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特區報記者 秦小豔/文 何龍/圖
髒亂差的老舊城中村,變身國際範的「藝術小村」?這不是天方夜譚。隨著福田區南園街道巴登社區綜合環境整治的深入推進,這個承載著不少深圳人回憶的「巴登街」的華麗轉身有望變為現實。
今年是市委確定的「城市管理治理年」,城中村是福田區城區建設和管理治理的最大短板,在南園街道辦的重拳出擊、精準部署下,巴登社區的「整容」工程步入高潮,取得階段性成果。近日,記者採訪發現,如今,昔日汙水橫流、髒亂嘈雜的巴登村等城中村正在悄然變身為乾淨整潔、秩序井然、富有「文化味」的宜居社區。
綜合環境整治: 城中村面貌煥發新顏
「這還是那個我住了20多年的地方嗎?」45歲黃建英對巴登村有著特殊的感情,居住環境和治安形勢的改善,使得她的歸屬感和安全感直線上升。
漫步在巴登社區埔尾村,記者發現,與傳統印象中的城中村不同,這裡沿街立面錯落有致,巷道清新整潔。
今年初,南園街道啟動巴登片區的綜合環境整治工程,與巴登社區、上步股份有限公司等形成合力,從市容、環衛、綠化、安全、交通、治安、工商等方面入手,對症下藥,對該片區全方位「動刀整容」,改善綜合環境和整體面貌。
一開始,商戶和居民們認為這只是「例行檢查」,但是,他們很快意識到,這是一場動真格的持久戰。執法人員多次宣傳和講解相關市容條例,上門清理城中村佔道經營現象,設置專門的停靠點引導單車有序停放,為沿街商戶免費配置垃圾桶規範垃圾投放……
上步股份公司埔尾分公司副經理鄭少秋的一個微信群裡,不停地「播報」著當天的檢查情況,執法人員每天早、中、晚都會到社區檢查,及時跟進處理並上報結果。
持續高效的整治行動,使得巴登社區建立起一套高標準的管理體系,環境日漸轉好。
提升文化品位:
給老舊牆面穿上藝術「彩衣」
在埔尾村的一棟臨街建築物牆面上,一隻正在飛翔的「黑臉琵鷺」正在「凝視」著熱鬧的街道。
這是今年初澳大利亞知名塗鴉藝術大師大衛·卡比等創作的塗鴉作品。作品用豐富的色彩與富有張力的藝術表達形式展示了深圳人喜愛的黑臉琵鷺,寓意著深圳這座開放城市開放包容的胸懷,提醒人們關注生態環境,愛護自己的家園。
巴登村和埔尾村的很多樓宇的牆面也穿上「彩衣」,南園街道辦邀請專業美術學院的學生繪出一面面不同公益主題的塗鴉牆。
巴登社區的建築物大多建於上世紀80年代,日積月累,飽經風霜的房屋外牆變得陳舊,留下了油煙、滴水和小廣告的痕跡。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原本貼滿小廣告的牆面變身塗鴉牆後,『牛皮癬』在這裡就幾乎絕跡了。」巴登社區工作站站長邱秋荷說,這說明藝術的強大力量約束了人們的行為習慣。
「高大上」的藝術形式與城中村「接地氣」的文化氛圍碰撞出激情的火花,使得老舊的城中村煥發新的生命。
邱秋荷告訴記者,該街道辦將組織創作「城市森林」系列牆繪作品,儘可能為更多的牆面穿上「彩衣」,讓巴登社區的居民住進文化的「森林」,下一批作品將於今年10月左右面世。
探索長效機制:
源頭改善城中村環境
漸入佳境的巴登片區綜合環境整治工作,給福田區其它城中村的綜合整治提供示範。日前在巴登村舉行的福田區綜合整治工作現場會上,深圳市有關領導、福田區主要領導對巴登村的綜合環境整治提升工作表示肯定。
此外,隨著今年4月福田區「新城中村」提升計劃的深入實施,巴登社區各城中村的消防、燃氣、給排水、路面立面、文體設施等薄弱環節也將得到全面整治,三年以內,巴登社區各城中村的面貌將得到根本性改善。
「我們將探索長效機制,從源頭改善居住環境。」南園街道黨工委書記陳曉中說,將通過藝術塗鴉牆、舉辦高端藝術活動等方式,精耕細作,提升文化品位,將這裡打造成精緻的歐洲「藝術小村」,為居民創造更加宜居的生活環境。