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大師宮崎駿的經典電影《龍貓》,這部30年前的老電影重製上映,觀眾得以重溫那賞心悅目的畫風,以及溫暖而又治癒的情節。票房方面,《龍貓》上映一周收入過億,可以負責任的說,《龍貓》靠的不是販賣情懷,憑的是真本事。
當《龍貓》即將重製上映的消息一出,第一波吸引網友的,是這張海報。
作為一部上映於1988年的作品,為什麼時隔多年,大家對它念念不忘呢?《龍貓》講了一個發生在1958年的鄉村故事,10歲的小女孩小月和4歲的妹妹,因為母親生病住院,姐妹隨父親一起回到鄉村生活。也是在這裡,兩個小女孩認識了住在森林深處的「精靈」龍貓,從此展開了一段非凡的友誼。
雖然劇情並不複雜,但是《龍貓》的影響力卻不容小覷。像日本電影界數一數二的大腕黑澤明,選出的「個人最愛100部影片」中,《龍貓》是唯一的動畫片;
日本權威電影雜誌《電影旬報》評出的「世紀百佳日影」中,《龍貓》高居第13位,而且是動畫電影中的NO.1。作為一部動畫電影,可以說是相當厲害了!
《龍貓》的影響力不只體現在排行榜上。《超能陸戰隊》的角色設計總監曾表示,大白就是借鑑了龍貓,而且宮崎駿也是自己的偶像。
大白和龍貓都有在雨中等巴士的經典畫面!
在皮克斯2010年的《玩具總動員3》當中,就有向龍貓致敬的彩蛋。當年,該片執行製片人、身兼宮崎駿友人的約翰·雷斯特表示:我們希望宮崎駿先生及吉卜力的各位,能從這一點發現他們對於皮克斯來說,有多麼重大的意義。
乍一聽到「吉卜力」這個詞,許多人估計還很陌生。吉卜力是宮崎駿工作的一家動畫工作室,這家工作室,也是宮崎駿命名的。
吉卜力,原是義大利普羅尼飛機生產的一架運輸機。為什麼宮崎駿會給工作室取一家飛機的名字呢?這與宮崎駿的家庭有很大的關係,1941年,宮崎駿出生於經營著一家飛機製作廠的家庭,而對於飛機和飛機製作的熱愛,在他後來的許多電影中都能感受到。
從大學政治經濟系畢業後,因為熱愛動漫,宮崎駿進入了日本東映動畫,從事動畫師的工作。然而,由於日本職場有著論資排輩的習慣,所以他最開始只能做一些短篇動畫。也是在這個時候,宮崎駿製作了一部名叫《熊貓家族》的動畫短片,送給兒子宮崎吾朗。
這部動畫劇情和後來的《龍貓》幾乎一模一樣,這就是《龍貓》的前身。
後來,宮崎駿有了執掌長篇動畫的機會,製作出了一部名為《魯邦三世卡裡奧斯特羅之城》的動畫片。但是由於當時票房慘敗,宮崎駿遭到了東映公司的「雪藏」。
無奈之下,宮崎駿和同事高畑勳出來組建了這個吉卜力動畫工作室。這個工作室先後製作出了《風之谷》、《龍貓》和《螢火蟲之墓》這三部在現在看來非常經典的動畫,但是它們在當時依然票房平平,
直到《龍貓》這部電影被搬上電視,並獲得了日本觀眾的一致好評,吉卜力才扭虧為盈,得以生存下來。可以說,龍貓之于吉卜力,就等同米老鼠之於迪士尼。
《龍貓》的原型來自於日本作家宮澤賢治,
1921年發表的童話故事《橡子與山貓》。
它描寫了一個小男孩收到一封上頭寫著「山貓敬上」的明信片之後,隨即離開家,只身前往深山裡的起風處的故事。
無獨有偶,《千與千尋》裡面經典的海中電車段落,其靈感來源也是宮澤賢治的小說《銀河鐵道之夜》。
主要內容是講兩個小孩坐上了一輛銀河鐵道列車,在銀河上漫遊,一會而是天鵝座,一會兒天琴座,最後還有天蠍座的大流火,而且車上不斷有人下車,一些看不清的人在下車。最後他的朋友下車了之後,他才明白,朋友已經不在人世了。
宮澤賢治的作品有大量的物哀感、惆悵,以及濃重的鄉愁,這非常符合日本人的審美愛好。
而國際上,對宮崎駿最大的認可就是《龍貓》和《千與千尋》這兩部動畫表現出來的童真、童趣以及人物的成長,在全世界都是共通的。
童話故事無國界,音樂同樣無國界。宮崎駿的動畫之所以吸引人,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配樂。日本著名的作曲家久石讓從《風之谷》開始,就擔任宮崎駿的配樂師,創作了不少的經典。
如此看來,這兩人真是天作之合啊!一定是奇妙的緣分,讓他們相遇!
遺憾的是,在宮崎駿最近的一期採訪中,他卻告訴大家,以後再也畫不出像《龍貓》這樣的作品了。
由於自然環境被破壞,現在宮崎駿已經很難找到那樣的草叢。
最後,借用宮崎駿一句原話:「拍電影就是為了傳達世界的美,傳達世界未被察覺的美,我用這樣的眼光來看世界」其實我想說,老爺子你做到了,從你的電影中,我們感受到了世界的美,以及那些我們未曾察覺的溫暖。還有,人間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