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國王學院(英文:King'sCollege London,縮寫:King's或KCL),又譯倫敦大學國王學院,是倫敦大學的創校學院之一,亦為世界享譽盛名的菁英名校。倫敦國王學院1829年由英王喬治四世和首相惠靈頓公爵於倫敦泰晤士河畔旁所創立,是英國金三角名校和羅素大學集團的知名學院,培養出許多諾貝爾獎得主與世界政商名流。2005年《衛報》曾盛讚倫敦國王學院、倫敦政經學院、帝國理工和倫敦大學學院是倫敦大學四大學院,譽其在英國學術聲望可與牛津大學、劍橋大學相比擬。以諾貝爾得獎人數計算,倫敦大學共產生84為諾貝爾得獎者(而牛津大學則有69位諾貝爾得獎者)。每年來自世界各地學生申請入學競爭激烈。倫敦國王學院為英國最難入讀的學府之一,是一所以研究為導向的大學,也是英格蘭第四古老的學校。截至2018年,學院校友及教員共誕生12名諾貝爾獎得主、1名圖靈獎得主、3座奧斯卡金像獎、3座葛萊美獎與1座艾美獎。
校友分布領域廣泛,包含國家元首、國際組織與非政府組織,其中英國19位現任下議院國會議員與17位現任上議院國會議員皆為倫敦國王學院校友,亦培育出五大洲許多政界人士。此外,醫療界、科學界,數學界、藝術界與建築界也皆有眾多傑出校友。知名校友包含文豪託馬斯·哈代、詩人約翰·濟慈、奧斯卡影后葛麗·嘉遜、發現DNA結構的莫裡斯·威爾金斯與羅莎琳·富蘭克林、惠斯通電橋發明者查爾斯·惠斯通、提出馬克士威方程組的現代物理學先聲詹姆斯·克拉克·馬克士威、近代護理學奠基人南丁格爾、拉美文學重要作家馬利歐·巴爾加斯·尤薩以及理論物理學巨擘彼得·希格斯皆是倫敦國王學院的畢業生。
國王學院創立於1829年,同年獲取皇家特許狀,故按理說是英格蘭第三古老的大學(倫敦大學學院於1836年獲取特許狀),惟官方則自稱為英格蘭第四所大學。國王學院的教學醫院聖託馬斯醫院是歐洲最大的醫療訓練設施,醫院歷史可追溯自1173年,而其醫學院於1550年創建。1836年,國王學院成為聯邦制倫敦大學的建校成員,後來於1985年與伊莉莎白女王學院和切爾西科技學院合併,於1997年與倫敦精神病學研究院合併,以及於1998年與蓋伊及聖託馬斯醫院聯合醫學和牙醫學院及南丁格爾護理學和助產教育院合併,令國王學院成為更大規模的大學。
國王學院的主要校園位於倫敦威斯敏斯特市河岸街,其餘三個校園位於泰晤士河畔,亦於南倫敦丹麥山擁有校區。國王學院共設9所學術學院,其中再分為眾多部門、中心和研究所;學院亦擁有歐洲最大的研究生醫術教育和研究中心,當中包括6所醫學研究委員會研究中心,國王醫療科學合作夥伴聯盟的創辦成員。國王學院目前擁有約25,000名學生及6,113名職員,在2013/14年度的收入合共6.04億英鎊,其中1.72億為研究經費和合約。
倫敦國王學院在全世界享有盛譽,屬金三角名校和羅素大學集團,是英國最具盛名的多學科、以研究見長的大學之一,其在研究領域的領導地位和世界範圍內的極高聲譽吸引了超過30,000名來自於世界各地的學子於此進修醫學、生物、科學、工程、商科、法律和人文等近200個專業的課程。
學院在2013年加入了科學與工程南聯盟(Scienceand Engineering South Consortium),這是其於2013年5月9日與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南安普頓大學,帝國理工學院和倫敦大學學院共同發起並創立,為凝聚學識見解和資源所建構的大學集團。SES是英國最強大的科研型大學集團,亦為世界最領先的科學和工程研究中心之一。
倫敦國王學院本科錄取條件
(1)A-level要求在A*AA-ABB之間,IB要求在32-35之間;
(2)語言要求:
大部分專業:雅思總分6.5(單項不低於6.0);託福總分92(寫作23,其他20); PTE總分62(單項不低於59)
少數專業:雅思總分7.0(單項不低於6.5);託福總分100(寫作25,其他23); PTE總分69(單項不低於62)
(3)學校開設語言課程( King's Pre-Sessional English Language Programme)提供本科+語言雙錄取
申請說明
倫敦國王學院通過UCAS在線申請。直讀本科需具備的學術背景包括:IB課程、A-level、AP課程T等學校認可課程或考試,否組需要先就讀大學的預科課程。
想了解更多信息,歡迎加群交流。這裡有一群熱心的留學家長,相信能解答你的眾多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