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學一流學科排名——化學、化學工程名單發布

2020-12-04 中化新網

  全國高考結束了,接下來志願填報成了考生和家長們的頭等大事!有志學習化學、化學工程的畢業生,下面的名單或許對你有參考價值。

  近日,2020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發布。2020年排名覆蓋54個學科,涉及理學、工學、生命科學、醫學和社會科學五大領域。

  中國內地高校表現強勁,在10個學科奪得世界第一。分別是清華大學(通信工程)、哈爾濱工業大學(儀器科學)、同濟大學(土木工程)、上海交通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武漢大學(遙感技術)、北京科技大學(冶金工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空航天工程)、北京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工程)、江南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和中南大學(礦業工程)。

  從中國內地高校的上榜學科數量來看,北京大學最多,共計47個學科上榜。中山大學、浙江大學、清華大學和武漢大學分別以45次、44次、43次和42次上榜數分列前五。

  中國內地高校在工學領域表現強勢,在18個工學學科的世界五十強中,中國內地高校的數量超過10所,分別是儀器科學(25所)、化學工程(21所)、交通運輸工程(21所)、礦業工程(21所)、納米科學與技術(20所)、通信工程(19所)、能源科學與工程(17所)、材料科學與工程(16所),船舶與海洋工程(16所)、生物醫學工程(14所)、遙感技術(14所)、機械工程(13所)、冶金工程(13所)、計算機科學與工程(12所)、控制科學與工程(11所)、食品科學與工程(11所)、土木工程(10所)和航空航天工程(10所)。

  在化學學科排名中,中國內地共有100所高校進入全球500強,中國科技大學位列全國第1名、世界第11名。

  在化學工程學科排名中,中國內地共有116所高校上榜,清華大學位列全國第1名、世界第3名;天津大學全國第2,世界第4。


相關焦點

  • 致考生,中國大學一流學科排名——化學、化學工程名單,請查收!
    有志學習化學、化學工程的畢業生,下面的名單或許對你有參考價值。 近日,2020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發布。2020年排名覆蓋54個學科,涉及理學、工學、生命科學、醫學和社會科學五大領域。 中國內地高校表現強勁,在10個學科奪得世界第一。
  • 2020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化學工程
    數據信息來源:軟科2020年6月29日,軟科正式發布2020「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排名覆蓋54個學科,涉及理學、工學、生命科學、醫學和社會科學五大領域。在化學工程領域,到底國內各高校表現如何呢?化工設計Club對數據進行了初步整理,化學工程學科世界排名前500高校,中國高校佔據128席,比去年增加22席(2019年中國高校佔據106席),增加的高校均來自中國大陸,其中內地高校116所(去年為94所);中國臺灣省8所,港澳地區4所,與去年持平。
  • 2020世界一流學科排名出爐,中國礦業大學12個學科上榜!
    軟科正式發布2020"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發布,2020年排名覆蓋54個學科,涉及理學、工學、生命科學、醫學和社會科學五大領域。中國礦業大學共有12個學科上榜,其中礦業工程學科位列世界第2,相較於2019年世界排名前進2位。
  • 2020軟科中國最好學科排名發布 | 化學、材料科學、化學工程
    2020年10月15日軟科發布「2020軟科中國最好學科排名」 。排名榜單包括96個一級學科,各個學科排名的對象是在該一級學科設有學術型研究生學位授權點的所有高校,發布的是在該學科排名前50%的高校。共有485所高校的4946個學科點上榜。
  • 「雙一流」建設學科名單 附:學校、學科最全名單
    「雙一流」建設是中國高等教育領域繼「211工程」、「985工程」之後的又一國家戰略。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42所,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95所,雙一流建設學科高校140所。「雙一流」建設學科名單(按學校代碼排序)北京大學:41個,排名第一。
  • 雙一流:2017年雙一流大學名單公布(網測完整版)
    對此,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今天(12日)的發布會上表示,遴選"雙一流",部屬高校與地方高校平等。目前教育部正在組建遴選專家委員會,今年上半年將公布第一批建設學校和學科的名單。"雙一流" 不是211、985升級版什麼是"雙一流"?陳寶生解釋為八個字"中國特色、世界一流",標準是中國特色和世界一流的有機融合。"
  • 2019校友會廣西壯族自治區一流學科排名,廣西大學第一
    2019年11月27日,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cuaa.net)正式發布《2019中國雙一流學科建設評價報告》,公布最新校友會2019中國一流學科排名、2019中國最好學科排名和2019中國各地區一流學科排名等榜單。
  • 2019-2020校友會中國一流學科排名-天文學學科排名
    2019-2020校友會中國一流學科排名-天文學學科排名 2019世界一流學科、世界高水平學科和中國一流學科行列?
  • 河南省大學排名一覽表 雙一流、985/211分別有幾所
    河南兩所高校入圍「雙一流」建設高校名單,分別是鄭州大學進入一流大學建設高校行列,河南大學進入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行列。河南沒有985大學,只有一所211大學,就是鄭州大學。校友會版河南省大學排名一覽鄭州大學鄭州大學,簡稱「鄭大」,位於河南省鄭州市,是教育部與河南省人民政府「部省合作共建高校」,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國家「211
  • 大連理工大學排名怎麼樣,有哪些王牌學科
    雖說其發布機構軟科來源國內,但如今該機構發布的「世界大學學術排名」是全球最具影響力和權威性的大學排名之一。對於高考生而言,有著很大的參考價值,僅僅這一點與其他國內高校排行榜就有著極大的差別。除此之外,該機構每年定期發布的「中國大學排名」、「中國最好學科排名」等也受到了《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國內權威媒體的關注,排名指標和方法的客觀性和說服力得到了國內高等教育著名專家的公開高度認可。
  • 2019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發布
    軟科今日(26日)正式發布2019「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ShanghaiRanking's Global Ranking of Academic Subjects)。2019年排名覆蓋54個學科,涉及理學、工學、生命科學、醫學和社會科學五大領域。
  • 2019-2020校友會中國一流學科排名-生物工程學科排名
    2019-2020校友會中國一流學科排名-生物工程學科排名 2019世界一流學科、世界高水平學科和中國一流學科行列?
  • 2019-2020校友會中國一流學科排名-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學科排名
    2019-2020校友會中國一流學科排名-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學科排名 2019世界一流學科、世界高水平學科和中國一流學科行列?
  • 2014中國港澳臺大學學科專業排行 港大排名第一【3】
    下面列出2014中國香港、澳門和臺灣等兩岸三地高校榮獲2014年中國三星級學科專業以上的學科專業名單:   1、香港大學   6星級學科專業(中國頂尖學科專業):醫學、電子和電機工程、信息科學、生命科學、化學   5星級學科專業(中國一流學科專業):土木及結構工程、環境科學
  • 2019校友會中國一流學科排名-地理學學科排名,北京大學第一
    中國地理學學科哪些大學躋身2019世界一流學科、世界高水平學科和中國一流學科行列?哪些大學躋身2019中國八星級(8★)、七星級(7★)、六星級(6★)和五星級(5★)學科?哪些大學躋身2019中國地理學學科排名前70%行列?
  • 2020軟科中國最好學科排名:化學、化工、材料
    10月15日,軟科發布「2020軟科中國最好學科排名」 ,排名榜單包括96個一級學科,化學加特別摘選化學、化工、材料、藥學學科榜單
  • 2020中國理工類大學排名揭曉:天津大學全國第4
    在校友會2020中國理工類大學排名中,天津大學位列全國第4名。天津大學是"211工程"、"985工程"首批重點建設的大學,入選國家"世界一流大學建設"A類高校。其中,化學工程與技術學科進入A+檔、4個學科進入A檔(2%-5%)、9個學科進入A-檔(5%-10%)。臨床醫學、社會科學、計算機科學、工程學、材料科學、化學、生物與生化、環境/生態學、物理學、農業科學、藥理學和毒物學11個學科領域進入ESI前百分之一,其中化學、工程學、材料科學3個學科進入ESI前千分之一。
  • 2020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發布
    軟科今日正式發布2020「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ShanghaiRanking's Global Ranking of Academic Subjects)。2020年排名覆蓋54個學科,涉及理學、工學、生命科學、醫學和社會科學五大領域。
  • 2014浙江省大學學科專業排行榜揭曉 浙江大學雄霸第一
    2014年全國高考志願填報工作已經展開,中國高考志願填報諮詢專家、中國校友會網大學研究團隊專家、廈門大學博士馮用軍副教授指出,為了滿足全國高考考生及家長了解中國兩岸四地各省市區高校綜合辦學實力和學科專業建設水平的需求,中國校友會網大學研究團隊最新發布首份2014中國各地區大學學科專業排行榜,旨在為2014年我國兩岸四地高考考生選擇報考高校、挑選學科專業提供參考依據
  • 2020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化學工程:清華、天大、浙大、北化進入...
    6月29日,軟科正式發布2020「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ShanghaiRanking's Global Ranking of Academic Subjects)。2020年排名覆蓋54個學科,涉及理學、工學、生命科學、醫學和社會科學五大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