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機、發電機的鼻祖法拉第,這兩者有關係?

2020-12-06 知識圖譜

當今世界,無處不「電」—電話、電燈,裝有發光二極體(LED)的衣褲鞋帽、童車和童椅,連小小的眼鏡也配上了用來驗鈔的紫光LED和用來照明的白光LED……在這個電氣時代,電動機與發電機是兩大「明星」。那麼,電動機與發電機是怎麼發明的呢?

電動機、發電機的源頭—奧斯特發現「電生磁」

「電」和「磁」,是我們非常熟悉的字眼。然而,它們之間是否有聯繫呢?對於這一問題的研究直到19世紀才有重大進展。

古人發現的「頓牟掇芥」的電現象和「磁石引針」的磁現象,引發了人們的思考:電和磁之間究竟有沒有聯繫?曾當過御醫的英國著名醫生、物理學家吉爾伯特在他1600年出版的巨著《論磁》中斷言,電和磁之間沒有因果關係。

在1731年7月的一次驚雷閃電之後,英國威克菲爾德的一名商人偶然發現他的新刀、叉、鋼針竟然有了磁性。義大利一家五金商店的鋼刀也出現過類似現象。1751年,美國物理學家富蘭克林偶然發現萊頓瓶(一種能貯電的裝置)放電之後,附近的縫紉針被磁化了。一艘航行在大西洋上的商船在一次雷電之後,3個羅盤全部失靈……

「是電生的磁嗎?」這些現象,促使德國巴伐利亞電學研究院於1774年特地以《電力和磁力是否存在實際的物理相似性?》為題,進行有獎徵文。但是,一直沒有人能給出滿意的答案。而在此時,法國物理學家庫侖等認為:「電就是電,磁就是磁,它們之間不可能有聯繫。」

奧斯特

當然,人們對這個問題是要追尋到底的。例如,在1805年,兩位法國數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讓·尼古拉斯和查爾斯,就用一根絕緣繩把伏打電池掛起來,觀察它是不是也像磁針那樣在地球磁場中改變方向,但顯然不能得到正確的結果。

丹麥物理學家、化學家奧斯特受19世紀的一種科學思潮的影響,信奉德國哲學家、作家康德的哲學,認為自然界的各種力可以相互轉化,也可以統一。

例如,他認為:「我們的物理學將不再是運動、熱、空氣、光、電、磁和我們所知的任何現象的零散匯總。我們將整個宇宙容納在一個體系之中。」所以,他也加入了實驗探索的隊伍。然而,奧斯特在導線前面放上磁針並給導線通電之後,磁針卻木然不動—即使導線被強大的電流燒到紅熱甚至發光。

1812年,奧斯特在發表的論文《關於化學定律的見解》中疑惑地寫道:「究竟電是不是以其最隱蔽的方式對磁體有作用……」 於是,找到「類似的作用」,就成了他的實驗內容。

1820年4月21日晚,奧斯特同往常一樣,在哥本哈根給一些頗有教養的人講「伽伐尼電」。在助手的幫助下,用伏打電池給白金通電做電學演示實驗。快下課了,他無意識地扳動電源開關的時候,偶然發現一枚放在細長鉑絲導線附近的小磁針輕微地晃動了一下,然後停在與導線垂直的方向上。

此時,他既驚又喜—這不正是他多年企盼的電流能產生磁場的效應嗎?他竟激動得在講臺上摔了一跤,又連續試驗了幾次—包括把小磁針移得稍近或稍遠一些,都出現了類似的現象。

小磁針在通電導線附近晃動

第二天,奧斯特和助手用20個伏打電池給導線通電,產生了更強的電流,對包括能在平面上自由旋轉的磁針、懸掛的能在空間自由旋轉的磁針,都進行了類似的實驗研究。結果表明,電流的確能產生磁場—連被玻璃、木材、水、樹脂和石頭等隔離,也不能阻擋這個磁場吸引小磁針。這就是著名的「電流的磁效應」,簡稱「電生磁」。後來,人們把它稱為「電磁學第一定律」。

電動機的發明

奧斯特發現「電生磁」之後,有一個遺憾,就是沒能以它來發明用電來驅動的、能連續轉動的裝置—電動機。法拉第的原始電動機雛形:磁鐵繞豎直方向的固定導線在水銀杯中連續旋轉;導線繞豎直方向的固定磁鐵在水銀杯中連續旋轉(看下圖)。

1821年9月3日,英國物理學家、化學家法拉第在重複奧斯特「電生磁」實驗的時候,製造出了人類史上第一臺最原始的電動機的雛形—一種在水銀杯中固定的磁鐵(或固定的導線)圍繞固定的通電導線(或固定的磁鐵)連續旋轉的裝置。

接下來就是電動機的誕生、完善和發展。

1828年,物理學家阿尼斯·傑德裡克展示了他發明的世界上第一臺實用的電動機。這臺包含了3個主要組成部分(定子、轉子和換向器)的自激式電磁轉子旋轉直流電動機,採用水銀槽換向器、用永久磁鐵產生的固定磁場和旋轉繞組。這臺僅用於教學的電動機,後來存放在布達佩斯應用藝術博物館,現在仍能運轉。匈牙利和斯洛伐克把他譽為電動機和發電機的「幕後之父」。

發電機的發明

奧斯特發現「電生磁」之後,許多物理學家都在逆向思考:既然電能生磁,那麼能不能「磁生電」呢?法拉第就是其中之一。他的研究始於1822年,潛心設計過許多種類的「磁生電」裝置。

其中有一個是這樣的:「在大的木製線軸上,繞著長203英尺(約62米)銅線的第一個線圈;在它的匝間,繞著同樣長度但用棉紗絕緣的第二個線圈。第一個線圈接電池,第二個線圈接電流表。」他試圖由第一個線圈通電後產生的磁場來使第二個線圈產生電流—由電流表的指針偏轉看出來。但是,無論他實驗多少次,也沒有看到期望的電流產生。

通電導線連續旋轉的裝置

從1822年開始的9年努力都失敗了,但是法拉第卻沒有灰心。1831年8月29日,法拉第將電池加到100個。他在第一個線圈接通電池的一剎那間,偶然看到電流表指針動了一下,接著就回到了原位。

但電源接通以後,電流表指針一直不偏轉。這時,他才恍然大悟。原來,以前實驗時都是接通電池後再去看電流表,此時第一個線圈電路的電流已處於穩定狀態,因而第二個線圈內的磁場不再發生變化,因而沒有電流產生。

而這次實驗是接通電池的同時看電流表,這接通的一剎那,第一個線圈電路裡的電流處於從無到有的變化,因而它產生的磁場也從無到有,進而引起第二個線圈內磁場發生從無到有的變化,最終產生「感生電流」—一種「電磁感應(現象)」,即「磁生電」。

法拉第在1831年10月17日製成了磁生電的裝置—圓筒形線圈和磁棒組成的原始發電機。這個發電機,至今還作為皇家學會的珍貴科學遺物向公眾展出。

1832年,法國的儀器製造商希波特·皮克西根據法拉第發現的電磁感應原理,研製成功了一種安裝了兩個線圈的交流發電機,它是所有發電機的始祖。

相關焦點

  • 彎道超越——電磁研究接力中的第三棒——法拉第的電動機和發電機
    如果把整個電和磁之間關係的研究歷史比作是一場接力賽,那麼奧斯特算是跑完了第一棒,安培也完美地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跑完了這第二棒。那麼,電和磁研究的第三棒的任務,就落在了另外一個人的身上,他就是著名的英國科學家——法拉第。
  • 末世實用生活指南——《石紀元》法拉第發電機
    既然有了強磁鐵,那麼今天就講一下,《石紀元》裡第一臺雙刀流發電機的原理。答案便是:法拉第發電機!法拉第圓盤發電機1831年,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在磁場裡做切割磁感線的運動時,導體中就會產生電流。之後不久,他又利用電磁感應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真正意義上的電機──法拉第圓盤發電機。
  • 電動機和發電機
    ,獲得如圖所示的速度v和牽引力F隨時間t變化的關係圖象.已知勻速行駛時,電動機輸入電壓48V,輸入電流5A,由圖可知,7~12s電動自行車受到的摩擦力為      N; 電動自行車勻速行駛時,電能轉化為機械能的效率為       %.
  • 原子彈的威力,法拉第的電磁實驗發明發電機和電動機
    中國的四大發明裡就有一種是火藥,不過火藥威力小,如今是製造鞭炮和禮花不可缺少的材料,現代戰爭上用的基本上是TNT或者叫黃色炸藥的東西,黃色炸藥屬於硝基化合物,威力很大,諾貝爾就是因為造出了這類炸藥發了財。
  • 發電機和電動機的區別?原理有什麼不同?
    發電機和電動機之間用途不一樣。例如發電機把動能轉化為電能,電動機則是把電能轉化為動能。兩者工作原理大抵相同:電磁感應現象。磁生電就是發電機原理,電生磁則是電動機原理。兩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轉換,例如永磁直流電動機可以作為發電機使用,交流異步電機也可以作為發電機使用,但是也僅僅是應急代替而已,效率不如發電機高。
  • 法拉第發明發電機
    教育他們要勤勞樸實不要貪圖金錢要做一個正直的人這對於法拉第思想和性格的塑造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正式成為了一名皇家學院的直系教授科學家法拉第在1831年9月23日發現了電磁感應原理法拉第發現磁鐵穿過封閉線路時會在封閉線路中產生電流電磁感應現象並總結出電磁感應定律發明了人類第一臺圓盤發電機1834年的時候法拉第總結出
  • 電動機與發電機有什麼不同?
    電動機的主要作用是產生驅動轉矩,作為各種機械的動力源。發電機的主要作用,是利用機械能轉化為電能,最常見的是,利用熱能、水位能、核能等,推動發電機轉子來發電。電動機與發電機構造完全相同,都是由線圈、磁鐵、換向器、電刷等零部件構成。或者說,同一臺電機,既可作為電動機,也可用作發電機。
  • 用電動機帶動發電機,再把電輸回電動機,這是電力永動機嗎?
    最普遍的發電方式還是發電機,和發電機相對應的也是電動機,兩者的作用不必多說。那如果用電動機作為發電機的動力,然後兩者在反過來使用,是不是有源源不斷的電使用了?這是個電力永動機?大型電動機這其實是個永動機模型,發電機和電動機構成了一個封閉循環系統,聽起來是可行的。
  • 法拉第才華橫溢為人謙遜,他的發明是當今世界使用的電動機的始祖
    法拉第在電學上的第一項重要創新是於1821年實現的。兩年前,奧斯忒曾發現:如果電流在靠近普通磁性羅盤指針的導線中通過,那麼羅盤指針便會產生偏斜。法拉第由此想到,如把磁體加以固定,反過來導線就可能出現運動。他據此展開工作,成功地製作了一件精巧的裝置——只要電流從其中的導線中流過,導線便會在磁體附近不停地旋轉。法拉第的發明實際上就是第一臺電動機,即第一件用電流制動有形物體的裝置。
  • 談電動機、發電機和變壓器的關聯關係及電動機特點歸納
    發電機是將機械能轉換為電能,主要用於生產電能的發電廠;在火電廠、水電廠、核電廠中,水輪機、汽輪機帶動發電機如用原動機拖動直流電機的電樞,則電刷端可以引出直流電動勢作為直流電源,可輸出電能,電機將機械能轉換成電能而成為發電機。同一臺電機既能作電動機又能作發電機運行的這種原理,在電機理論中稱為可逆原理。
  • 初中物理課堂 14.6 磁現象--電動機、電磁感應和發電機
    歡迎關注清華附中蔣物理公眾號本節課講解電動機、電磁感應和發電機
  • 【星空微講壇】法拉第的故事(四)
    他們的歐洲之旅被後來發生的戰爭給打亂了,回到英國以後,法拉第就在實驗室裡面努力工作,得出越來越多的研究成果。1831年,他發現了電磁感應,也就是在實驗設施上面他竟然看到了一根通電的電線在一個磁鐵旁邊,會繞著磁鐵轉!電線一通電會繞著磁鐵轉,他就找到了電跟磁的關係!這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個馬達,也就是電動機。電動機是什麼?
  • 電動機的心臟:來源於電磁學的密切聯繫
    於是他設計了各種各樣實驗仔細地分析電流的磁效應等現象,到1831年法拉第終於發現,當磁作用力發生變化時,線圈中就有電流產生。比如兩個線圈發生相對運動,磁作用力的變化同樣也能產生電流。這樣,法拉第終於用實驗揭開了電磁感應定律。法拉第的這個發現掃清了探索電磁本質道路上的攔路虎,開通了在電池之外大量產生電流的新道路。
  • 麥可 法拉第是發明第一臺電動機和發現電磁感應的人
    1831年10月17日,法拉第首次發現電磁感應現象,並進而得到產生交流電的方法。1831年10月28日法拉第發明了圓盤發電機,是人類創造出的第一個發電機。由於他在電磁學方面做出了偉大貢獻,被稱為「電學之父」和「交流電之父」。他在電學方面的貢獻最為顯著。(1)紀錄中法拉第最早的實驗乃是利用七片半便士、七片鋅片以及六片浸過鹽水的溼紙做成伏打電池。
  • 你了解電動機與發電機有哪些不同嗎?
    康姆勒發電機廠家的小編稱有許多客戶對發電機與電動機分辨的不是很清楚,以為發電機和電動機是相同的。其實這是兩種機器,它們是完全不同的 ,下面就由小編帶我們看下它們有什麼區別。簡單來講,電動機是將電能轉化為機械能,它需要電源向其提供;而發電機是機械能 轉化為電能,是向外提供電源。所以它們兩個是相反的概念。在工作原理上二者有所不同。電動機是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力。發電機是 通過轉動轉子或是外面的磁場,切割磁力線而產生電流。能量轉化上二者不同。電動機是將電能轉化為機械能的設備。
  • 為什麼這類中考物理題總有一部分中學生傻傻分不清?「發電機」與...
    中考有一類物理題,屬於「電與磁」這章內容,裡面涉及到兩位重要的科學家(奧斯特與法拉第)和三個重要的物理原理!(電流的磁效應、電磁感應、電動機原理)這三個物理原理是中考生們最易混淆的知識點之一。看似很奇怪,這麼簡單,為什麼總是弄混?今天我們就解決這個問題!
  • 法拉第:麥克斯韋背後的男人
    康德曾經說過:「世界上只有兩樣東西讓我敬畏,一個是我頭頂燦爛的星空,一個是我心中永恆的道德法則」,法拉第完美地將這兩者結合在了一起。這一閃念堪比落在牛頓頭上的蘋果。為了減少摩擦,法拉第用漂浮在水銀上的銅導線進行實驗,結果發現,這根銅線,可以飛快的轉動,這就是人類歷史上第一臺電動機。
  • 偉大的法拉第,太感人了!
    而且,法拉第還為新興的電力工業提供了兩項基本技術:1821 年,他發明了第一臺電動機;10 年後,他又發明了第一臺發電機。在職業生涯後期,法拉第又取得了一項偉大成就,奠定了現代電磁波理論的基礎。至今,電磁場理論仍然在現代科學中佔據核心地位,是大量現代通信技術的基礎。
  • 中考物理知識點:電動機和發電機
    中考物理知識點:電動機和發電機   直流電動機   1、直流電動機原理:通電線圈在磁場裡受力轉動的原理。   2、電動機是由定子和轉子兩部分組成的,線圈有多組,換向器由許多銅片組成,定子由機殼和電磁鐵組成,兩個電刷由石墨與銅粉壓製成。
  • 電氣單位與人物 第三期:法拉第
    他後來回憶這段生活時說:「我就是在工作之餘,從這些書裡開始找到我的哲學。這些書中有兩種對我特別有幫助,一是《大英百科全書》,我從它第一次得到電的概念;另一是馬塞夫人的《化學對話》,它給了我這門課的科學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