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 不同高度的建築為何這樣布局

2020-12-08 東方網

  原標題:低層、多層、中高層、高層、超高層……在上海,不同高度的建築為何這樣布局

  在美輪美奐的高樓之間,人顯得渺小。甚至當一座座摩天大樓拔地而起,稀釋了人們原本的生存空間,不可避免地帶來了光線遮蔽、熱島效應等環境變化,人們依然無法確切地感知,究竟怎樣的空間尺度是令人舒適的?怎樣的高樓排布規則符合城市自身的空間邏輯?

  許多上海人的手機裡都會存著幾張霓虹閃爍的城市夜景圖。畫面上,中國第一高樓——上海中心直衝天際,金茂大廈、上海環球金融中心與東方明珠高聳入雲。它們彰顯了上海的高度,也印證了都市的繁華。

  在城市的現代化發展中,摩天大樓似乎成了大都市的「標配」。上海中心城區660平方公裡的範圍內,坐落著1000餘座摩天大樓;首爾605平方公裡的城市面積,有3000多座摩天大樓;莫斯科1080平方公裡的城市面積,有10000多座摩天大樓……

  在美輪美奐的高樓之間,人顯得渺小。甚至當一座座摩天大樓拔地而起,稀釋了人們原本的生存空間,不可避免地帶來了光線遮蔽、熱島效應等環境變化,人們依然無法確切地感知,究竟怎樣的空間尺度是令人舒適的?怎樣的高樓排布規則符合城市自身的空間邏輯?

  不久前,《城市規劃學刊》上登載了一篇由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周儉領銜的城市三維空間研究——《上海總體城市設計中的城市高度秩序研究》。文章認為,總體城市設計繞不開城市高度問題。通過對上海建築高度的分析,解讀了上海中心城區城市高度的層次格局和主從關係邏輯,並解答了在總體城市設計層面,如何通過規劃來優化城市高度。

  聳立在上海浦東陸家嘴金融貿易區的上海環球金融中心、金茂大廈、上海中心大廈組成了浦東地區的新天際線。

  環狀、帶狀……神秘的馬賽克圖譜顯示城市的高度層次特徵

  如果說在平面空間上,上海被劃分為16個行政區,並由內向外形成有序的城市空間,那麼,在三維空間裡,上海參差錯落的建築高度背後又顯示出怎樣的城市格局?

  研究採用2014年的測繪矢量地形圖,對上海中心城區範圍(即外環以內)的建築高度進行空間建模模擬,並通過聚合運算分析將空間模擬進一步結構化。

  上海城市三維空間特徵模擬參數配比關係表

  運算後得到的上海城區三維空間,在地圖上匯合成一幅顏色豐富的馬賽克圖譜。其中,灰、綠、黃、橘、紅、黑不同顏色,分別標識了以空地為主、低層為主(小於15米建築大於50%)、多層為主(15-30米建築大於50%)、中高層為主(30-80米建築大於30%)、高層為主(80-150米建築大於10%)、超高層為主(150米以上建築大於10%)的城市區域。

  上海中心城區建築高度聚合計算圖

  根據圖譜上的顏色聚類,研究者發現,浦西中部的低層區與內環周邊的高層和超高層區形成了「圈層+環狀」的結構,徐家匯、新虹橋、長壽地區、人民廣場等處大量的高層及超高層建築環繞著以低層建築為主的中間區域;而浦西的內環以外,多層與中高層地區則呈現「帶狀放射」結構,形成多條空間廊道。浦東內環,高、超高區域集中在陸家嘴;而多層、中高層則沿著黃浦江形成「帶狀」分布。

  這一格局由不同的城市高度層次構成,體現了上海在縱向上的城市空間樣態。不過,羅馬城不是一天建起來的。今天的上海之所以形成這樣的城市高度格局,與城市演變發展的背景和歷程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

  老城與新城:時空交織下的上海高度

  研究者認為,上海中心城區空間發展的歷程可以劃分為六個階段,1910年前、1910-1950 年、1950- 1970 年、1970- 1990年、1990-1998 年、1998-2004年以及2004年後。隨著歷史的變遷,上海的城市建成區域沿著浦江兩岸逐漸延伸開來,並形成了整體空間的新舊交織。

  上海中心城區空間發展歷程示意圖

  上海中心城區現存歷史城區範圍和主要功能中心分布示意圖

  如果把上海中心城區現存的歷史文化要素(文物建築、歷史建築、歷史街區)與城市空間發展歷程圖以及城市建築高度聚合計算圖疊合,便會發現,那個在浦西中部形成的「圈層狀」低層建築區就是留存至今的「上海歷史城區」。

  而浦西地區的內環周邊地帶曾是歷史上租界以外地區。由於歷史上這一地帶均為工廠、倉庫和大量低質量住宅區和棚戶區,1990年代開始,特別是隨著內環高架路的修建,已經被高強度的城市再開發所改造,從而形成了目前城市高度格局中,歷史城區外圍被高、中高層兩個高度層級包圍的「C字型」帶。

  研究者說,雖然這一地帶的城市尺度在歷史的更迭中發生了從低到高的變化,但它與旁邊留存至今的歷史城區構成了時間上的新舊交織,空間上的高度交錯,對上海歷史城區邊界和城市空間發展的認知具有重要意義。

  浦東地區在歷史上沿黃浦江東岸帶狀延展,雖然浦東在改革開放後,城市尺度發生了巨變,但沿江往內遞減的城市高度層次依然保持。

  此外,城市發展的制度背景對城市高度層次的影響也非常大。研究者認為,歷經解放後的多輪規劃調控,上海浦西地區內環以外存在六條「發展軸」,其中西南一條、西部兩條和西北一條接對外高速公路,北部兩條接城市北部工業區。在城市圈層擴展的同時,沿城市發展軸的前期開發、後期舊城改造,均集聚在發展軸兩側,它們的開發強度明顯高於軸帶之間的地區,從而在城市高度上逐漸形成了中高層與多層集聚的,具有區位指向性的空間廊道。

  建築高度是城市空間定位和認知的「意象要素」

  任何一個城市的功能中心地段都會在城市高度層次上有所反映,特別是金融中心、商業中心、交通樞紐地段,往往具有突出與周邊的高度層次。上海的陸家嘴金融中心、人民廣場商務辦公地區、新客站交通樞紐以及淮海中路、南京路、徐家匯、靜安寺、五角場、花木、新虹橋、四川北路等商業中心……都以「點團狀」的高層和超高層單元彰示了自身的中心地位。

  這些功能中心在平面空間內是存在「等級秩序」的。以陸家嘴、外灘為主的全球中心,以人民廣場、靜安寺為代表的市級中心,以花木、五角場為代表的市級副中心和以大寧、曹家渡為代表的地區中心,在城市中處於不同的地位,也承擔著不同的服務功能。因此,在城市的三維空間裡,它們各自的標識性建築(各個功能中心中最高的建築物)的高度也理應體現出主從有序的等級差別。

  上海中心城區標識性建築高度「梯級」關係示意圖

  研究者就城市的功能中心的建築高度來分析,取各個功能中心中最高的建築物進行「梯級」排列發現,標識性建築高度的排列次序(虛線框為規劃中的功能中心最高的建築)並沒有完全按照功能中心的等級秩序原則來確定,部分功能中心的標識性建築高度尚未達到相應的「梯級」,致使高一級的功能中心的空間地位弱於下一級。研究者認為,這也在一定程度反映,上海中心城的規劃公共中心體系尚未完全形成,總體上仍呈現單中心趨勢,副中心、地區中心仍在建設形成中。

  雖然城市功能中心的等級地位並不是僅依靠建築高度一方面來體現,但「建築高度一定是城市空間定位和城市認知的重要意象要素」。研究者表示,一個城市在一定發展時期的社會價值觀會體現在對各級功能中心的建築高度管控上。巴黎在1970年代建造的蒙巴那斯大樓常常被指責破壞了巴黎歷史城區的尺度,就是因為它作為一個商業性的辦公樓高209米,在當時的巴黎鶴立雞群,破壞了主(高)從(低)的秩序邏輯。

  分類分區,有序管理城市的建築高度

  研究者指出,根據上海2040城市總體規劃,未來上海將採用「分類分區」管控的方法來解決城市「高度」問題。

  「分類分區」管控是指依據現狀城市高度組合類型的分布、結合存在問題和發展規劃制定城市三維空間優化策略,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城市高度組合類型的分區管控。一方面,保證城市高度管控是「全覆蓋」的;同時又可以保持不同地區城市尺度的多樣性和城市空間的小微特徵。

  研究者把上海中心城區按照街區中佔地70%以上的建築的平均高度作為「基準高度」,「標識高度」則根據不同的「基準高度」片區中最高建築物來確定。根據一定的測算方法,組合形成了從「A」到「G」7種現狀城市高度組合參數及類型。

  上海中心城區城市高度組合現狀類型圖

  從圖中可以看出,這7種類型的分布格局與馬賽克圖譜上觀察到的上海建築高度分布特徵基本吻合。進一步地,研究者將7類高度組合類型按照不同的空間管控要求分為歷史城區、特別地區、標識地區、一般地區。

  上海中心城區城市高度組合類型管控分區示意圖

  上海中心城區城市高度分區分類管控建議

  其中,「特別地區」是營造並展現上海當代與未來全球城市空間與形象的主體,其中包含了濱江沿線、人民廣場、徐家匯等市級副中心等級以上的地區,最高建築的高度應低於陸家嘴;「標識地區」是現狀地區級功能中心以及規劃中的地區級功能中心,如漕河涇、大寧、共康等。其住宅高度應低於100米,公建低於180米。這兩類地區是總體城市設計確定的「重點城市設計地區」,均需要進一步編制下一個層面的城市設計,呈現多樣性和創造性。

  對「歷史城區」的管控是依據現狀歷史城區範圍內獨特的城市高度組合來確定的,無需過多人為幹預,重點在於保持建築物原有特徵。其中,60%以上建築的基準高度應控制在7-15米。

  研究者認為,總體城市設計在確定「重點城市設計地區」的同時更需關注「城市設計非重點地區」的研究,往往,這些「一般地區」對「基準高度」的失控是一個城市空間呈現無序狀態的主要原因。

  在規劃中,「一般地區」可具體為三小類。如圖所示,「一般地區1」由「環狀」的歷史城區原有空間界線和「帶狀放射」的空間廊道區域構成,50%以上的建築其基準高度應控制在30-60米。「一般地區B」指其餘的浦西區域,「一般地區C」指浦東其餘區域。二者因本身存在建設強度差異,因此在建築高度的管控標準上也存在一定差別。「一般地區2」60%以上的建築基準高度應控制在20-30米;「一般地區3」70%以上的建築基準高度應控制在15-20米。如此一來,城市高度的層次格局得到了結構性的整體完善,標識性建築的「梯級秩序」也得到了有序化的總體梳理。

相關焦點

  • 消防學習中,建築高度的計算方法
    在考試和做題中一般稱之為「計算高度」,但是如果結合實際稱之為測量高度比較合理。就好像用尺子量一個物體的長度,把「零」對著他的一個邊,測量到另外一個邊,量出多少就是多少。那麼如何測量一個建築的高度呢?這時如果有一個木棍兒插入大海中,原則上是海面以上的長度加上海面以下部分的長度,因為要把尺子的零點對著海平面上下分別測量。建築同樣也是需要「臨界面」來分別測量地上和地下,一般情況下我們選的「臨界面」是建築中首層的地面。
  • 「1m 新知」不同的建築,不同的視野
    ——James Turell我們選擇了以上三種不同建築景觀,看看他們為居民創造了怎樣誘人的空間:室內陽臺空間01.,「樹幹」上有陽臺,樹蔭從樹幹上落下,保護著建築的外牆。為了重塑這座塔樓,設計師們將重點放在人性化上,在建築的底部和頂部創造了公共空間,底層是一個向街道開放的玻璃牆空間,而在屋頂上有一個向公眾開放的酒吧和一個居民的公共區域,這樣一樓公寓的業主也可以享受到美景。每一套公寓都有至少7米的室外空間(最大35米),並有多種私密性和布局選擇:住在複式公寓裡的人可以在不同的陽臺上移動。
  • 建築高度·防火定性-43問!
    一、《建規》中的建築高度,和其他行業的建築高度有什麼不同?不同行業和標準,建築高度的控制目的不一樣,要求和計算方法也不一樣,比如:1、沿城市道路的建築物,應根據道路紅線的寬度及街道空間尺度控制建築裙樓和主體的高度。
  • 守望黎明建築怎麼擺放 建築布局攻略
    >建築布局攻略局要向紐約街道一樣,也就是四方形四棟,四面都是路,這樣到時候工程車方便。儘可能保持橫豎街道平直,有些地方會被農田什麼的阻擋那就修改一下,整體就這樣。把那些倉庫車庫儘量保持在中間因為倉庫調動最頻繁,基本不需要車開過去的那些就遠一點集群建設。
  • 上海哪座建築被認為是中國第一座現代主義建築?
    現代主義建築是指一種簡約、沒有裝飾的建築風格,曾經成為主導20世紀的一種建築風格。不過後來因為設計被認為過於單調,使風格開始出現變化,並逐漸發展至後現代主義。文遠樓是位於上海市同濟大學四平路校區的一座現代主義建築,建成於1954年,被認為是中國第一座現代主義風格的建築,也是最早的包浩斯風格建築。文遠樓建於1953年,由任教於同濟大學建築系的建築師黃毓麟、哈雄文,以及結構設計師俞載道合作完成,是中國最早的現代主義建築。在該建築於1954年落成之前,建築師之一的黃毓麟因患腦瘤而逝世,年僅28歲。
  • 裝配式建築產業的發展趨勢與布局特徵
    此外,BIM建築信息化系統也逐漸運用在規劃設計環節中。我國裝配式建築行業各細分領域龍頭企業已陸續推進或完成技術的研發階段,且部分龍頭企業已實現市場化接單,並推出較為成熟的商業化產品。2、構件生產——PC結構佔主導地位、鋼結構快速發展、木結構發展較慢三種結構材料,各有優勢,適用於不同的建築類型。
  • 知識點|建築高度計算方法詳解
    了解這些基本概念之後,根據建築類型的不同就可以對建築高度進行分類計算:1.坡屋面建築,建築高度應為建築室外設計地面至其簷口與屋脊的平均高度。注意:坡屋頂建築的高度計算可以有兩種方法①H=H1+(1/2)H2 ②H=(H1+H3)/2。
  • 三星堆布局也是斜向 為何各地斜向古城這麼多?
    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王仁湘認為,古蜀國採用的方位系統比較特別,與古代中原方位系統有明顯區別,是兩個不同的方位系統。  考古發掘告訴我們,三星堆的城市遺址顯示,其布局也是傾斜的,只是角度為35°左右。為何成都城的角度是28°左右呢?兩者之間有沒有什麼必然的聯繫和區別?
  • 遺蹟之謎:神秘的巨石建築遍布全球,古代是否擁有高度發達的科技
    實際上,在經歷過無數次失敗的模擬巨石建築實驗之後,我們得到的答案非常尷尬:考古界對巨石建築的主流理論有著顯而易見的缺陷而且主流理論對遠古時期全球不同地域為何大量湧現出設計與建築工藝高度相似的巨石建築沒有一個令人信服的解釋。
  • 2021中國建博會(上海)前瞻布局 搶佔高定新風口
    中國建博會(上海)作為行業先行者,超前布局高定家居版塊,將在本屆展會統籌優質資源,聯通上下遊渠道,攜手超強品牌陣容,為觀眾帶來最專業、最高效、最有品質的定製大秀。(圖片來源:中國建博會-公眾號,侵刪)2021年中國建博會(上海),以「高端定製,設計主導」為核心理念的5.1號設計定製館正是這樣一個高度專業化的設計集成地。
  • 上海在建的一座地標建築,創下了全球之最,預計2021年開放
    目前我國的「魔都」上海正在建設一座大型的天文館,為何說要突出它的大型呢?因為這座天文館一旦建設之後,將創下一個世界之最,那就是全球建築面積最大的天文館。 上海天文館在2016年的時候正式開始動工建設,該天文館當然不只是面積很大而已,它在造型上也非常的獨特,將成為上海的一個新地標建築,該天文館的造型可體現出「天體」及「軌道運動」的概念
  • 「建築界」總工手把手教你:建築沉降縫要這樣做!
    導致建築發生不不均勻沉降的因素主要有地基的土質及承載力不均勻、建築的層數(高度)相差較大、建築各部位的荷載差異較大、建築的結構形式不同以及同一幢建築的施工時間相隔較長等。不均勻沉降的存在,將會在建築構件的內部產生剪切應力,當這種剪切應力大於建築構件的抵抗能力時,會在不均勻沉降發生的界面產生裂縫,並對建築的正常使用安全帶來影響。
  • 他們來自五湖四海,為何同樣選擇在上海奮鬥?一起來聽他們的故事→
    他們來自五湖四海,為何同樣選擇在上海奮鬥?「上海再也不會有一個地方能像臨港這樣開發了!」他終於找到了一個可以讓他施展抱負的地方。2011年以後,臨港增加了房建開發業務,相關設計部門應運而生,主打「都市語境下的工業建築」,這是陳海慈的強項。接到英雄金筆廠項目時,陳海慈還是感受到了肩上的分量。
  • 什麼樣的建築能成為上海前灘新地標?
    摘要:上海前灘世貿中心三期告訴你答案 "建築,是時代的記錄者。"…… 由JERDE建築設計事務所總體規劃設計的上海前灘世貿中心三期項目 將告訴你答案——最貴!
  • 中國的上海中心高度要被吉隆坡118大廈超過,天津117依然尚未完工
    它其實同時對標中國兩座最高的超高層建築——上海中心、天津117大廈。顯然,目前的中國第一高樓——上海中心高度要被吉隆坡118大廈超過,而中國結構高度最高的天津117依然尚未完工。下面是吉隆坡118大廈的效果圖。
  • 重慶在建高樓,建築高度431米,建成後將刷新渝中半島新高度
    說起我國的高層建築,現在越來越多,中國迄今為止高層建築的最高紀錄被632米的上海中心大廈所佔據,說這是我國最雄偉的高層建築也不為過,除此之外,中國其他省市都在陸續建設自己的地標性建築,雖然國內第一的記錄一直沒有被刷新,但是不斷地突破著市內第一,區域第一的高度。
  • 建築「年輪」講述與生俱來 的上海故事
    文/張瀟博 繆雯今天的上海,可能是世界上變化 發展最快的大都市之一,陸家嘴、迪 士尼、大虹橋、自貿區,都以前所未有 的速度,改變著這座城市的面貌。這 速度,帶來了多元、摩登的現代建築, 同時也讓很多老建築、老房子,站上 了命運的十字路口,有一些甚至就此 消失,只存在於人們的記憶中。
  • 眾多安防產品和技術將亮相上海國際建築智能化展
    會議提出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提高城鎮建設用地利用效率、建立多元可持續的資金保障機制、優化城鎮化布局和形態、提高城鎮建設水平和加強對城鎮化的管理等六項主要任務。經過多年快速發展,我國城鎮化進程正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
  • 蘇浙皖的通航機場都已布局,上海何時啟動青浦通航機場?承辦部門的...
    從現有地域區位來看,上海城市規模龐大,人口稠密,又有虹橋、浦東兩大機場,適合通用航空產業發展的空域較少,現僅有臨港、金山兩處,也受制於空域高度限制、可起降機型少等問題,難以適應更大發展。根據前期勘測,青浦練塘鎮位於上海西南,臨近江浙,處於南北兩條航路之間,擁有良好的適合通航產業發展的空域、水域資源。
  • 這樣設計住宅項目,建築節能做好了,成本也控住了!
    建安成本中,涉及到建築節能成本的內容主要包括建築外圍護結構的保溫成本和門窗成本,因其地區差異、保溫體系差異、節能設計等方方面面的不同,本篇文章以山東省寒冷地區為內容,介紹為什麼開發商重視節能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