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漂」在動物界並不稀奇
「水上漂」經常出現在武俠小說當中,比如說:金庸武俠小說《射鵰英雄傳》中有個反派叫做裘千仞,是一個絕頂高手,他的絕技就是「鐵掌水上飄」。
很多人以為「水上漂」只出現在武俠小說當中。但實際上,並非如此。在自然界,具有「水上漂」技能的動物不在少數。比如:壁虎、雙冠蜥。
其中,就有生物學家對於壁虎的「水上漂」技能很感興趣,並且對其進行深入的研究,並把結果發表在了《Current Biology》上。
他們發現,壁虎之所以可以做到「水上漂」,主要有3個原因:
高水踩踏創造空腔,同時形成一種向上的力。善於利用水的表面張力尾巴搖動進行助力
除了壁虎,自然界當中還存在著許許多多善於「水上漂」的動物,比如:水黽。
不過,水黽「水上漂」的原理和壁虎並不一樣,說到底,其實水黽要實現「水上漂」要比壁虎簡單的多,這是因為水黽的重量小。所以,水黽僅僅利用了水的表面張力就實現了「水上漂」。
那問題來了,你可能要問:什麼是水的表面張力?
簡單來說,我們可以從微觀的角度來理解,每個水分子之間都和周圍的水分子會有相互吸引的作用,正是因為如此,水才可以聚集起來形成液體。
但是水面上的水分子的「周圍」並不完整,正是因為,水表面的水分子和空氣中的分子的吸引力很弱,而和水下的水分子吸引力很強。
因此,水和空氣的界面上就形成指向內部的合力,也就是表面張力。表面張力總是傾向於收縮液體,或者說減少液體的表面積。當水黽踩在水面上時,水表面會向下凹,水的表面積就會增大,這正好和水的表面張力的作用是相反的,因此,水的表面張力就會支撐著水黽。
那人有沒有可能實現「水上漂」?
從上面的例子,我們不難發現,當體重較大時,僅僅利用水的表面張力是不夠的。當然,這裡說到的是我們日常生活的水。如果你對水進行一些處理,加點玉米澱粉之類的東西,這樣就可以在「水上漂」了。
還有,我們熟悉的死海,其實也可以在上面「漂」,但是要「水上漂」還是不太做得到,這是因為,雖然死海的海水密度很大,但還是不足以支撐僅僅用腳踩上去所產生的壓強。
不過,比較有意思的是2013年的搞笑諾貝爾物理學獎,科學家用各種方法去驗證如何才能實現「水上漂」。
2013年搞笑諾貝爾物理學獎
義大利的科學家Alberto Minetti、Yuri Ivanenko等人為了驗證:一個人踢腿的速度有多快才能做到「水上漂」?做了一個深入的相關研究。
當然,這個實驗的靈感來自於上文說到的壁虎,上文提到了壁虎之所以可以「水上漂」很大的原因是蹬腿速度足夠快。
科學家研究了雙冠蜥在水上的奔跑,發現它們之所以可以實現「水上漂」和自身體重有關(差不多平均只有90克),以及強大的肢肌肉保證了雙冠蜥可以快速蹬腿,當然還有超大面積的腳掌。
基於這個認知,科學家開始進行比較深入的探究,很多科學家考慮過許多種情況,我們這裡就提三種:
1,提高蹬腿速度
2,增大腳掌面積
3,降低重力加速度
提高蹬腿速度在第一種情況中,科學家發現,如果要像雙冠蜥那樣實現「水上漂」,那雙腿蹬水的速度至少要保持在30m/s,同時腿部的肌肉要增強到原來的15倍以上。
增大腳掌面積接近著,還有人思考另外的方式,那就是增大腳掌的面積。科學家通過計算得出,腳掌面積至少要達到一平方米,而雙腿蹬水的速度至少要在10m/s,才可以實現「水上漂」。當然,這裡其實已經忽略了如果帶上一對一平米的「腳掌」還能不能蹬水的問題。
降低重力加速度科學家通過模擬實驗就發現,在重力加速度只有地球重力加速度的10%的時候,帶上一般性的「腳蹼」就不會沉下去,也就是說,可以「水上漂」。
我們知道,月球的重力加速器是地球的1/6,也就是說,在月球上,如果一個坑,裡面水,你帶著一般的「腳蹼」就可以在上面「水上漂」了。
所以,說到底,約束人類沒辦法水上漂的其實是重力,腳掌的面積,腿部的肌肉,水的表面張力。如果能克服這當中的某些因素,就夠能實現「水上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