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牙脂鯉(O. aphanes)商品名為「紅蓮跳鱸」,是一種非常迷你的跳鱸,最大體長不到2釐米,相當的小,他們屬於頂器脂鯉科(Crenuchidae),商品名為跳鱸的魚類都是這個科的成員。頂器脂鯉科分為兩個亞科,跳鱸們屬於溪脂鯉亞科(Characidiinae);而我們熟知的珍珠燈(Poecilocharax weitzmani),和它的親戚P. bovalii,還有大帆珍珠燈(Crenuchus spilurus),則屬於頂器脂鯉亞科(Crenuchinae)。
Fishbase上對於紅蓮跳鱸的產地只是籠統的寫了亞馬遜流域,這種魚之前經常混雜在寶蓮燈裡輸入,我猜測可能為內格羅河。紅蓮跳鱸的公魚發色的時候全身呈現鮮豔的橙紅色,非常漂亮,但剛進口的時候通常都是體色呈透明的,需要飼養一段時間才會表現出鮮豔的體色。它的遊姿也非常可愛,通過抖動胸鰭懸停在水中,一直在水中遊動,非常靈動,而不像九間跳鱸那類喜歡趴在底砂上。
紅蓮跳鱸的公母區分比較簡單,公魚顏色鮮豔,有黑色胸斑,母魚顏色比較暗淡,注意身上的條紋不能用來區分公母牙脂鯉屬過去只有紅蓮跳鱸(神秘牙脂鯉)一種魚,但今年發表了一個新種——Odontocharacidium varii,這種魚只分布在委內瑞拉境內的奧裡諾科河上遊。
Odontocharacidium varii分布圖,白點為模式產地
這種魚和紅蓮跳鱸(神秘牙脂鯉)長的很像,從外觀上看最直觀的區別是新種在尾柄邊緣有2個黑點,而紅蓮跳鱸是沒有的。網上的圖片,這條應該是新種,除了尾柄的黑斑以外,條紋、顏色之類的特徵不能作為定種依據,這兩種魚身上條紋和顏色的變化極大
紅蓮跳鱸的飼養比較麻煩,它們接受人工飼料難度較高,需要餵食豐年蝦幼蟲等飼料,加上個體小容易被吃掉,最好小缸單養,避免和強勢魚混養並且多種植水草供它躲藏。
*本文配圖均來自網絡*
燈魚雜談 | 長鬚飄飄——龍鬚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