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很河裡很平常的石頭,在河水洗刷下顯得異常的光鮮亮麗。日久的磨練顯得他很圓潤無比。然而這塊石頭在市場的行情如何呢。價值多少呢?又會有哪些人去買呢?這個要從一個故事說起,
一個年輕人從廟裡的後花園搬了一塊大石頭,跑到菜場裡準備賣掉。一個來買菜的大嬸兒看到了,就問:「這塊石頭怎麼賣呀?這個人不說話伸出5根手子,大嬸說5元嗎?這個年輕人搖了搖頭。大嬸說好吧50就50吧。我買回去壓鹹菜用。這個年輕人麼有賣帶著這塊石頭回到了家,和村裡一個年長的人說起了這個事。一分不值的石頭居然有人出50元去買。這位長著說你先別買,明天用 同樣的方法去博物館試試。
第二天這位年輕人又去了博物館一群人看到這個年輕人在賣這塊大石頭,感覺很好奇。這裡怎麼會出現一塊大石頭。不會是化石吧,或者說隕石?一定來頭不小。這時候有個人出來問你這石頭多少錢賣呀。這個年輕人還是默不說話伸出5根手指,那個人說5百嗎?這個年輕人搖搖頭,那個人說5千就5千吧。正好我帶回去雕一尊石像。這個年輕人聽到這裡,忙說我不賣了。背起石頭跑了回去。回去找到那位老者又說了經過,居然能賣到5000.這位老者,嘴角一笑。說你明天去古董店試試。
第三天這個年輕人吧石頭帶到古董店門口,一群遊客,在圍觀這塊石頭,和昨天說的話差不多一樣。這時候跑出了一位土豪說你這石頭多少錢賣呀。這個年輕人伸出5根手指。土豪問5萬嗎?這個年輕人驚訝的長大了嘴巴。還是默不作聲,搖了搖頭。這個土豪那好吧50萬就50萬吧。這是哪個朝代的呀,我買回去,擺在家裡。這個年輕人已經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了。
故事就這樣結束了,為什麼一塊同樣的石頭在不同的地方價格會不一樣呢?是什麼決定了石頭的價格?這裡有三個要素,第一得有人要買,石頭本來是不值錢的。但是石頭對別人是有用的。所以才會有人去買,有需求,有價值才會有人買。第二場景決定需求,三個地方三個價格,三種人有三種需求。在不同的場景人對事物可能會觸發不同的需求,不同的需求導致判斷價值的標準不同。這裡的不同沒有高低不同,如果大家都把他當成河裡的石頭那到哪裡都是不值一毛的。一杯咖啡在家裡就是咖啡,在咖啡店就是一種社交方式。一杯水在家裡就是一杯水,在沙漠裡那就是生命。所以說需求決定了石頭有沒有價值,場景決定了價格。
這個故事就這樣講完了,大家有沒有看懂什麼,就好像我們的人一樣。一個人在不同的地方,遇到不同的人都是這個道理。我們只有努力的使自己學到更多的知識,身邊的任何人,任何事都決定了你的價值所在,自己更努力,才有 機會讓更多人去理解你。對他能有所幫助,這樣我們才有價值,不會是一個廢人。做一個對家人,對朋友,對國家有用的人。我們都是河裡的那一塊石頭,就看你自己能漂到哪裡。你要做一塊什麼樣的石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