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記者包永婷11月25日報導:宇宙會終結嗎?達爾文的進化論為何屢遭攻擊?科普作家汪詰、吳京平分別帶著《未解的宇宙》《達爾文的戰爭》亮相「全國新書發布廳」,與現場讀者一起探討未解之謎中的真假之謎和進化論的進化歷程。對於「雙11」熱賣的基因檢測,汪詰表示,可以相信檢測出的祖源分析,看看祖上演變的過程,是南方人還是北方人,甚至可能有少數民族或外國的基因。
真假未解之謎
UFO是外星人的飛船嗎?史前文明存在嗎?尼斯湖水怪是真的嗎?「對於青少年來說,未解之謎是個噱頭。真正的未解之謎反而在公眾中的知曉度比較低。」汪詰發現,在宇宙未解之謎這個科普領域,又是偽科學的重災區。比如,暗物質、暗能量之謎是真正的宇宙未解之謎,但公眾對它們的知曉度卻沒有金字塔之謎、百慕達之謎的高,而後者都是假的。
汪潔說:「讀過《未解的宇宙》後,讀者就就會發現標題中帶有『嗎』的都是假謎。」他也表示,這些話題在公眾中知名度更高,謠言永遠要比真相傳播得快,針對大眾喜聞樂見的方式來編,投其所好。「在真偽科學的戰鬥中,真科學往往敗下陣來。因為真科學是受限制的,必須在框架內來說,而偽科學不按規則出牌。」
在《未解的宇宙》一書中,汪潔從真假之謎分兩個維度切入,通過破除假謎,了解如何識別假象和謊言;通過了解真謎,吸引大家進入真正的科學探索的大門。「希望大家有科學思維,用證據還原真相,用科學理解世界。」汪潔說。
近幾年,人工智慧越來越受關注,電腦將來能夠具備像人類這樣的意識嗎?對於人工智慧覺醒,汪詰認為,在兩百年之內是看不到希望的,現在能製造的計算機系統的複雜性與大腦相比,至少還有三四個數量級的差異,目前像導演、藝術家的藝術創作,人工智慧是難以企及的方面。不過人工智慧的發展已經超出了人們的想像,從下圍棋到作曲,兩百年之後,人工智慧肯定能覺醒。
越容易懂的理論越會被攻擊
達爾文進化論不斷遭到攻擊和質疑。吳京平說:「越容易懂的理論越會被攻擊。生物學上是進化論,物理學上就是相對論和量子論。」他覺得,很有必要重溫進化論本身的起源,而在達爾文去世後的一百多年裡,自然選擇理論有了遺傳學和基因科學的支撐,早已不是達爾文最初的版本,所以有了《達爾文的戰爭》。
為什麼要了解進化論的演化歷程?吳京平表示,生物進化思想和自然選擇理論不僅僅是生物學的一個整體性框架,也是人們觀察複雜事物的一個獨特切入點。什麼是複雜事物呢?簡而言之,就是參與的玩家特別多,內部呈現出1+1≠2的系統。亞當斯密觀察到了一個現象,一個工人一天能做20個大頭針就不錯了。那麼18個工人一天能做幾根大頭針呢?這似乎是個簡單的算術題,20×18=360嘛。實際上,這18個工人一天就可以生產4800根針,因為他們組成了流水線。這樣的系統就是一個1+1≠2系統,集體並非個人的簡單堆積。生物進化論研究的是複雜環境下呈現出來的整體性的遊戲規則。宏觀層面上的規律是無法通過簡單堆積來推導的。「正是達爾文發現了被大自然的複雜性所隱藏的那個底層的遊戲規則。既然演化規律是針對帶有互動的複雜的系統,那麼這個觀察角度和思維方法也是可以移植到其他領域。」吳京平說。
有人試圖把生物學的理論移植到社會學領域,可是後果並不算好。大家都知道的「落後就要挨打」,這就是典型的社會達爾文主義。20世紀初興起過一陣子「優生學」,背後也是社會達爾文主義。社會達爾文主義是對生物學領域「適者生存」的一種系統性誤讀,也就是適者生存不等於強者生存。二戰後,社會達爾文主義迅速被拋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