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親愛的小夥伴,你們好!歡迎閱讀今天的冷知識科普。今天的話題是:為什麼螢火蟲會發光?
螢火蟲是一種神奇美麗的昆蟲,喜歡在夜晚飛行,它尾巴上的小燈,好像是與繁星爭明。夏天的夜晚,灌木叢間、草叢裡,有時可以見到一盞盞飛動的小「燈」。如果抓住它一看,發現它不過是一隻不顯眼的小昆蟲:螢火蟲。
在農村,如果能抓住許多隻螢火蟲,把它們關進透明的小玻璃瓶裡,就能做成一盞不用電池的活「電燈」。相傳我國古代有位非常用功的讀書人,名字叫車胤,家裡貧窮買不起燈油,他就抓了許多螢火蟲,關在透明的沙布口袋裡,晚上用來照明讀書。這就是囊螢夜讀的故事。(此處強行插入成語複習,哈哈哈)
近年來,螢火蟲引起許多科學家的興趣,他們積極研究螢火蟲發光的秘密。螢火蟲身體上的光是從什麼部位發出來的呢?仔細觀察一下可以發現,這個發光的小「燈」位於螢火蟲腹部的第六節和第七節之間,那裡有一部分特別薄的表皮,
薄得簡直透明。這層薄膜裡面,就是螢火蟲的小「燈」———發光器官。
螢火蟲的發光器官由一小簇特殊的大細胞組成,周圍分布著許多小神經和小氣管。這些細胞中含有一種奇妙的物質,叫做螢光素。螢火蟲呼吸的時候,氧氣從小氣管進入細胞,和螢光素結合,在另一種物質螢光酶的作用下,發生化學反應,發出光來。螢火蟲的發光是一種求偶信號。雄螢火蟲為了尋找異性伴侶,總是首先發出短暫的閃光,如果雌螢火蟲用閃光表示接受對方,雄螢火蟲就會高興地向雌螢火蟲飛去,結合成為一對幸福的伴侶。遇到敵害時,螢火蟲的「燈」光能發出緊急警報。能夠發光的生物還有海洋中的藻類和螢科的其它昆蟲,它們都是利用蟲螢光素酶與氧氣產生反應,從而發出光亮的。
螢火蟲發出的是一種只發亮,不放熱的光,科學上稱為「冷光」。螢火蟲的發光效率非常高,直接把化學能量轉化成光能。這給人類帶來了啟示,可以利用這種經濟高效的生物光源造福社會,為人類的照明開拓新的光源。
好了,今天的冷知識科普到這裡就結束了,關注我們,每天都會分享各種你不知道的趣味冷知識。
以上圖文,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