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太空人掉進黑洞會怎樣?扯成碎片,還是被燒焦?問題看似無聊,但卻毫不客氣地把量子力學擺在了廣義相對論的敵對面——因為按照曾經公認的理論,太空人最終會在黑洞的「奇點」被粉碎,落入黑洞無限緻密核心;而按照量子效應,「事件視界」則會變成一個高能區域,就像面「火牆」,任何東西一觸即焦。
在黑洞問題上,霍金早在上世紀70年代就已證明:「黑洞也不是這麼黑」(語自《時間簡史》),相反它們會輻射出能量,就是著名的「霍金輻射」。但是,該理論提到的輻射並沒有涵蓋黑洞內部物質的信息,一旦這個黑洞萎縮並死亡後,其中的所有信息也會隨之消失。
該說法明顯與量子力學產生矛盾。經過三十幾年的逐步修正,霍金現在終於找到了一個更具有說服力的版本,也為「黑洞火牆悖論」提供了新的選項——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都安然無恙,黑洞卻沒有視界能夠「著火」了。換句話說,既然現代物理學的兩大支柱都是正確的,那二者爭議的焦點黑洞,就要放棄自己的決定性特徵了。因此黑洞(或名灰洞)只是暫時關押住物質和能量,最終會以「亂碼」的形式釋放出其中包含的信息,這些信息在逃離後已面目全非,無法還原。
儘管有人大力支持這種新觀點,但也有科學家對黑洞沒有視界的說法表示懷疑;而在2012年,歐南天文臺等機構也曾對類星體核心區域進行了高解析度拍攝,在圖像中發現的陰影區,當時判斷為首次觀測到的黑洞視界的直接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