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納西州的夏夜,螢火蟲流光飛舞。
攝影:DAVID LIITTSCHWAGER, NATIONAL GEOGRAPHIC CREATIVE
螢火蟲是夏季的一道靚麗風景。可關於那些飛舞在夜空中的小小螢光,你了解多少?你知道螢火蟲的發光原理嗎?聽說過它們的愛情故事嗎?
能讓不同種類螢火蟲發出各種顏色螢光的酶叫做螢光素酶。新書《安靜的火花:螢火蟲的奇妙世界》(Silent Sparks: The Wondrous World of Fireflies)的作者Sara Lewis表示,最初點亮螢火蟲的契機其實是一個小錯誤。 Lewis表示,螢光素酶基因與一種製造脂肪酸的常見基因非常相似。螢光素酶基因可能是後者的複本,並在螢火蟲遙遠的祖先身上發生了變異,導致其能夠發出極其微弱的光亮。 漫長的時間過去了,這種高濃度的化學物質伴隨演化出了專門的組織來形成全新的「發光器官」——形如燈籠的螢火蟲發光器。
對於螢火蟲而言,「光就是愛情的語言。」Lewis說道。
螢火蟲身上隱藏著許多秘密。
攝影:TAYLOR KENNEDY, NATIONAL GEOGRAPHIC CREATIVE
佛羅裡達大學昆蟲學家Philip Koehler表示,穴居為生的小真菌蚋(Arachnocampa luminosa)會利用它們的「粘液線」攀附在巖壁上捕捉昆蟲。獵物會被其生物發光的本領所吸引,就好像點亮的火把能吸引昆蟲一樣。 螢火蟲會利用自己的光來阻擋捕食者。其體內含有一種名為「lucibufagin」的有毒化學物質,足以殺死像蜥蜴和鳥類這樣的小型動物。 年幼的螢火蟲生活在地下。就好像黑脈金斑蝶身上的顏色是用來警告捕食者自己有毒一樣,這些生活在地下的螢火蟲寶寶們會發出光芒,讓不能識別顏色的地下捕食者們知難而退。
澳大利亞的小真菌蚋通過自身發光來吸引獵物。
攝影:MICHAEL AND PATRICIA FOGDEN, MINDEN PICTURES/NATIONAL GEOGRAPHIC
Lewis在書中列舉了如何讓你家庭院更能吸引螢火蟲前來拜訪的方法,浪漫且不失情趣。
撰文:Liz Langley
2016美國《國家地理》攝影大賽中國賽區再度起航
本次中國賽區作品徵集時間從5月1日至8月31日
新增攝影類別:圖片故事類/Power Of Storytelling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講述你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