計了全球第一座3D列印建築物「Landscape House」,而且特別模擬了奇特的莫比烏斯環,預計2014年底建成。
  • 天下人物|貝聿銘:建築史上的華人之光
    (新華社記者王建剛攝)美國甘迺迪圖書館、美國國家美術館東館、法國羅浮宮擴建工程、北京香山飯店、蘇州博物館新館……貝聿銘一生留給了世人一幢幢無與倫比的精美建築,拿下眾多建築界的重頭獎項,被不少媒體稱為「現代主義建築最後的大師」。
  • 這12座圖書館建築,也許是全世界最重要的,書籍和建築物的集合體
    幾個世紀以來,圖書館的建築結構經歷了多次演變,通常取決於建築的用途、時代的建築趨勢、以及建造技術。 圖書館不僅是書籍的存儲庫,更是知識和文化財富的象徵。圖書館的建設、修復和翻新對建築師和公眾均具有重要意義,許多事務所也會為相關項目而競爭不已。
  • 世界最高的5座雕像:其中兩個在中國,重要的地標建築!
    導語:世界最高的5座雕像:其中兩個在中國,重要的地標建築!大家好,歡迎收看新一期的放肆去玩,如今我們在旅遊景點經常能看到一些雕像存在。這些雕像,有的造型奇異而有的則規模宏偉。其中有許多雕像都被當地人作為自己城市最為重要的地標建築,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世界上最高大的5座雕像。第1座是位於我國河南省的中原大佛,中原大佛的總高度超過200米,這也是我國乃至全世界範圍內最高的阿彌陀佛雕像。對於佛教信徒來說,這樣的雕塑其宗教意義更是無與倫比的。第2座雕塑是位於印度的帕特爾雕像。
  • .| 一顆中國心,一生姑蘇情,一世建築夢——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
    甚至他在中國生活的時間,與他漫長的生命歷程相比,都顯得那麼短促——18歲時,貝聿銘從上海啟程前往美國留學,從此再也沒有回國長期居停。他人生中超過五分之四的時間,並不在中國。那麼,為什麼貝聿銘卻篤定自己是蘇州人呢? 對於父親與蘇州之間的不解情緣,貝建中認為,以獅子林為代表的蘇州園林對父親的影響追隨他的一生。
  • 世界最高的四座雕像,中國有2座上榜,排名第一的在中國!
    有一個這樣的地方,它們那裡雖然沒有美輪美奐的自然美景,也沒有震撼人心的高山峽谷,卻憑藉著人造建築或者雕像吸引大量的遊客。今天跟大家說的就是世界上最高的四座雕像,中國有2座上榜,就連排名第一的也在中國!世界排名第四高的雕像位於美國紐約的自由女神像,這個雕像是法國人民送給美國人民的禮物,建築的主體是在法國完成的,但雕像的底座卻是美國建造的。
  • 全球7座非凡的仿生建築,青出於藍,勝於藍
    建築模仿生物旨在採用這些對自然的學習並將其引入到建築世界中。仿生學認為,無論是動物,植物甚至包括微生物在內的所有自然界居民在解決問題上都有取之不盡的經驗。某些物種的進化使地球上的生命能夠實現儘可能最可持續和最有效的進化,並因此得以在不斷變化的地球景觀中生存。今天我們挑選出的項目都採用了仿生學的概念,利用自然的影響來創造一些嚴謹的非凡建築結構。
  • 在上海 不同高度的建築為何這樣布局
    原標題:低層、多層、中高層、高層、超高層……在上海,不同高度的建築為何這樣布局  在美輪美奐的高樓之間,人顯得渺小。甚至當一座座摩天大樓拔地而起,稀釋了人們原本的生存空間,不可避免地帶來了光線遮蔽、熱島效應等環境變化,人們依然無法確切地感知,究竟怎樣的空間尺度是令人舒適的?怎樣的高樓排布規則符合城市自身的空間邏輯?
  • 鳥瞰下國內十座「仿生」現代建築地標,哪一個更像創意「母體」?
    導語:鳥瞰下國內十座「仿生」現代建築地標,哪一個更像創意「母體」?當我國建築不再滿足於高樓大廈的建設,於是「仿生」建築就在我國快速得發展了起來,所謂的「仿生」建築就是仿照生物的特點和外觀的建築。精挑細選國內十座「仿生」建築(主要是仿照植物的),空中鳥瞰下,哪一個更像其設計創意的「母體」呢?各位小夥伴們,您又更喜歡哪一座的創意呢?1、蓮花-佛山世紀蓮體育中心位於廣東省的佛山市順德區,其中主體育場的外觀造型設計以「蓮花」為母體,空中鳥瞰猶如一朵蓮花盛開在佛山這片大地上,而其得名也是來源於形似「蓮花」的體育場。
  • 這座超流體示範區,超出了建築想像
    ,而這座建築,隱藏著融創重啟武林洋房的大時代。此次開放是超流體建築的首演,參與開放盛典的杭州高淨值人群,對杭源裡的實體建築表現出巨大的期待。這座以未來趨勢設計的示範區,卻也瀰漫出濃鬱的人文感。 在流線型建築內部,同樣糅合了當代科技與運河人文,巨大的電子屏幕呼應著巨副水幕、通透的寬幕玻璃圍合的現代沙發與書架,室外特製的超流體裝置輝映潺潺流水,在這裡,隨處可以感受到old meets new的精髓,也賦予了示範區更豐盛的內涵和美感。
  • 高樓建築與城市住宅協會:2014年全球新建超200米摩天大樓97座
    報告中指出,中國逐漸成為了主要因素。隨著城市化進程的發展,中國連續七年竣工完成了比其他國家更多的摩天大樓,97座中就佔58座,像北京,上海等國際大城市更是不斷地落成新地標性高層建築。而亞洲則在摩天大樓建設中佔據了主力,74座竣工摩天大樓均誕生在亞洲。同時摩天大樓的用途也在逐漸改變,主要用於辦公用途的摩天大樓在增加,共有47座摩天大樓為辦公樓,相比2011年的31座有明顯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