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2018年9月)公布的ESI數據來看,在生物學與生物化學這一學科領域,中國內地的高校表現可圈可點。該次ESI學科排名,世界上總共有995所機構上榜,而中國內地則有57所高校和機構上榜。相對其它例如化學以及工程學等國內優勢學科而言,這算是上榜機構較少的學科了。當然上榜的高校,在世界上的排名表現也非常的一般,國內第一的上海交通大學也僅僅位於世界第109為的水平,而浙江大學和清華大學這兩所位居中國三、四位的高校,則排名在世界150名左右,相對於其它學科而言,這其實是一個比較低的排名了。今天在這裡,筆者將上榜的前46所高校整理出來,供各位參考。
一、國內前10名分別為: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浙江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中山大學、山東大學、四川大學、武漢大學。其實前10的這十所大學,都是國內頂尖的大學。在這個階段中國大學的整體表現處於一個下滑態勢,除了上交、浙大和川大的世界排名有所提升之外,其餘的都略有下滑或者保持不變。當然四川大學的是惡排名提升了3名已屬於非常優秀的表現了,而中山大學則下滑了4名,武漢大學下滑了3名,不過目前世界大學的學士競爭非常激烈,出現排名下滑也可以理解,不過還是要引起這些學校的足夠重視。
二、國內前20名分別為:北京協和醫學院、中國農業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南理工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同濟大學、吉林大學、南京大學、南開大學、江南大學。這個階段,同濟大學的世界排名提升了5名,南京大學的世界排名提升了4名,而且從整體來看,這一階段的高校的世界排名處於一個提升的趨勢。不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華南理工大學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尤其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世界排名下滑了3名,其實在很多人的意識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學術氣質一直是沉穩不張揚的性格,幾乎很少看到他的倒退,這一此居然出現下滑,也是的確讓人感到很意外的情況,不過相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本身的實力,會在未來的進取中,追趕回來,並且不斷超越自我。
三、國內前30名分別為:華東理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中南大學、蘇州大學、南京農業大學、南京醫科大學、廈門大學、第四軍醫大學、東南大學、大連理工大學。這一階段整體上也是一個上升的趨勢,中南大學世界排名提升了4名,蘇州大學和哈工大也是提升了3名之多。不過也有下滑的高校,比如大連理工大學就下滑了5名。值得一說的是,這個階段的部分大學,已經在這個學科內處於世界五百強之外了。整體上而言,已經是競爭力沒有那麼強烈的階段了,處於這個階段的高校的提升空間應該還是非常之大的,還希望這些高校積極努力,不斷開拓創新,在這個學科領域取得不俗的成果。
四、國內前46名分別為:華中農業大學、天津大學、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二軍醫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陸軍軍醫大學(第二軍醫大學)、首都醫科大學、暨南大學、天津醫科大學、南方醫科大學、中國海洋大學、中國醫科大學、湖南大學、蘭州大學、北京化工大學。這個階段,值得提出的是南方醫科大學和天津大學的提升,世界排名分別提升了8名和6名,而蘭州大學則下滑了8名,這是一個比較嚴重的退步了。近些年蘭州大學的發展一直為外界所詬病,但是蘭州大學在各種排名上的表現其實一直都還不錯,這次出現下滑,應該也算是一次意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