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后妃的體制發始於周,形成於秦,自漢、唐、宋、元、明、清以降、歷代多有增損,但大體仍不離周制。王后地位雖位同天子,然而決不可言在天子之先,必以天子之命唯聽。充其量,後只能輔佐天子,所以其地位乃在天與之下是不言自明的。不僅如此,甚至后妃的生死大權也掌握在天子手裡。以天於的快樂為快樂,以天子的憂愁為憂愁。一切惟天於是命,這就是后妃生活的本質。電視劇裡常說:皇帝的後宮擁有三千佳麗。3000當然是虛數。但也形象地說明了皇帝個後宮裡妻妾成群的壯觀景象。那麼,皇帝做帝王怎樣與這麼多的嬌妻美妾以及無數有如「板凳隊員」的宮女們過性生活呢?
一般有如下七種獨門絕活。1、「羊車望幸」法。晉代有個皇帝,叫司馬炎,史載後宮宮女眾多,有粉黛近萬。因此,每天晚上到底要臨幸哪個妃子,成為一個讓他十分頭疼的問題。辦法總比困難多,這不,司馬炎眉頭一皺計上心來,想出一個辦法:他老人家坐著羊車,讓羊在宮苑裡隨意行走,羊車停在哪裡他就在哪裡寵幸嬪妃。從理論上說,這個辦法具有隨機性,因此相對比較公平。羊兒可不知道哪位妃子顏值更高啊。但是很快,一位聰明的妃子就想出了應對之策。她把竹枝插在門上,把鹽水灑在地上。羊兒喜歡鹽水的味道,停下吃食,於是羊車就停在她的宮門口……後來,這個故事發展成為一個成語,叫「羊車望幸」。意思就是,希望得到別人的重視或者寵愛。舉個慄子:像我這樣的屌絲,每個月總有那麼30多天過著「羊車望幸」的日子。
2、「擲骰侍寢」法。唐朝大詩人白居易的《長恨歌》中有一句:詩句「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形容唐玄宗李隆基的後宮美女之多。李隆基也是一位風流皇帝。唐朝曾制定嬪妃陪侍御寢的順序制度,按照月圓月缺來確定。李隆基做皇帝後,卻將這個制度拋棄了。他另外發明了一個更有趣更刺激的侍寢方法:「擲骰賭寢」法:用擲骰子來確定當晚待寢的嬪妃。由於「擲骰賭寢」法選用的是一種特製的骰子。所以,當時宮中的妃子都將這種骰子稱作「媒人」。除了擲骰子來確定當晚待寢的嬪妃,唐玄宗還發明「蝶幸」法。他讓嬪妃們在頭上插滿鮮花,然後將親自捉來的蝴蝶放飛,這個蝴蝶停在誰的頭上,誰就能得到侍寢皇帝的待遇。另外,還有諸如;使嬪妃競相撲捉流螢,以先得螢蟲者受幸的「流螢得幸」法;有向嬪妃發射香囊,以中者得幸的「香囊中幸」法等……只不過,自楊貴妃入宮後,「集三千寵愛在一身」,這些方法都派不上用場了,後宮女子只得在七夕向牛郎織女訴幽情了。
3、「風流箭中」法。唐敬宗李湛15歲當皇帝,18歲就死了。短短的3年,他盡享齊人之福,著實過了一把皇帝的癮。李湛也面臨著「今晚哪裡過夜」艱難選擇。為此,他發明了一種「風流箭」,用來決定夜裡臨幸哪個后妃。他用竹皮做弓,用紙做箭,紙質的箭頭上蘸有龍麝香末,然後讓妃妾們聚在一起,敬宗搭箭射去,中箭者毫無痛楚,箭頭觸處,身上倒是香氣四溢。這位被射中的妃子就成為當晚皇帝寵幸的對象為此,後宮中流傳開這樣一句歇後語:「風流箭中的——人人願。」
4、「託夢自薦」法。前面是皇帝發明的方法,「託夢自薦」法卻是一位聰明的後宮妃子發明的——她就是宋真宗妃子李宸妃。李宸妃原本是侍候章獻太后的一個小宮女。有一次,宋真宗偶爾經過時想要洗手,李宸妃趕緊抓住這個機會,巴結地端起盥洗器具前去服待。皇上見她膚色潤美,就與她聊了起來。她趁機對宋真宗說,昨晚忽然夢見了一個羽衣之士,光著腳從天而降,對我說:給你生個兒子。而此時的真宗正為沒有兒子而犯愁,聽了李宸妃的話之後,挺高興地說,我來成全你吧!李宸妃因此而得幸,果然於隔年就生下了皇子。只是皇帝方法再多,也奈何不了後宮妃嬪自己出「么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