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路基礎:Lec 19-密勒效應(Miller Effect)

2021-01-08 電子電路那些事兒

前面我們詳細的介紹了共射放大電路的設計步驟,電路基礎:Lec16-共射放大電路的設計,對於低頻信號,可以不考慮三極體的頻率特性,但是隨著輸入信號頻率的增加,MOS管的寄生電容就不得不考慮。MOS管有極間電容有Cgd,Cgs,Cds。

MOS管的寄生電容

Cgs跨接在輸入端與地之間,對於輸入端來說與基極電阻構成了低通濾波器,會使MOS管的高頻性能下降。Cds跨接在輸出端與地之間,對於輸出端來說與基極電阻構成了低通濾波器,會使MOS管的高頻性能下降。雖然Cgs和Cds都使MOS管的高頻性能下降,卻很好理解。只要知道了這兩個容值,和輸入輸出電阻就可以計算出截止頻率,那麼我們的輸入信號就低於這個截止頻率就OK了,但是Cgd怎麼理解呢?它跨接在輸入和輸出兩端,對於輸入來說等效電容是多少?對於輸出來說能效電容是多少呢?

——————————————————————————————————

1、一個簡單的例子

一個159mV的1K正弦波交流電壓源跨接到C1兩端,電流表的讀數是1mA,通過I=2*pi*f*C*V,我們可以求出C1的容值是1uF。

電容C1還是那個電容,我們在電容的另一端加上反向的1590mV的1K正弦波交流電壓源,此時,電流表的讀數是11mA。如果我們還用公式I=2*pi*f*C*V來計算C1這個電容,則得到的數值是11uF。原理很簡單,第一個例子電容兩端電壓變化幅度是159mV,第二個例子電容兩端變化的幅度是159mV+1590mV,擴大了11倍。如果只從VG1那一端看過去就好像電容也擴大了11倍。同樣,如果只從VG2那一端看過去就好像電容擴大了1.1倍。

2、MOS管中的密勒效應

當MOS管處於截止區時,MOS管漏極固定為VDD,對於輸入輸出端等效電容就是Cgd。當MOS管處於飽和區時,MOS管漏極固定為GND,對於輸入輸出端等效電容就是Cgd。當MOS管處於放大區時,MOS管漏極電壓隨著G極電壓的增大而反向增大A倍,Cgd對於輸入端,等效電容為(1+A)*Cgd,對於輸出端,等效電容為(1+1/A)*Cgd。這個現象最早是由美國無線電工程師John Milton Miller在1919年到1920年間,在研究真空管時發現的,後來這個現象就以它的姓氏命名,叫做Miller Effect。

3、密勒平臺

由於Miller Effect,在MOS管開啟的過程中,GS兩端電壓在上升過程中有一個平臺或凹坑,這個平臺就是密勒平臺。建立如下仿真模型:

觀察電壓探頭VF2測得的電壓,1us時,VG1開始給MOS管柵極加電壓,使徒開啟MOS管。

第一階段:1.4us之前,MOS管工作在截止區,電壓逐漸上升,說明在給MOS管的寄生電容Cgs和Cgd充電,此時輸入端的等效電容為Cgs+Cgd。第二階段:在1.4us到1.9us之間,MOS管開始工作在放大區,此時輸入端的等效電容為Cgs+(1+A)*Cgd,因為放大倍數A通常非常大,所以等效的電容也非常大,充電緩慢,出現密勒平臺。第三階段:在1.9us以後,MOS管此時處於飽和區,輸入端的等效電容為Cgs+Cgd,電容重新恢復到一個比較小的值,柵極電壓繼續上升。4、收藏,點讚,評論,加關注,這個很重要,!!! *(^^*)*

相關焦點

  • 電路基礎:Lec 25-運算放大電路基礎
    運放這個詞既熟悉又陌生,既簡單有不簡單,說它熟悉,是因為它的應用非常廣泛,經常聽說它,說它陌生,是因為運放內部的電路結構非常複雜,很難搞清楚。說它簡單,因為在設計運放電路時,可以避免電晶體電路的複雜參數計算,說它不簡單,因為很多時候運放並不理想,若按理想運放來設計電路,會導致結果錯誤。
  • 電路基礎之共基放大電路和沃爾曼化
    打開APP 電路基礎之共基放大電路和沃爾曼化 發表於 2019-07-09 14:30:43 三極體三種典型的放大電路,共射、
  • 【電子乾貨27】吃透「米勒效應」
    對,這就是我們將要了解的米勒效應產生的米勒平臺。二、什麼是"米勒效應"?來自百度百科:米勒效應,又叫密勒效應(Miller effect),在電子學反相放大電路中,輸入與輸出之間的分布電容或寄生電容由於放大器的放大作用,其等效到輸入端的電容值會擴大1+K倍,其中K是該級放大電路電壓放大倍數。
  • MOS開關的米勒效應
    米勒效應在MOS管的開關中是一個重要的現象,尤其是在功率電路中,對於電路的損耗影響是非常重要的。
  • 米勒效應(Miller Effect)
    之前我們在介紹MOS和IGBT的文章中也有提到米勒電容和米勒效應的概念,在IGBT的導通過程分析的文章中我們也簡單提到過米勒平臺,下面我們來詳細地聊一聊。下面我們以MOS中的米勒效應來展開說明:米勒效應在MOS驅動中臭名昭著,它是由MOS管的米勒電容引發的米勒效應,在MOS管開通過程中,GS電壓上升到某一電壓值後GS間電壓會經過一段不變值的過程,過後GS間電壓又開始上升直至完全導通,如下圖中最粗的曲線所示:
  • 放大電路的基礎知識問答
    由於放大電路中存在電抗元件(如管子的極間電容,電路的負載電容、分布電容、耦合電容、射極旁路電容等),使得放大器可能對不同頻率信號分量的放大倍數和相移不同。如放大電路對不同頻率信號的幅值放大不同,就會引起幅度失真;如放大電路對不同頻率信號產生的相移不同就會引起相位失真。幅度失真和相位失真總稱為頻率失真,由於此失真是由電路的線性電抗元件(電阻、電容、電感等)引起的,故不稱為線性失真。
  • 關於運算放大電路的基礎知識
    打開APP 關於運算放大電路的基礎知識 發表於 2019-07-09 14:37:42 運放這個詞既熟悉又陌生,既簡單有不簡單
  • 模擬電路基礎之頻率響應(三)Miller effect的兩種理解方法
    就這樣,Miller effect建立起了一個等效的很大的cap掛在了input那裡。然後,非常自然的推測:如果這個gain不是恆定的,而是跟frequency有關(比如隨著frequency上升,gain下降)。那麼100倍的cap ratio也就無法保證了。
  • Snowball effect 滾雪球效應
    Snowball effect 滾雪球效應 今日短語  表達 「snowball effect」 描述 「一個情況或事件的規模、重要性就像滾雪球一樣不斷擴大,變化的速度也在加快」。「Snowball effect」 有時會被用來描述 「一個失控的情況」。
  • 什麼是集膚效應(趨膚效應(skin effect))?集膚效應的本質是什麼?
    這就是集膚效應。為了使大家更清楚的了解到交流電的集扶效應和利用導線材料和便於散熱,在應用中,發電廠常把大電流的母線做成槽形或者菱形,這樣,不但利於散熱,而且可以避免集膚效應的功耗趨膚效應(skin effect)在計算導線的電阻和電感時
  • 電路基礎:Lec 12- 三極體(NPN、PNP)的基本特性
    電晶體分為三極體和場效應管兩種,這裡我們先說三極體,場效應管的內容我之前發過不少,但是還不全,後面我會慢慢補上。從這裡我不會講它的物理結構這個微觀層面的東西,只講具體在電路中我們怎麼應用,怎麼理解,怎麼在大腦中構建這個模型。如下圖,三極體的三個引腳分別是基極(Base),發射極(Emitter),集電極(Collector)。
  • 搞電子它必須學,模電原來這簡單之渥爾曼電路設計
    共基極放大電路的頻率特性好但是其輸入阻抗低,具有難以使用的缺點,渥爾曼電路剛好能夠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下面總結渥爾曼電路的基本結構及設計方法。在渥爾曼電路中,上面的三級管基極交流接地,則在其基極和發射級只有直流信號,交流信號為0,故,下面的三級管的增益為0,因為增益為0,所以沒有發生共射級電路避免不了的密勒效應,電路的頻率特性變好(取決於共基極接法所用的三級管的截止頻率)。通過以上的分析可知:共射級電路作為由vi使發射級電流變化的可變電流源而進行工作。
  • 模擬電路應用之LDO的PSRR計算
    之前的一篇文章說要講miller裡面的zero。可是,作者君想了好幾周,還是沒有想出怎麼用自己擅長的簡化方式來講這個zero……想這個真心燒腦細胞,昨天發覺自己居然長了一根白頭髮,淚目……還是別扯淡了。
  • 密勒指數&面指數 公式總結篇
    答:排除算錯的情況,大概率因為你們一個把題目中給的指數默認了密勒指數 另外,科研論文中比較常用的是密勒指數表達晶面,因為密勒指數是晶胞的單位矢量係數,坐標系使用起來更方便些。面指數是原胞單位矢量係數,坐標系往往並不兩兩垂直,使用不方便,但是按部就班的計算毫不疏漏。如果看過這篇推文的你正在參加考試,而且考場上的題目實在沒有指定哪種指數,就默認密勒指數吧!
  • GREENHOUSE EFFECT 溫室效應
    WORDS AND EXPRESSIONSThe green house effect 溫室效應greenhouse/'griːnhaʊs/ 溫室trap /træp/ 收集;吸收atmosphere /'ætməsfɪə/(圍繞地球的)大氣,大氣圈,大氣層carbon dioxide
  • 使用555的FM調製電路
    電路的功能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57431.htm這種振蕩器的振蕩頻率在100KHZ以下,本電路的頻率為40KHZ,這一頻率接近紅外線遙控頻率。本電路還可用作低頻載波的頻率聲音或數據信號進行調製。
  • 電路基礎:Lec 10- 二極體的動態特性
    1、仿真現象這裡還是通過仿真先看一個之前介紹過的半波整流電路,這裡我們加了一個實際的二極體1N4007的spice模型。我們先把輸入正弦波的頻率設置為50Hz。從仿真結果看,滿足我們的要求,正嚮導通反向截止。
  • 電路基礎:Lec 5- 旁路電容與心臟搭橋
    重點一句話:旁路電容,通有用交流信號,旁邊有其他電路。2、從例子理解最典型的一個例子是三級放大電路中,與Re並聯的電容C2就是旁路電容。它起到什麼作用呢?我們都知道對於一個三級放大器,它的作用是放大輸入的交流小信號,但三極體需要一個直流的偏置電壓,Re的作用就是和其他電阻元件配合為偏置電路提供一個合適的靜態工作點。但是對於交流小信號而言,然後不加C2,那麼交流小信號就只能通過電阻Re,會影響放大器的增益(三極體放大器原理我們後面會講到)。所以,這裡在Re旁邊並聯一個C3,這樣直流就走Re,交流就走C2,既不影響直流偏置,又不影響放大器增益。
  • 電路基礎:Lec 11- 從諾貝爾獎到二極體的分類總結
    (這裡我提示一點,很多時候遇到一個不太容易理解的元器件名稱或電路名稱,不妨看看它的英文名,往往英文名稱更能表示出它的本質)。上次用到的1N400X系列就是整流二極體。快恢復二極體(Fast Recovery Epitaxial Diode, FRED),trr小於200ns,一般在50ns以下,可以用於頻率較高的電路中,數字電路中常用的1N4148級是典型的F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