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見「地火」(我與新中國·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

2020-12-03 人民網

年齡與閱歷告訴我,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一個改革創新的時代。它恢宏而又壯闊,熱烈而且執著,它以堅定的姿態、磅礴的氣勢,迅速地改變著世界、創造著未來!我們需要這種精神上的激動,而不能一味沉浸在「竹露煎茶」「桐雲讀畫」和「松風蕉雨」般的舒適與淡泊中。

年輕時,我在建設兵團一個農建師軍務科當參謀。有一回,跟科長去南山接收一個小煤礦。早就聽說小煤礦附近有一個廢棄的老礦區,因自燃起火,那地火已燒了好幾十年,景象極為壯觀與奇特。好奇的我央求礦長帶我去瞧瞧。那天,風趣、精明而乾瘦的老礦長問我:「小夥子,你膽量咋樣?」我說:「反正夠跟您走這一趟的。」他笑笑,不再言喘,倒背起手,甩打甩打,在頭裡走了。我看看天,白雲依然悠閒,便也笑笑,緊步跟上。但走出一截去,那景色陡然變了。路往高處走,身邊的土色卻轉黃變紅。那是種悶黃和暗紅。遠處的,則連片發紅,仿佛剛冷凝的巖漿。我開始冒汗,必須解開衣扣,耳邊傳來嘶嘶的聲音,那是巖縫間往外噴氣之聲。再往前走,但見山谷空闊斷裂,天上鷹隼難覓其蹤,我的雙腳已經被炙烤得很熱了,我真切感受到腳底下燃燒的地火。一種激動,一種被地火的壯闊與壯麗深深激發的激動,忽然湧上心頭。

當晚回到小煤礦礦部那個簡陋的招待所住下時,我完全無法讓自己從白天所經歷的那個地火場景中超脫出來,無法制止它帶給我的那份激動。在靜夜的沉思中,我難以界定這種突如其來又不可抑制的激動的具體內涵,只是懷念地火的恢宏和壯闊、熱烈和執著。後來的幾十年間,我去過許多地方,我一直在尋覓地火——不,準確地說,是在尋覓那種激動。年齡與閱歷告訴我,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一個改革創新的時代,我們需要這種精神上的激動,而不能一味沉浸在「竹露煎茶」「桐雲讀畫」和「松風蕉雨」般的舒適與淡泊中。

但是,要尋覓到類似地火這樣的激動,實非易事。即便在美國科羅拉多高原上那個舉世聞名的大峽谷裡,在俄羅斯那無與倫比的廣袤原野上,在日本那個整潔寧靜有序的海港小城和它溼漉漉的街巷裡,在阿爾卑斯山腳下寧靜而精緻的小鎮裡,在淺藍色的日內瓦湖畔……它們都讓我為其感嘆,但它們都沒有能讓我失去平靜和冷靜。我只是在欣賞它們,它們沒有能夠讓我「融化」,更沒有讓我產生那種久違的激動。

是的,很難再找到那樣的「地火」。於是,我不再執意去尋找它了。

過了一些年,有朋友告訴我這個早已定居北方的老上海人,有人要改造上海了。建高架路,建新居民區,建這,建那……我啞然失笑:「改造上海?你們在上海久居過嗎?了解上海嗎?」那無數彎曲狹窄的小弄堂裡,有無數個小樓與石庫門房子,每一幢低矮的小樓都會是一個「鴿子窩」,每一個「鴿子窩」裡都可能會住上「七十二家房客」。當年我家住的小板樓樓梯下邊那個只能放一張床的空間裡就住著一家三口——一位到上海來做「娘姨」(保姆)的母親和她兩個不滿十歲的女兒。而我們一家五口也就擠在一間不到十三平方米的「鴿子窩」裡。在寸土寸金的上海城區,不要說建什麼長達幾十公裡的高架路,就是建十米百米的新路,需要動遷多少居民?這難度是超乎想像的。這樣一個「百年老上海」,是輕易動得了的嗎?但幾年後,再次回到上海,我驚呆了。我顧不上去細看那些「與我無關」的變化,急匆匆回到我度過青少年時期的那條弄堂。弄堂在哪裡?用卵石鋪砌的小街在哪裡?專賣日雜小百貨的「煙紙店」和賣油條的早點攤兒在哪裡?人行道旁那棵長不高的桑樹和長在別人家竹籬笆後頭的高大桐樹去了哪裡?所有伴隨我一起長大的「發小」們又在哪裡?我看到的是一個非常現代化的民居新樓群、一大塊設計規劃得十分精美的綠化休閒地,一個完全嶄新的世界。我無法平靜,因為所有這一切變化偏偏發生在我離開上海之後的那些歲月裡……

這裡沒有「地火」。

但再一次灼熱……奔湧……激動卻不期而至……

在此前,我去過深圳。那時的深圳,在幾十上百平方公裡土地上幾乎無處不是喧騰的工地。更讓我激動的是,聽人介紹,那時全體深圳人的平均年齡只有二十八歲。年輕,不只是深圳人唯一值得自豪的標籤。他們有的是從內地處長、科長位置上辭職「下海」來的。更多的是帶著簡單的行李,擠在綠皮火車車廂裡,就衝著這一塊正在打破鐵飯碗禁錮的「金土地」來的。一些是淘金者,更多的是為完善自我、實現民族理想而衝到這改革第一線上來的。在城中村那些簡陋的出租屋裡,在人手極度缺乏的辦公室裡,在城鄉接合部一幢幢尚未全部竣工的板樓裡,在到處堆放著建築材料的空地和馬路旁……這些熱血沸騰的年輕人在成熟的中國共產黨人的率領下,謀劃著體制創新。無數人為他們提心弔膽,他們則用「義無反顧」四個字來構築和詮釋自己「年輕的生存含義」。

是的,這裡依然沒有「地火」,卻又一次讓我感到激動……

前年,我又去了一次南方。那是南海邊的珠海。沒人告訴我,在那裡可以找到「地火」,我也知道,在海邊更是不可能有什麼「地火」。我去的只是一個橋梁工地。酷熱難耐的夏天,鹹腥的高溼,摧枯拉朽的颱風,我結識了一群工程師和工匠,他們要在伶仃洋上建一座五十五公裡長的大橋,其中有六點七公裡必須用深海深埋隧道的形式建在海底。這條隧道裡有六個車道,用三十三節鋼筋混凝土管道連接而成,每一節都重八萬噸,在四十米深的海底,要保證一百二十年不漏一滴水。世界上至今還沒有人在海上建過這麼長的橋,更沒人建成過這麼長且又不漏水的深海深埋隧道。他們曾求助一家外國公司,為他們做些技術諮詢,但這家公司的開價高得完全無法承受。再三商談,他們拿出最大限度可以拿出的三千多萬歐元求一個諮詢。對方的答覆卻是,三千萬?那我們就只能替你們唱一首祈禱歌了。於是,他們組建了一個核心團隊,聚攏了近百位年輕工程師,用掉大半年時間,制訂中國自己的工程方案。又用七年時間,在創造二三百項工程專利發明、進行數以千計的各種工程實驗、自己設計製造數以百臺的大型工程設備以後,終於在伶仃洋幾十米深的海底,成功建成了不漏水的隧道,從而震驚了世界橋隧界。也因此,中國的深海深埋隧道工程技術一舉登上世界頂峰。素以海洋工程聞名於世的荷蘭一家著名大公司邀請我們這個核心團隊去他們公司。當這個團隊到達時,該公司全體人員列隊歡迎,並升起五星紅旗。這個公司的人說,公司成立一百多年來,以這樣的陣勢歡迎外國技術團隊並隆重升起該團隊所在國國旗的,一共只有過兩次。特別讓我震撼的是,這個核心團隊中,絕大多數——包括這個工程的總指揮、總經理、總工程師,都是我們國家自己培養的大學生、研究生和博士生。

難道這不就是一種「地火」?這是散發著巨大能量的中國的地火!

它爆發著蓬勃的力量。它恢宏而又壯闊,熱烈而且執著,它以堅定的姿態、磅礴的氣勢,迅速地改變著世界、創造著未來!

(作者為著名作家、編劇)

《 人民日報 》( 2019年10月21日 20 版)

相關焦點

  • 李季倫院士榮獲「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章
    本網訊 我校民盟盟員、中共黨員、中國科學院院士李季倫,榮獲「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章。9月19日,民盟北京市委會副主委李成貴親自為李季倫院士頒發紀念章。李季倫院士曾獲農業部技術改進二等獎、五一勞動獎章、全國農業勞動模範、北京市科技成果二等獎等各項獎勵。
  •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主題展在首爾舉行
    人民網首爾9月29日電 (記者馬菲)「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主題國際巡展」27日在首爾開幕。 展覽現場,159幅精美照片,按照新中國成立至今70年的歷史進程、分為「中國人民站起來」「改革開放春風裡」「砥礪奮進新時達」3個主題,生動展示了70年來中國人民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行的艱辛探索,以及為創造美好生活進行的共同奮鬥和取得的偉大成就。
  • 在蒙中資企業舉行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聯歡會
    人民網烏蘭巴託9月19日電(記者 霍文)作為中國駐蒙古國大使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活動之二,由蒙古國中華總商會和中國駐蒙古國大使館共同主辦的在蒙中資企業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聯歡會19日在烏蘭巴託成吉思汗飯店舉行,駐蒙古使館外交官、中資企業代表、蒙古國商業理事會代表以及旅蒙華人華僑等300餘人出席。
  • 習近平在參觀「偉大曆程 輝煌成就——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
    習近平在參觀「偉大曆程 輝煌成就——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時強調高舉旗幟團結一致銳意進取為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不懈奮進李克強汪洋王滬寧趙樂際韓正王岐山參觀展覽
  • 雙語總結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大閱兵亮點
    在10月1日舉行的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閱兵中,空中護旗梯隊拉開了閱兵分列式的序幕,中國共產黨黨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飄揚在天安門上空。20架直升機組成巨大的「70」字樣。
  • 羅馬尼亞《旅羅華人報》:華僑華人舉行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
    羅馬尼亞《旅羅華人報》:華僑華人舉行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活動 2019-09-29 10:21:35來源:中國僑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幣圖案(金銀紀念幣+雙色銅合金紀念幣)
    8克圓形金質紀念幣背面圖案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活動標識,並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字樣及面額。  主景圖案上方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字樣,下方刊面額「10元」字樣。
  • 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海流圖鎮婦聯「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主題...
    烏拉特中旗婦女聯合會國慶錦繡中華 盛世華誕為全面推進「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隆重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9月30日,海流圖鎮婦聯、旗幼兒園聯合舉辦「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暨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大型慶祝活動,活動以「傳承中華文化,共育華夏未來」為主題的大型慶祝活動。
  • 三亞市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主題文藝晚會
    三亞市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主題文藝晚會 2019-09-25 18: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每日一詞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 the 70th anniversary of...
    10月1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閱兵式、群眾遊行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10月1日上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 圖片來源:新華社【知識點】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向世界莊嚴宣告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這一偉大事件,徹底改變了近代以後100多年中國積貧積弱、受人欺凌的悲慘命運,中華民族走上了實現偉大復興的壯闊道路。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
  • 中國駐墨爾本總領館舉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招待會
    人民網墨爾本9月26日電 (王泉驕)25日晚,中國駐墨爾本總領事龍舟在墨爾本舉行招待會,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維多利亞州州長丹尼爾・安德魯斯、反對黨領袖克爾・奧布賴恩等維州各界代表、各國駐墨爾本領團,當地華僑華人、中資機構和留學生代表等500逾人出席招待會。
  • 運城慈愛醫院用讚歌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運城慈愛中醫心理疾病醫院舉行職工大合唱,並用一次與國旗的特別「同框」,表達對新中國最深情的祝福
  • 我愛你,中國!——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聯歡活動側記
    新華社北京10月1日電 題:我愛你,中國!——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聯歡活動側記新華社記者歡慶的時刻,歡樂的海洋。10月1日晚,天安門廣場火樹銀花、流光溢彩。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來到天安門城樓,同各族各界群眾聯歡,共祝新中國70華誕。
  • 阿聯杜拜鼎星傳媒:駐杜拜總領館舉辦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招待會
    駐杜拜總領館舉辦慶新中國成立70周年暨中阿建交35周年招待會。(圖片來源:阿聯杜拜鼎星傳媒)中新網9月26日電 據阿聯杜拜鼎星傳媒報導,當地時間9月25日晚,中國駐杜拜總領館在杜拜Madinat Jumeirah宴會廳舉辦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暨中阿建交35周年招待會。
  • 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普天同慶中國夢圓」藏頭詩
    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普天同慶中國夢圓」藏頭詩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上海詩詞學會特開展以藏頭格律詩的形式,形象、獨特、巧妙地反映七十年來,特別是新時代下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所取得的偉大成就以及所思
  • 「漫畫中國夢·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漫畫展在湘大舉行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12月12日(通訊員 李雯雯)12月12日上午,「漫畫中國夢·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漫畫展開幕式在湘大舉行。據了解,「漫畫中國夢·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漫畫展」選取1840—2019年以來的歷史漫畫和紅色漫畫,並加以適當解讀,全面展示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由「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曲折歷程。該畫展已在中國政法大學、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河北大學、湖南紅色文化研究院相繼展出。
  • 中山舉行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升旗儀式
    10月1日上午6時30分,中山舉行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升旗儀式,全市各界代表逾1000人齊聚市委市政府機關大院,致敬國旗,祝福祖國,深情謳歌新中國成立70年來取得的豐功偉績。撫今追昔,他說,70年來,國家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黨領導全國人民進行了偉大革命、偉大探索、偉大實踐,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只要更加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我們中國的明天一定會更好!曾立一等功的退伍老兵梁仁謙說,為了今天上午的升旗儀式,他凌晨三點半就已經起床準備就緒,現在一點也不覺得累,渾身都是力氣。
  • 「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優秀徵文:我的「中國夢、統戰情」
    【編者按】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年,市委統戰部在全市統一戰線範圍內開展徵文比賽活動,活動得到各地統戰工作者、統戰對象等的積極響應。在此期間,統戰工作的每一個精彩瞬間,每一個溫暖故事,都在我心中留下了真摯的情感和深深的感動,我願用一生去珍藏。「青絲飛揚,如花一般綻放的年齡,我一轉身,你便不在……當我的視野慢慢清晰,卻再也看不清你熟悉的臉。你來過,用生命踐行了你的誓言,你走了,任憑淚水打溼我的雙眼。
  • 新中國成立70周年商用車行業傑出人物
    寫在前面:2019年10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日。為此,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汽車頻道和中國商用汽車網共同推出大型專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商用車行業7位傑出人物、7件重大事件、7種經典車型。今天,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汽車頻道和中國商用汽車網推出的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商用車行業傑出人物。
  • 「我是中國人!」(我與新中國·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
    在舊金山,我曾訪問一位老華僑。他家客廳的最顯眼處,擺著一個中國青花瓷壇。每天,他都要摸一摸這個瓷壇。他說:「摸一摸它,我的心裡就踏實。」我感到奇怪。老華僑打開瓷壇的蓋子,只見裡面裝著一捧黃色的泥土。「這是我家鄉的泥土,六十年前,漂洋過海,我懷揣著它一起來到美國。看到它,我就想起故鄉,想起家鄉的田野,家鄉的河流,家鄉的人,想起我是一個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