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口駕車出行,年輕媽媽懷抱嬰兒,系好安全帶坐在副駕駛座上。國內城市道路上此情此景比比皆是,「媽媽的懷抱就是最好的安全座椅」。其實,這是有風險的。
日前,記者從由市精神文明辦、市教委、上海大眾等主辦的「寶貝安行」公益活動上獲悉,我國7歲以下兒童約有9000萬,每年有1.85萬名兒童死於車禍,交通事故已經成為我國兒童的第二大意外死因。慘禍的背後,除了駕駛者和意外等因素外,兒童種種不安全的乘車方式,也是釀成悲劇的主因。事實上,避免兒童乘車傷害最好的辦法就是配備兒童安全座椅。而從今天起起,我國《機動車兒童乘員用約束系統》標準將正式頒布。
正確使用率僅為2%
「懷抱小孩坐車,母親以為可以當孩子的安全氣囊,卻不知危險發生時孩子會變成自己的安全氣囊。」業內專家介紹,這絕不是危言聳聽。
當車輛在時速50公裡時發生碰撞,父母懷抱中的寶寶會以自身體重30倍的衝擊力衝出,相當於一頭成年大象的重量,此時父母不但無力保護懷中的孩子,反而會把身體全部重量作用在孩子身上,抱著比不抱更危險。
專業機構發布的各項研究還表明,國內家長在帶孩子駕車外出時,還有多個常見誤區。比如讓孩子獨自坐副駕駛座位或後排座位:如果緊急剎車的狀況出現時,氣囊彈出時時速高達每小時300公裡,其衝擊力足可導致兒童發生骨折等嚴重傷害,甚者可能造成兒童窒息。又如為孩子系上成人安全帶:兒童因為體型較小,在事故發生時極易從安全帶和座椅間滑落,普通的成人安全帶會造成孩子腰部、脖子和臉頰的勒傷,甚至會引起其窒息死亡等一系列悲劇。
因此,最安全的辦法是在車上安裝兒童安全座椅。科學實驗表明,一旦發生汽車碰撞事故,使用了兒童安全座椅可將0-3歲以內嬰兒的死亡率降低71%,3-6歲幼兒的死亡率降低54%。
但遺憾的是,本應成為世界上最大兒童安全座椅消費市場的中國,目前的現狀卻是兒童安全乘車產業基本屬於起步階段。據中國汽車研究中心調查發現,在乘車時,有45%的家長採用自己看護或懷抱等不正確的保護措施,84.5%的家長沒有為孩子專門配備乘車安全裝備;24.8%的家長對兒童乘車安全知識毫不了解。而兒童安全座椅國內兒童安全座椅實際使用率僅0.04%使用率全球最低。上海的使用率為5%,其中正確使用的人僅為2%。
有鑑於此,「寶貝安行」公益行動在滬啟動,各方攜手鼓勵為兒童加配安全座椅。
國標千呼萬喚始出來
其實,早在2003年,國家就意識到兒童乘車安全的重要性。當年全國汽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就開始進行我國兒童約束系統標準,開展兒童乘車標準及試驗方法的研究工作,並於2004年正式向國家標準委提出立項申請。但是直到2006年,國家標準委正式批准立項並完成標準起草。
標準啟動起草四年之後,2010年《機動車兒童乘員用約束系統》才上報審批,當時相關部門稱該標準有望於同年6月正式出臺。當年5月,該標準的頒布實行日期宣布延期2011年1月,一年後,標準再度「跳票」。直到最近,《機動車兒童乘員用約束系統》千呼萬喚始出來,確定於7月1日實施。
國標正式實施後,對兒童安全座椅生產廠商來說,所生產的兒童安全座椅必須滿足標準中的相關條件;對整車企業來說,所生產的汽車必須具備標準裡所列兩種兒童安全座椅固定方式其中的一種(即ISOFIX固定方式或安全帶固定方式)。
對此,有社會責任感的車企已經開始提前行動。「高級車和新款車型一般比較重視兒童安全,許多中低級車和老車型往往省去這些,但我們即便在老款桑塔納車上,也重視兒童安全設計。」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張海亮介紹,上海大眾旗下大眾品牌(桑塔納除外)、斯柯達品牌車型均配備了參考歐盟標準的ISOFIX固定裝置,且不同款型可以滿足不同家庭的需求。桑塔納車型也配備了安全帶固定的方式,利用後排座位上三點式的安全帶固定兒童安全座椅。今年晚些時候全新桑塔納上市後,也將配備ISOFIX固定裝置。
不過,目前國標只對兒童安全座椅產品產生強制作用,而車輛何時強制使用則尚未確定,這需要國家相關部門立法決定。更重要的是,應當效仿一些歐美國家,推出強制使用的相關交通法律法規,真正推動兒童安全座椅的普及,提升兒童乘車的安全意識。
本報記者張曉鳴
寶寶安全乘車小貼士
■從右側車門上下車
■車停穩了,再靠近車門,避免車輪軋腳
■開車門前看一看,有沒有人或自行車靠近
■小寶貝不站車後面,以免司機看不見
■寶貝坐車後排,父母不要懷抱孩子一起坐
■正確使用兒童安全座椅
■不把手和頭伸出窗外
■不在車上打鬧、站立和玩耍尖銳的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